导语:欢迎大家前来观摩中国历代妆容的展示现场。本期带来的是宋朝姑娘们的发型。
宋朝的姑娘在头发上,总体来说爱玩两种花样。
一种,是发型上的变化,还有一种,是在发饰上有了新的玩法。
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感觉顶了个什么在头上。
当然,跟上图没关系。
“顶了什么东西”这种说法不是真的顶了什么东西……
它绝对是姑娘们出于追求美的创造,而非实用考虑。
我们就一个个来看。
首先是高髻,我们来看看高髻都有哪些式样:
朝天髻
《齐东野语》载:“一日内宴,教坊进伎为三、四婢,首饰皆不同。其一当额为髻,曰蔡太师家人也。……问其(发式)故,蔡氏者曰:‘大师觐清光,此名朝天髻。”
山西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
同心髻
陆游在《入蜀记》中载:“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六只,后插大象牙梳。”
开头我们提过啦~宋代发髻的禁令是非常的详细且多哒,但是法难责众,在远离都城的边远地区,高髻的风气盛行不衰。
河南禹县白沙镇一号墓壁画《宴饮图》局部
流苏髻
从同心髻演变而来。得名“流苏”是因其在头发根部以丝带束紧,丝带垂于肩部,似流苏一般。相传是一位叫轻云的长发美女创造的。
《琅环记》云:“轻云髻发甚长,每梳头立于榻上,犹拂地,已挽髻,左右余发,各粗一指,结束作同心带,垂于两肩,以珠翠饰之,谓之流苏髻。”于是,富家女子多以青丝效其制。
《半闲秋兴图》左二为双蟠髻,右一为流苏髻
龙蕊髻
也叫双蟠髻。有些像压扁的鬟髻,扎以彩缯。苏轼有“绀绾双蟠髻”之句。
《宋人半闲秋兴图》有这种髻,上加花钿、珠饰。这种发髻,就像是龙蟠凤翥一般,自有豪逸之态。
芭蕉髻
是一种呈椭圆形,在髻的四周环以绿翠的髻式。
《瑶台步月图》中两位妇女发式即芭蕉髻
盘福龙
一种大而扁的发髻,因其不妨碍睡眠,有叫“便眠髻”
《瑶台步月图》左一即为盘福龙
以上这些是楼主找到图的,只有名字没有图的还有不少,
比如盘髻、不走落、危髻、女真妆等等。
在宋代,高髻未必是贵族的专属,民间妇女梳高髻的风俗也不少。
不过呢,就上面的图片,楼主看出了一个特点:
头顶也好,脑袋后面也罢,总之有一坨头发,
翻着以各种花样跟着脑袋跑就是了。
让我们来看看宋代妇女的发饰。
首先是冠梳。
这是一个之前都没有提到过的概念。
宋女不论贫富都爱戴高冠、插长梳,简称冠梳,
也叫大梳裹,是两鬓垂肩式的高冠,缀长梳数把组合而成的一种头饰。
初始于宫中,后普及与民间。
宋代虽然也盛行插梳,但于唐代不同的是,宋代插梳使用数量少、
尺寸日益增大,且中原趋势,梳形随发髻高大而日益长大,冠式也随插梳而愈向高处发展。
还有一种冠饰为花冠。
花冠的流行,与社会养花、戴花的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我国很多传统节日就有摘花、赠花的习俗。
你认为花冠只是姑娘们带一个帽子,再插两朵花装饰一下就叫花冠了?
明显不是好么?插两朵花那只能叫意思意思,我们要插满才行。
让我们看看插满花的花冠长什么样?
宫乐图
调琴啜茗图
像不像顶了个鸟巢在头上?
当然自然界的花是有季节的,且真花的保鲜时间也相当有限,
所以宋朝就有人以各种各样的材料仿制花朵做成花冠。
现代的塑料花简直太低端了,一千年前就有人仿制花了你看?
下面来看看花冠中的佼佼者:
首先是高度上鹤立鸡群的!
招凉仕女图——左一玉兰花苞花冠,右一重楼子花冠
其次是密度上疏而不漏的!
一年景花冠——《历代帝后像》
宋代簪花戴花之风鼎盛,
起初只有宫廷才有,且有严格的礼仪和规定。
到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盛行到了怎样一种程度呢?
百姓在传统节日簪花,街头卖花,烘托节日热闹气氛,
青年男女也可以花诉情,
宋词中,更不乏以花为意象的。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
士人亦可簪花表达风骨、可烘托游戏氛围、可抒发个人志向。
《水浒传》108将里就有一个狱卒出身的人叫“一枝花 蔡庆”,
说他天生就喜欢插一枝花在头顶。
以前楼主总觉得可能这人是娘娘腔
现在看来完全有可能是社会确实就有这样的时尚。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看完《一年景花冠》这张图。
大家现在能理解啥是“蛾儿雪柳黄金缕”了吗?
参考书目:
脂粉春秋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论宋代朝廷戴花、簪花礼仪对世风的影响
(本文受到果壳网青年资助项目万有青年养成计划支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