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游历了延安、西安、洛阳、郑州、武汉等地,进行了长达12天的参观交流。在这期间,蒙哥马利有一个最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毛主席在中国人民中的威望之高,令他这个英国元帅都感到难以置信。
尤其令他惊讶的是,无论他与哪个行业的人交谈,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医生、教师等职业人士,他们几乎都会提到:“这是毛主席教我们做的,只要听毛主席的话,一定不会错。”这种言论让蒙哥马利非常震惊。他曾经问过一位公社干部:“假如你是毛主席,你对你们公社有什么建议或想法?你会如何改革?”没想到这位干部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最后只能尴尬地说:“我无法假设自己是毛主席,所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蒙哥马利当时非常困惑,在英国,任何人都可以对首相提出批评,甚至每个人都有机会竞选首相,因此他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对毛主席有如此深厚的崇敬。
而且,蒙哥马利发现,在中国,毛主席的地位远高于其他任何领导人。他曾问过许多人:“你们最支持谁?最愿意听谁的话?”每次的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毛主席。”这个答案让他感到震撼,因为这并非任何人教导他们或者强迫他们说出来,而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毫不犹豫。
于是他又进一步追问:“除了毛主席,你们还支持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开始变得多样化,包括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的名字纷纷被提到。但无论怎样,毛主席始终是他们心中的核心。蒙哥马利感慨地说:“在这个国家,唯一一个能指挥所有人的人就是毛泽东。在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总统绝对不可能有这种超高的威望。”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种现象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中国革命并非一帆风顺,毛主席掌权之前,很多人曾被视为党的领导人,比如陈独秀、瞿秋白、王明、博古等,他们都曾是共产党的核心人物,但最终都未能带领革命走向成功,反而屡次将革命引向失败。而毛主席虽然早在中共一大时就出席了,但他提出的一些正确主张并未得到当时中央的广泛认可,甚至时常遭到打压和撤职。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大家才重新认识到毛主席的重要性,最终在遵义会议上重新让他掌握了指挥权,领导红军突破了困境。
因此,毛主席在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与威望,完全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并非某些人强行赋予的。正如叶剑英所说:“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之外,其他人虽然都非常优秀,但我们从心底佩服毛主席并不容易。因为,正是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毛主席带领我们走出困境,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彭真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虽然我不是盲目迷信的人,但我崇拜毛主席。举个例子,如果毛主席与少奇或总理在某件事上意见不同,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毛主席的意见。如果是少奇与总理意见不合,那我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支持其中一位。但这并不是盲目,而是因为在党的历史上,毛主席的意见常常在初时遭到反对,但最终事实证明他总是站得高、看得远,他的决策总是正确的。”
连毛主席的挚友、被誉为“伟人”的周总理,也曾提到过:“毛主席做出的决定,你可以反对,但不要轻易反对。历史上有几次,我曾认为毛主席的决策不对,但事后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于是,我也逐渐变得谨慎,不再轻易反对。但后来有一次,我确信毛主席错了,我坚决反对,但最终的结果仍然证明毛主席是对的。因此,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轻易否定毛主席的决策。”
毛主席之所以深受全国人民崇拜,正是因为他具有超凡的远见和智慧。他提出的许多战略方针,虽然在最初时会遭遇反对,但最终都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因此,难怪人们对他有着如此深厚的敬仰。
对于蒙哥马利来说,他虽然理解不了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拜,但他对毛主席的伟大依然深有感触。后来,他曾这样评价毛主席:“毛泽东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非常聪明,做事非常务实。他对西方世界有着惊人的了解,能够非常准确地评论一些政界领袖。毛泽东的基本理念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他要求干部每年都下基层一个月,保持与人民的联系,赢得人民的信任。毛泽东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大家都为国家献身,充满了使命感。”
这就是毛主席为何能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据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也正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带领中国走向了辉煌的明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