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在身上的彩虹——土族服饰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
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土族歌曲的歌词。正如歌词所道,土族被誉为“彩虹民族”,如彩虹般绚丽而热情,土族服饰更是艳丽斑斓。
土族人民跨越时间的长河,将生活和文化完美结合,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触动人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我们一起走进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去看那披在身上的彩虹。
土族妇女一般穿小领斜襟长衫,两袖为花袖衫,套黑色、紫红色或镶边蓝色坎肩,系白褐或蓝绿腰带彩带两端有刺绣或盘线的花纹图案。下穿镶有白色的绯红白褶裙,上配黑、紫红色或镶花边的蓝色坎肩,裤子膝下套着黑色或蓝色的一节裤筒,足穿绣花腰鞋。身上还佩挂着许多小佩饰,显得鲜艳夺目,婀娜多姿。
土族服饰主要以毡、皮、褐布为原料。土族青年男子,头戴织锦镶边、帽边卷起的“拉金锁”毡帽,多为白色或黑色;穿斜衣襟、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有一块4寸见方的彩色图案的绣花高领的白短褂,腰系绣花腰带。下穿蓝色或黑色大裆裤,脚穿花云子鞋(鞋帮上绣有云纹盘线图案或朵朵碎花)。
土族妇女头饰“扭达”。“扭达”是土族新娘出嫁时所戴的头饰,可分“托欢扭达”和“适格扭达”两种,前者为高贵者拥有,而后者就较为普遍,土族地区还有美丽姑娘腊月花用“扭达”战胜妖魔的神话传说,它是土族妇女代表吉祥的头饰。
土族盘绣是土族服饰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如最具代表性的大包腰带、前褡等,都要用大量的盘绣来完成。其针法是: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使二毫米大小的圈圈,均匀排列在缝线上。盘绣图案主要以“太阳花”“富贵不断头”“神仙魁子”“万字头”为主。
土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的故乡是歌的天地、舞的海洋。土族又是一个崇尚美、追求美的民族,土族妇女通过灵巧的双手将自己打扮得姹紫嫣红,将生活点缀得五彩缤纷,将家乡装扮得像天边的彩虹一样绚丽。土族服饰是土族民族精神凝聚的物质象征,作为民族文化的遗存之一,土族服饰文化记载着本民族变迁史上许多重要的文化信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层面上折射土族在成长过程中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构建本民族文化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2006年5月20日, 土族盘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 土族服饰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 青海省博物馆、《青海民间刺绣图录》、《大美青海非遗记录丛书》
◀编辑:王镝
◀责编:杨扬
◀监制:杨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