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商业化包装的背后

所有的行业都在创造明星,"明星"称号成为生产力,时尚界也如此。在Alexander Wang被任命为Balenciaga创意总监后,时尚设计师界的头号明星老Karl说:"大家都喜欢Alexander,我也很喜欢他。"而Balenciaga看重Alexander Wang部分原因是正是他的社交能力以及在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的仰慕者,设计师明星化嫣然已经成为时尚的主旋律。

更多相关内容

 

“明星效应”让设计师名利双收

 

很难怪设计师"不务正业",商业的残酷让最优秀的设计师都没有安全感,他们必须借助现有的平台攫取属于自己的利益,特别是如LVMH以及Kering/PPR这样的大集团,拥有强大的资源。背靠大树好乘凉,服务于这些大集团的设计师拥有更多的媒体曝光率、明星合作甚至各种奖项,这为他们成为明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品牌或者设计师也乐见其成,毫无疑问这是双赢,明星设计师同样有助于建立明星品牌和明星销量。

  去年年末,Suzy Menkes在专栏文章《Dirty Pretty Things甜蜜肮脏事》中对新世纪品牌、职业经理人和设计师的关系进行了直面的剖析。现代设计师早已没有60年代Pierre Bergé x Yves Saint Laurent,以及 Giancarlo Giammetti x Valentino Garavani这样稳定的情侣+商业合作伙伴关系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设计师随时会因为业绩不佳面临被炒,而像John Galliano这样因反犹言论被"诛杀"的出色设计师更是几乎在时尚界没有任何容身之地。如果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他们必须在自己身处风头浪尖的时候贪婪地攫取财富以及名声,因为名声同样可以带来财富,如果有一天他们被品牌抛弃的时候,名声是他们唯一生存的工具。

  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时尚编辑行业,全球最大的时尚出版集团康泰纳仕一贯反感旗下编辑在电视节目中露面,但是有Nina Garcia这样因参加Project Runway以及Anna Dello Russo那样因街拍而成名的行业先例,美国时尚杂志大大小小的编辑私下都希望能有机会爆得大名。

图片说明

新闻舆论导向助设计师横空上位

时尚界前些年每年都会有关于Karl Lagerfeld在Chanel的继任者的传闻,这三年来类似的新闻则鲜见,为什么?因为设计师界没有谁比老Karl的明星“卡士”级别更大了,一个超级品牌需要一个超级明星设计师来与之匹配。Raf Simons接任Dior女装创意总监后连续在澳洲和英国Vogue“放炮”,一改其之前的低调、温和态度,激烈言论正是通向明星之路的主要手段之一,看看媒体每年都会盘点的“设计师名言”就知道这一点有多么重要。

  Hedi Slimane连续一年来和时尚编辑们交恶,而Saint Laurent女装成衣秀场图点击率名列Style.com第二位,搏出位是设计师通向明星之路的另一法则。就是这些“出言不逊”的设计师,品牌的管理者通常都是听之任之,甚至亲自出面为他们撑腰,因为不管正面、负面新闻,曝光率都直接和销售挂钩。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品牌还让设计师们身兼数职,摄影师、导演、策划总监等等,让他们身上除了设计之外,充满新闻点,而这一切都将集中于品牌,不让任何“头衔”落入与品牌无关人等之手。一个明星设计师掌管的品牌理所当然地获得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受众面更广的娱乐媒体今年已经将设计师等同于好莱坞明星对待。

  Marc Jacobs五十岁生日和男友度假在巴西被拍摄、John Galliano离开纽约整理行李耗时多长、用了几辆车娱乐媒体写得一清二楚。这些免费的资源在以往是需要品牌花大价钱请明星代言才能达到的,现在设计师就是品牌最大的代言明星,有时候甚至超越真正的影视明星代言人本身。

图片说明

 

社交媒体成明星设计师幕后推手

金融时报时尚编辑Vanessa Friedman在去年末的一篇文章中称因为社交媒体的存在,奢侈品集团现在更愿意收购年轻设计师品牌,并举例PPR收购Christopher Kane为例。年轻设计师拥抱数字世界更容易得到年轻一代的共鸣,这一共鸣直接转化为他们Twitter的"粉丝"、Facebook的"Like"以及微博的关注人数,而这些也自然成为品牌的拥趸。一旦设计师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他们在数字世界就是一个明星。这样的环境也惠泽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邱昊、Masha Ma、王在实、上官哲等人都是微博上不大不小的明星设计师。这样的效应在社交媒体诞生之前是无法想象的,设计师必须通过作品、社交活动等耗时耗资的行动去争取,而现在一台iPhone或拍美食或拍工作照都可以为他们获得大量的关注,为他们的明星之路添砖加瓦。

GAP公司宣布,计划扩大公司在华业务,在现有47家门店的基础上,再新增35家门店。同样,来自日本的优衣库最大的海外市场也在中国。有报告显示,优衣库70%的国际市场销售增长和48%的总盈利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市场。受欧洲经济衰退影响,快时尚四巨头纷纷将发展攻势转向亚洲。回顾过往几年到现在,快时尚已经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详细]

本期执笔:唐小唐 资深媒体人,十年时尚媒体从业经验,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专栏作者,时尚产业、社交媒体时尚营销、时尚电子商务观察者,关注时尚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