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让步后,中国反制不变,特朗普非常不满指责中国“对美国是最糟糕的”!
好戏从特朗普摔手机那一刻开始。
4月13日早上,一条火气冲天的社交媒体动态炸了锅。特朗普怒不可遏,字里行间透着不甘和委屈:他觉得自己都“放水”了,结果中国压根没搭理他。这位前总统气得牙痒痒,话说得直白——中国对美国“是最糟糕的”!
哎,这就像你在麻将桌上丢了一张对方要的牌,想着换点人情,结果人家连看都不看你一眼,继续摸牌吃糊。换谁谁不难受?
但等等,这一切的开端,不正是美国自己挑起的吗?
时间倒带几天。为了给即将到来的总统选战多点谈资,特朗普决定搞点“实际动作”。于是,美国政府突然宣布:暂时免除对中方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加征关税。智能手机、笔电、芯片,统统先不收钱。这事一出,欧美媒体立刻炸了,解读纷纷:这是美国服软,是一次临时退让。
外界看得热闹,特朗普心里算盘打得啪啪响。他压根不是心软,他只是想看看中国会不会“识趣点”顺势给点面子,最好再公开来点感谢的意味。可惜,这算盘打得太响,吓跑了结果。中国的回应很简单——没回应。
不减不增,不吭不哈,继续维持现有的反制措施。不但不给面子,还直接无视了那点“恩惠”。
特朗普这回真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原以为自己抛出点糖,中国就会咬钩,甚至可能软下来。他哪里想到,中国这回玩的是“钓鱼台战术”,静如处子,不动如山。他这边刚把钓钩甩出去,那边压根就没鱼愿意上钩。
特朗普那叫一个尴尬。他发动态的时候,估计气得连发型都乱了。嘴上说的是“最糟糕”,潜台词其实是:“我都主动示好了,你们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事可不是第一次了。从贸易战打响那天起,特朗普就一直以“交易高手”的身份自居。开高价、甩狠话、制造舆论压迫感,然后再用“让步”制造恩情。但这套剧本在别的国家或许能奏效,在中国这边?对不起,早看穿了。
你要真想解决问题,咱们坐下来谈,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你一边开枪,一边扔糖果,还想让人感谢你?拜托,这不是迪士尼,没人信你扮的好人。
况且,这波“让步”,也没那么高尚。讲白了,就是美国产业链快吃不消了。芯片厂、科技企业叫苦连天,库存堆成山,出口渠道堵死。这时候“暂缓关税”,就是缓兵之计,给自己松口气。
可特朗普偏偏要把这事包装成一份“厚礼”,送给中国。问题是,咱们又不缺这点糖。你今天免税,明天说不准又变卦。这种“不靠谱的好意”,中国不接,是再正常不过了。
别忘了,他以前可是能一边签协议,一边反手加税的主。现在的“暂缓”,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一点喘息的空间,给市场信心一个信号。但他也太高估自己了,以为中国会为了这一点点“甜头”改政策?呵,想得挺美。
他现在心里估计是在打鼓:我都拉下面子了,你们怎么还没动静?是不是我还不够低头?不好意思,问题不是你低不低头,而是你从一开始的姿态就不对。
中国这次的冷处理,其实是一种聪明的战术。静观其变,不主动、不被动、不吃你这套。你想试探?好,那你自己先唱独角戏。中国不随节奏起舞,是对美方套路的最大破解。
而且,中国的底气从哪来?不是靠赌气,是靠实力。过去几年,从半导体到新能源,从供应链到市场份额,中国早就不是那个被牵着鼻子走的角色了。你卡我一个点,我转身能开出三个新口子。你急着谈判,我偏不接招。你出招频频,我就静坐钓鱼台,看你自乱阵脚。
现在问题来了——特朗普还能憋多久?他看似咄咄逼人,其实是内外交困。内部经济压力山大,外部盟友早已心怀鬼胎。他自己搞出来的“极限施压”,现在回弹得最狠的,其实就是自己。
这场你来我往的较量,说到底,是对战略定力和心理博弈的比拼。谁先露出破绽,谁就输一半。而现在这场牌局上,中国这边手稳牌足,坐姿稳健,而特朗普那边呢?已经开始频频调整坐姿,脸上写满了急躁。
结尾这事儿,留给读者你来思考:接下来,是特朗普继续翻牌、加码?还是最终认清现实,重新坐回谈判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不会先动。也不需要动。
所以说啊,别看特朗普那边风大雷大,其实下不出狠棋了。真正稳如老狗的,恰恰是坐在另一头的中国。
别急,戏还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