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同龄人的不同世界 | “80后"出生的我们 已经成为社会的“顶梁柱”

原标题:同龄人的不同世界 | “80后"出生的我们 已经成为社会的“顶梁柱”

撰文:杨晓龙

采访、海报设计: Eric、周鑫

提到“80后”,第一反应你会想到什么呢?

80后人到中年?中年危机?第一批独生子女?事业心重?二胎三胎主力军?办事认真?坦诚?直接……

乐观主义,努力向前!

新思维、执行能力强、有热情、有责任心、社会家庭顶梁柱。

80后又称八零后,“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有时也泛指出生于1970年代末期,即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年轻一代。80后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的代名词。

和晓龙一起回顾1980年~1984年(部分)这几年重大新闻大事件。

1980年2月,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

1981年6月1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创刊,以杂志化深度分析作为报道基石,解读中国万象、点评世界风云。同日,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

1982年2月1日 ,电影《少林寺》在内地正式公映,这部电影成为银幕上的永恒经典,当时以1角钱的票价创下1.6亿的票房神话。

1983年这一年,出生的人是新千年及21世纪成年的第一批人、央视举办了首届春晚、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组装成功、中国香港摇滚乐队BEYOND乐队成立。

1984年这一年,《午间新闻》在CCTV-1正式开播、中国工商银行成立、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南方周末》创刊、中国女子羽毛球队首获尤伯杯、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派出了代表团参加了这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参加了23个项目中的16项比赛。

晓龙非常荣幸邀请到,本期《同龄人的不同世界 | “80后"出生的我们 已经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文章中故事的主人公作为采访嘉宾,他们分别是:1980年出生的:Stan Alexandrov 斯坦、1981年出生的:段红伟、1982年出生的:四川攀枝花的张琴、1982年出生于内蒙古托克托的张恒、1983年出生的运动达人包德、1984年资深记者王英。

那么你身边有“80后面”吗?你认识了解他们吗?让我们一起走进“80后”朋友们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执行能力,一起发现“80后”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认识和惊喜,他们早已成为社会的“顶梁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这些同为”80年代”出生的人有哪些非同凡响的人生故事呢,接下来和晓龙一起阅读《同龄人的不同世界 | “80后"出生的我们已经成为社会的“顶梁柱”》,走进他们的精彩人生。

01 热爱中国文化,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的保加利亚人:Stan Alexandrov 斯坦 (1980年)

Stan Alexandrov (斯坦),现如今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22年了,虽然这里与保加利亚相距8000公里,但Stan Alexandrov (斯坦)已经融入了中国的生活,这种归属感让中国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在他心里,它们之间已经没有了距离。

Stan Alexandrov(斯坦,以下统称斯坦),斯坦1980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的首都索非亚,也是本期《同龄人的不同世界 | “80后"出生的我们 已经成为社会的“顶梁柱”》主要采访嘉宾之一,现在他主要从事向中国进口保加利亚食品和化妆品的贸易工作。是保加利亚欧利美食(Olinesa)中国区首席代表以及其他几个品牌的中国区总代理。

在问到:“中国与保加利亚于1949年10月4日建交,保加利亚是世界上第二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晓龙也特别期待有机会去保加利亚旅行,保加利亚是一个怎么样是国家?如果中国人第一次去保加利亚旅游有没有什么旅游景点推荐和建议时?”

“保加利亚真的是值得去看的一个国家。我们的人口才7百多万, 但是每年来保加利亚海边, 温泉以及山的旅客远远超出我们人口的数量了。 最有名的地方就是玫瑰谷, 莫斯利安长寿村以及我们大塔尔懦夫的城堡灯光秀” 斯坦说道。

2000年20岁的斯坦,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一个中国和保加利亚的学生交流项目,之后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贸易,从而他现在选择留在中国作为两国的桥梁。

“我非常喜欢环游中国,我几乎游遍了中国大部分省市,但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即使故地重游也会觉得耳目一新。上海的一些欧式建筑吸引了我。当我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时,我感觉就像在保加利亚,即使我们相隔 8000 公里,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斯坦这样说道。目前他的梦想也是去游览西藏,新疆以及大连就可以算把中国游完毕。

斯坦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来中国, 可能因为我是是处女座,处女座的完美主义与固执大概是分不开的。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国家,当然越遥远越是有陌生和有吸引力,就这样来了中国,爱上中国。”

“因为工作原因,会经常出差,我会尝试在空闲时间探索那座城市,慢慢也发现不同的城市都有它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自然风光。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原因所在” 斯坦说道。

“我曾经还参加过关于上海建设的宣传视频,我的一个朋友在纽约看到了这个视频还打电话告诉我。这里的很棒,酒店、地铁和公园是世界级的。在保加利亚欧利美食(Olinesa)中国区首席代表之前,我是上海中心大厦的副总,每周我都会去到118层高处看看这座城市,这让我很放松,所有的烦恼都会抛诸脑后” 斯坦这样说。

斯坦他经常在自己社交平台,分享中国的日常,美食,文学和旅行生活。另外他的爱好就是拍戏,已经在二十年演了不少角色,其中在参演电视剧《外交风云》、电视剧《中流积水》、电视剧《毛泽东》等等。

现在斯坦在中国生活22年了,可以说他对中国菜非常的热爱,如果从这么多种类当中选的话,他最喜欢粤菜和东北菜。一些对保加利亚人来说不可能的食物组合在中国变得超级美味。按照中国的农历来说,斯坦属猴子,所以他非常喜欢吃水果,恰好中国的水果都非常的好吃,比如攀枝花的芒果,汶川的猕猴桃,烟台的苹果,他都喜欢。

在与Stan Alexandrov (斯坦)交谈中,可以发现他对中国那份热爱,他还亲切称自己也是“半个中国人”因为他对当地很多美食文化,以及文学都有研究和喜欢。

谈到未来,Stan Alexandrov (斯坦):“未来我会更努力工作和好好在这里生活,继续行走更多有趣的地方,对了我还没有去过内蒙古呼和浩特找机会我也要去一次内蒙古呼和浩特旅行,在那里发现不一样的草鱼和城市之美!”(Stan Alexandrov (斯坦)故事完)

02 国家级验光师段红伟:十五年坚守 只为呵护“一双眼” (1981年)

她是妻子,是女儿,也是妈妈,是国家二级(技师)眼镜验光师,还是睿思眼镜店的创始人,她就是:段红伟。

出生于1981年的段红伟,现为国家二级验光技师,2007年开始从事屈光验配工作至今,有着丰富的验配经验,多次在天津眼科医院、天津眼科医院眼视光中心进修视功能检查、儿童斜弱视矫正等学科。擅长青少年眼屈光验配及中老年渐进验配,经验丰富,能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佳视力矫正及视力问题解决方案。

15年来,天津、北京、上海、西安……段红伟只为一件“眼”事,她走过了很多地方。

她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没有眼睛,人类将面对一片黑暗,而用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为大家的视力保驾护航,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我责无旁贷。”

最近受内蒙古呼和浩特疫情影响,段红伟的眼镜店,只能短暂歇业,此刻,她在陪伴爱人和孩子,一起共抗疫情!

“电子产品及学业增多等现象,导致近视低龄化,对于最早一批的验光师来说,成人验配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但是儿童验配却是不够系统。

当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出现问题自己却无能为力时。2017年开始,她就开始在天津眼科医院、天津眼科医院视光中心系统学习儿童验配及视功能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眼部发育状态、屈光验配方法等并将这样的专业技术应用到工作中。让孩子们同成人一样,得到更专业更放心的验配,这也是睿思眼镜成立的初心。”

“睿思眼镜:以“用专业的心,最有品质的眼镜”为经营理念,打造验光配镜加视光服务的综合型连锁企业。改变传统眼镜行业简单验个光,配副眼镜的粗放型配镜模式。提供更专业化、更细分化、更精准人性化的服务,让更多成人及孩子也可以在睿思感受到专业的服务。”段红伟说道。

“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您接触验光,儿童斜弱视矫正等学科、并开始青少年眼屈光验配及中老年渐进验配的,说说一开始的故事”?

段红伟说:“2006年入职呼和浩特知名眼镜企业从事行政及医疗器械申报工作,接触到了这一行,也是从那时起,就深深的喜欢上这一行,之后考取验光师资格证并从事验光工作至今。”

如果用3个字形容这位段红伟验光师的工作状态,那就是“很认真”。就连采访,她也说晓龙需要配合什么请尽管说,每次和她见面总是能看到红伟验光时,认真工作的样子,她会说,这“眼睛”的事,是大事!

“您除了是眼睛方面的专家,现在也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在和孩子相处中有过哪些摩擦或者不愉快,你是怎么解决的呢?你觉得你们这个年龄段跟孩子的代沟是什么?”

“我家有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中考改革,初中开始分流,导致我极度焦虑,也会将这种情绪,转成压力给孩子,给孩子安排很多学习任务。正是这种所谓的未雨绸缪,不仅挤压孩子玩的时间,也是家庭中家长和孩子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看一些相关书籍或去关注一些关于亲子方面的知识,比如我会和孩子一起听读书会等,从中找一些好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状态和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多陪伴、多倾听。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给他报一些课外科目,像吉他就是我儿子的兴趣,在写作业的间隙,出来练练琴,不仅琴练会了,写作业的状态和速度都大大提升。

家长也是每个人终身最重要的事业之一,只有你肯于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代沟才能不那么深!”段红伟说道。

段红伟一个好妻子,好女儿,好妈妈,好验光师。而一个人如果想要兼顾事业与家庭,这个天平必然有某一刻会失衡,还好段红伟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疫情期间,段红伟的眼镜店也很受影响,虽然她在家中陪伴家人,但时刻在想更好的方法和计划,重新拓展自己店的渠道,这也是她在复工后要考虑的重要的事情。(段红伟故事完)

03 张琴:让攀枝花水果和美食土特产“飘香”大江南北 (1982年)

“攀枝花凯特大芒果深受来自大连和内蒙古的小伙伴好评,这次摘芒果之行,完全改变了他们对攀枝花芒果的认识,同时还说一定要把这么好吃的芒果让他们的亲朋好友都尝尝,为他们点个赞”。张琴在自己朋友圈发了该内容并配图。

张琴1982年出生在四川攀枝花,从小在四川攀枝花农村长大的她,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少年时期,童年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苦。上初中时候的张琴就在暑假里帮家里卖水果,为了多挣些钱,她也背着家乡水果到街上卖,也挨过其他商贩的挨打。正是少年时期的困苦生活造就了她吃苦耐劳、乐观和善和积极向上性格。

现在,张琴是攀枝花旅游特产水果总店(上恒店)、二店创始人。也是央视网《走遍中国》栏目,2017年的攀枝花系列采访人物之一,央视推荐攀枝花旅游特产水果店。同事们都说,张琴是个很有感染力的人,她的热情乐观、积极向上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张琴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相处融洽,张琴就像大姐姐一样,带头干好每一件事。

张琴说:“让攀枝花水果和美食土特产“飘香”大江南北,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品尝到攀枝花旅游特产水果,一方面让更多人创业,还可以帮果农解决滞销问题,也可以为攀枝花带来一定经济和知名度。”

而张琴的影响带领下,她身边很多朋友和亲人也开了水果店,其中张依依就是其中之一,张依依现在也在攀枝花经营管理一家攀枝花旅游特产水果店。

刚到在攀枝花时,我们吃盐边烧烤。初见到张琴,她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还和我们说道:“欢迎你们到大美攀枝花,明天带你们去芒果地里摘芒果,让你们想吃攀枝花芒果吃饱没问题”。对于笔者从小在内蒙古长大,这一切真的好期待。

第二天张琴开着大车带着我们和她的同事走进米易县芒果田地。而此刻张琴真是:女中豪杰、铿锵玫瑰、聪明机灵、勇敢勤劳、勇气可嘉、巾帼不让须眉,真是 自古女子出英雄,她一个人熟悉米易县芒果田的一切,带着晓龙第一次从大草原来到米易县芒果种植田,犹如一个“好奇宝宝”,问东问西,而张琴一点不烦晓龙,并一一为晓龙解答好奇的问题。

在问到:为什么攀枝花的芒果会这么好吃?

“第一:攀枝花北纬26度,海拔1600-1800米,山地为主、第二:芒果好不好吃看日照时间,最好2000-2700小时、第三:芒果适合年降雨量700-2000mm地区。”张琴这样说。

“攀枝花的品质更高,芒果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而攀枝花芒果花期无梅雨,果期无台风、晚熟,糖分更足,攀枝花也是我国晚熟芒果产区,像这些天攀枝花也有晚熟的凯特芒果,个个大味甜,又好吃,关键物美价廉。”张琴说道。

张琴说:“攀枝花是四川省地级市,也是全国唯一以花卉命名的城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攀枝花到云南丽江和大理很近;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攀枝花除了水果资源丰富,在这里钢铁资源是很丰富的,可以说得上是工业区的一颗明球,除了钢铁资源之外。现在到了冬天,来我们攀枝花的过冬的特别多,因为攀枝花冬天不冷。”

“攀枝花还有很多人们值得回味的特产,物产资源也是非常丰富,除了攀枝花芒果,还有攀西大田石榴,、米易中华绿、米易兰、盐边油底肉、国胜茶叶、红格脐橙、攀枝花枇杷、米易何首乌、中坝草莓等等,我每年利用互联网销售把这些土特产销售到全国各地。”张琴说道。

从事攀枝花旅游水果特产10年来,张琴从一开始合作的几家果农到现在合作的几百家,她认为,没有什么比信任更重要的了,果农都把质量非常好的果子,这个重要任务交给她,就是对她最大的认可。

张琴还是非常孝顺的女儿,也是一个非常有爱的母亲,也很感激家人对她一切支持。她对未来的规划,希望把攀枝花旅游特产做的更好,更大,更好的的发展。张琴也欢迎四方来客多来攀枝花,来攀枝花旅游度假。往更尖端的领域发展。(张琴故事完)

04 张恒: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全心传承二人台艺术!(1982年)

近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疫情发生之后,呼和浩特市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许多演职人员纷纷参与到抗疫一线,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其中我们这一期采访嘉宾:张恒也是其中的一名志愿者,由于近期张恒一直参与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我们本次采访真是隔空对话、忙里偷闲,那么接下来和笔者一起阅读:《张恒:人生如戏,执着追求戏剧梦,全心传承二人台艺术!》。

张恒,国家二级演员,现就职于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任艺术总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协会会员,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呼和浩特市音乐家协会理事。

张恒,1982年出生于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畔,是黄河水哺育了他,滋润了他一副天生地好嗓子,在环境和父母的熏陶下,酷爱戏剧表演,尤其对于角色扮演相当痴迷,他希望有朝一日能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2002年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校,被原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院挑选进团实习,2003年正式就职于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他在唱腔上结合自己的条件,用声乐和原生态唱法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方式,从唱腔到形体,从道白到表情,从内心到外在等各方面,真真切切的去分析角色体验角色,同时善于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用心演戏,用情塑造。例如二人台传统戏《走西口》、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红色革命历史剧《多松年》《刘洪雄》等,从而每一次演出都赢得广大观众的好评。

·作为戏曲的传习者,张恒有责任更有义务将二人台艺术传承下去,也将戏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为此,他组织我呼和浩特市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优秀的表演艺术者戏曲进校园,让新一代的年轻人近距离的感受戏曲艺术、二人台艺术;请老艺术家们为我院演职人员传授宝贵经验;也走进社区下农村进行文化惠民演出,切实做到“送戏下乡,惠及万家”。张恒在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中做到了“承上启下”。新一代的戏曲传习者更是将他当成是榜样去学习。

张恒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一直不遗余力的引导督促青少年学习专业,也鼓励着同龄人积极工作,无私奉献。他说“剧院就是我的家”,舍小家为大家,多少个日日夜夜,为塑造好一个角色,为能创排出一部好剧目,他经常自行封闭在排练厅,挑灯夜战工作连轴转。

据了解,张恒参演剧目有:二人台歌舞小戏《打金钱》(饰马立查)、传统戏《走西口》(饰太春)、二人台现代戏《接婆婆》(饰永年)、现代小戏《搓莜面的女人》(饰二后生)、现代戏《鸿雁南飞》(饰男主角)、二人台大型现代《花落花开》(饰喜顺)、《相亲》(饰刘全红)、大型现代戏《枣林沟的故事》(饰村长)、大型现代戏《万家灯火》(饰陈铁心)、古装戏《花烛恨》(饰王大人)、现代戏《红岩》饰演许云峰、民族歌剧《青山烽火》饰演老楚、革命历史剧《多松年》《刘洪雄》等多个剧目。

其中在:2002年参加“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评选中,《搓莜面的女人》饰二后生 荣获个人表演奖;2003年参加首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出演《走西口》饰太春荣获个人表演奖;2010年在大型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饰演人物那顺参加中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汇演荣获个人优秀表演奖;至今在全国演出600余场;2018年10月参加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自治区音乐家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荣获民族演唱组三等奖;2018年12月参加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2019年8月参加由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主办的“2019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种小戏展演”活动,荣获优秀演员称号;2019年8月底参加了“魅力乌拉特”第五届西部民歌会荣获最佳演唱奖;2019年11月参加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2019“第八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活动,被组委会授予优秀演员称号……

“我会继续努力,发展好内蒙古戏剧事业,让全国乃至世界认识和了解内蒙古的地方戏,为内蒙古戏剧做出更大的贡献。”张恒补充道。(张恒故事完)

05包德,让运动健身成为一种生活,让健康一直陪伴!

最近受内蒙古呼和浩特疫情影响,包德只能居家办公,每天除了工作,日常锻炼身体,照顾母亲以为,包德也非常喜欢读书。包德非常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他也比较喜欢名胜古迹旅游类的书籍,会觉得很兴趣,最近在家阅读历史类的一本书籍,这个期间他想让自己生活更精彩。

包德他是作者家乡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朋友,1983年出生出生的他现年39岁,是一个典型的80后,也非常感谢他这一期接受作者的采访,愿意分享他和运动健康的故事,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喜欢各类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网球、乒乓球、游泳、跑步、健身等运动项目,一般每周都坚持五次健身。

因为喜欢各类运动项目,坚持运动,也让运动带给包德很多不同感受和快乐。还记得作者第一次和包德见面的时候,如果包德不说自己是80后,作者一直他是90后呢,这就是运动带给我们的魅力。“长相年轻也是因人而异吧,很多朋友说我不像40岁的人,但是经常锻炼的人眼神里的精气神会比较好一些,会显得年轻有活力一些。”包德说道。

受包德的影响,他身边很多朋友都参与加入科学运动,健康健身,他们还有一个小队经常一起踢足球。而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更加注重追求健康生活,主动健身、科学健身日益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既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包德之前是职业足球运动员,现在已经退役,不过现在还坚持踢足球,当然他有时带领身边朋友们一起踢足球。

包德告诉我们:“接触足球还是依赖于有良好的环境,因为从小出生在大学校园里,家门口就是操场,每天在操场上最多的就是踢球的,还有院里的一些爱踢球的,就这样开始接触足球,从一开始喜欢足球之后家里就比较支持,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爱好,除了足球,我们冬天滑冰,夏天游泳,在偶然一次滑冰的时候被内蒙古速滑队的教练看中,并邀请我去试训,晚上冒着严寒母亲打车带我去了体育场,那会打车是非常奢侈的,后来经过一次的训练,教练说你可以来训练了,让我回去考虑,考虑好就可以来了,然后和母亲又打车回的家,因为那会都是每天晚上训练离家特别远,又不能天天打车,母亲问我想踢球还是想滑冰,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踢球,因为不舍得让母亲每天花钱去送我滑冰,后来就一直踢球,直到现在退疫后也还经常和朋友们一起踢足球。”

包德在足球队的训练生活是简单的单调的,每天重复的一样踢足球的事情。早晨起来早操、吃饭,上午训练、中午吃午餐、下午训练、晚餐,每天唯一能休息时间就是晚上,现在回忆简单又单调。

现在包德参加工作,下班以后他还坚持运动,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也喜欢旅行摄影,户外徒步,登山运动,骑行跑步以及各类户外运动,喜欢大自然的一切。因为最近内蒙古呼和浩特疫情爆发,他现在只能居家,疫情期间他和母亲相处时间更多了,除了陪伴母亲他还在居家健身,简单的保持肌肉力量的训练。

保持健康,科学锻炼,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把健康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把健身的任务落实到每一天,让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必能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精神,健康中国建设就有了更有力的支撑。

“推荐大家运动的项目,健身和游泳,健身其实大家坚持不下来的原因是效果比较慢,不容易看到效果,当然健身犹如盖房子一点一点的积累,需要决心也得需要坚持,把运动健身当成一种生活就可以;游泳嘛,对人体还是比较好的,提高肺活量,增加体质,但凡想有效果,我还是认为得都是日久天长的积累,贵在坚持,坚持就有不一样的效果。”包德说道。

包德说:“我的性格,属于比较性情的,以前脾气比较急,但是心地善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大和遇到的事情改变了很多,我现在还是单身,我喜欢她也爱运动的,还有知性,比较有活力的,对于另一半我觉得就是能够相濡以沫,比较懂对方,最重要的就是有契合度。”

转眼间,我们的采访到了尾声,而包德也会迎接到他40岁的生日,虽说40岁,他我会更加努力奋斗活成他想要的样子,让运动健身成为一种生活,让健康一直陪伴,找一个爱运动的她,慢慢生活,慢慢变老。(包德故事 完)

06 王英:“我是记者,也是公益志愿者”!

“这次呼和浩特疫情,很多新闻工作者都“被迫”居家办公,我也不例外。作为新闻人,即便是居家办公也应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虽然居家了,但并不影响我们继续发现新闻线索,传递大众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与感人故事。”近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呼和浩特市民只能居家静默抗疫,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王英也被封控在自家小区。现在,她只能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进行采访,采访内容也多是关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防控过程中那些感人的事儿!

王英是本次:《同龄人的不同世界 | “80后"出生的我们 已经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最小的采访嘉宾,非常感谢王英接受笔者的采访。王英,1984年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呼和浩特市晚报采访中心,担任记者一职,主要负责日常版面稿件采写。除了记者她也是公益志愿者,经常也活跃在各类公益活动现场中。

笔者晓龙和王英于2017年春天认识,当时笔者晓龙刚刚“穷游”旅行回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通过网络搜索电话沟通,王英采访了笔者晓龙,并以《90后小伙穷游10多个省 200多天仅花4000多元》,进行了报道。

“坐绿皮火车、搭顺风车,晚上睡在朋友家或者沙发客家中的沙发上……1992年出生的托克托县小伙子杨早龙,从2016年9月开始,200多天游遍了10多个省、50多个城市,而他只花了4000多元现金,他的举动着实让很多人惊叹。”王英在文中写道,之后王英多次报道笔者晓龙公益支教故事,也一起共同参与公益。这一次角色互换,也非常感谢王英当年给予的报道,让笔者晓龙继续坚持自己喜欢的一切。

工作十余年,王英经验丰富,早年还在电视台和晚会现场工作过。然而无论是在电视台工作还是在报社工作,她从没有远离记者这个岗位。在这个岗位上让她看到了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也希望通过这个岗位传递更多的温暖和爱。

自媒体时代,朋友圈里发个照片也有可能成为新闻,但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记者这份职业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简单。“纸媒记者无论是男记者还是女记者经常是单打独斗。从选题的寻找、策划到出稿有些采访、稿件可能会经历很长一个过程,有的可能只需要个把小时,但没有哪个记者的工作是‘写一两篇稿子’那么简单。这是一个职业素养养成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说这份工作简单,大抵也是经过了成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吧。对于我自己来说,每一篇稿子就像是我的一个孩子一样,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都在不在,手脚齐全不,想要表达的主旨意思有没有表达出来,有没有错别字、稿件中采访对象的单位、名字有没有写错,文章有没有错别字等等,这一篇稿子刊发之后,会引起怎样的反响?是否还可以做后续?这样的事情是否普遍存在?还可以怎么样去做采访、深入挖掘等等,表面上看我们交了一两篇稿件算是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但实际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发现新闻,都在想着自己的选题,想着怎样策划、怎样提笔。”王英说。

确实这样,笔者晓龙深有同感。笔者晓龙每一篇稿子,哪怕一个标点符号,词语,图片编辑,选题,策划,采访嘉宾联系,海报制作……一系列都是单打独斗,比如我们这个同龄人的不同世界就是如此。

关于公益活动,王英这些年一直在无偿献血,也是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此外,她也参加其他社会公益组织的活动,尽自己的能力贡献爱心。不仅她自己喜欢公益,呼和浩特晚报也有支教等公益活动,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虽然少了,但只要有机会就会下到村里,到周边的学校支教、送书、送奶、送关爱。“我也是从村里走出来的,我深知读书对于村里的孩子来说多么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呼和浩特晚报爱在身边’栏目能够引导更多有爱心的企业、人士关注农村或者有需要的学校、学生,传递更多的爱和温暖。”王英说。

记者的工作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情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情也有很多,无论是哪一种经历对于记者来说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成长。这也是王英为什么喜欢这个职业的缘故。

比如,2013年上海儿童医院与内蒙古自制妇幼保健院曾联合开展过关爱先心病患儿免费手术的,从最初的筛选到确定人员名单,再到上海做手术,王英全程跟踪。那个时候她自己刚刚失去第一个孩子,看着满眼期待的家长们,看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庞,她坦言自己非常理解那些因为没有被选上而破口大骂的家长,理解那些扭头时的失望与悲伤。那一次活动,一共为5名贫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免费做了手术,为5名尿道下裂患儿免费进行了手术。直至今日,她仍与其中几个家庭保持着联系,将近十年的时间,原来的小不点都长成了大小伙、大姑娘,看着他们健康茁壮成长,王英说她的心里觉得无比幸福。

还有,2021年冬天和达尔登社区工作人员、爱心人士去红吉讨号村采访,因为村里留守老人多,社区不仅为老人准备了丰富的文化节目,还送去了一些棉衣。王英坐在村里的老人中间,听他们讲变化、讲需要、讲感受,其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拉着她的手从演出开始一直聊到结束,临了还要求和她一起拍了张照片,邀请她来年夏秋之际再去,因为那时村里瓜果飘香,老人可以好好招待一番。

类似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新闻工作者王英采访过很多医护、党员、居民,每个人的故事都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都让她感动万分。

笔者晓龙就是王英记者采访的人物之一,当然王英记者采访人物非常多,而在这个采访工作中,我们也成为了朋友,笔者有一些「公益活动」「读书会」「呼市青年说」等活动也会邀请王英来参与。

除了笔者晓龙能和王英记者成为朋友,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某学校校长,他凭借一己之力为附近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求学之地,这让王英钦佩不已,听过他的故事的人都非常愿意和他一起,力所能及的为他提供帮助,王英也是听完他的故事之后与他成为了朋友。

还有社区工作者、城管执法人员,因为王英经常到社区采访,一来二去大家渐渐熟识。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居民经常向记者反映的一些问题,有的与城市管理者相关,记者就会与城管执法人员共同解决,有时候解决完一件事大家就会处成朋友,例如:前些年跟着城管执法人员夜查偷盗乱倒渣土行为,为流动摊贩申请建设早市等等。

笔者晓龙和《呼和浩特晚报》还是有很深的感情,转眼间2022年了,认识《呼和浩特晚报》已经10年了,记得之前在读书时参与晚报公益活动,并且在呼和浩特、四川大凉山、西藏那曲等地,呼晚报都报道过笔者晓龙的故事,这也是笔者晓龙多年来坚持自己梦想动力,再一次感谢王英记者讲述她的故事,也期待王英可以采访到,更多有趣、感人、震撼人心的故事。

笔者晓龙也再一次感谢《呼和浩特晚报》,曾经对「自由撰稿人_杨晓龙」进行报道,除了王英记者采访过笔者晓龙,还有许婷记者、杨永刚记者等。

王英记者补充说道:“‘80’后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有担子有责任的时候,无论是在小家庭还是在单位、国家,正值青壮年的80后理所应当承担起“顶梁柱”重任。”

虽然积极、乐观、担当是80后公认的标签,但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们,生活里又怎么可能只有阳光?孩子的看护问题、赡养老人的潜在压力、生活成本与收入的矛盾……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压力真的挺重。可贵的是,面对这些,他们能够说,哪一代人没有压力呢?轮到80后挑大梁的时候,80后就该担当起来,他们也一定能担得起来!

晓龙一直在旅行一直在路上,我们有缘相遇。作为一个坚持多年用文字记录生活的自由撰稿人,我很高兴遇见大家。我们从1980年走到2022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祝福大家越来越好,一切如意。

今天的我们(1980年~1984年出生)已经38岁到42岁,

我们共同站在2022年回望过去,

转眼间,你我已经到“不惑之年”。

1980年代,是波澜壮阔,光芒万丈的时代,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大师时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大批大师级的人物。

80年代于整个中国而言,是一个生机勃勃、对未来充满期许的时代。

1980年-2022年,四十二年,那么长又那么短。光阴似箭仿佛是弹指一挥间。接下来,让我们跟随“80后”的成长记忆,回望四十二年来经历的各种兴衰大事。

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这一年你有了记忆,和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看春晚直播。

1986年春节期间,中国电视剧《西游记》播出,央视连续播出11集,你每一集都看的那么仔细。

1989年,这一年你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学生,或是小学生,也可能是幼儿园的学生。

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了这届亚运会。

1992年,这一年南斯拉夫解体、我国与格鲁吉亚建交、我国与苏联解体后的各个共和国陆续建交、中国首届电影节在长春隆重开幕、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第一批“80后”小学毕业,进入中学时代。

1995年1月28日由徐克执导,张国荣、袁咏仪等人主演的喜剧片《满汉全席》(港版片名为《金玉满堂》)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上映,你和同学放学以后,一起买了电影票去电影院看了《满汉全席》,这是你人生第一次去电影院,也是你人生中的第一张电影票。

1997年,这年香港回归、重庆成为直辖市、GPS进入日常生活、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你和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

1998这一年,我国与南非建交、阿富汗发生强烈地震、动画片《花木兰》风靡美国、而第一批“80后”已成年,一部分人选择早点步入社会工作,一部分人选择通过高考的独木桥考入大学,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参军。

1999年腾讯公司即时通信服务开通,QQ新起。这一年,80后的我们放学后选择去网吧,这一时期网吧的主力军都是“80后”。

2003年SARS非典爆发,举国抗击疫情;伊拉克战争爆发,一部分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的“80后”选择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2005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8这一年你经历了雪灾、汶川大地震,举国悲恸,你拿出一部分工资捐助灾民。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有一部分“80后”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韧性和精神,全国在伤痛之余多了一点亮色。

201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电视剧《爱情公寓2》在山东卫视、广东卫视、宁夏卫视和山东教育电视台首播。

2012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大地震1周年、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这一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很多“80后”的朋友买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机。这一年“微信”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纷纷注册,发了人生第一条朋友圈。您好!微信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一切都在美好的开始……

2013年4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高速时代、部分“80后”博士刚刚毕业步入社会。与此同时,第一批结婚的“80后”已经出现在小学校门口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

201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国苏州举行、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在韩国平昌举行,中国获得了1枚金牌。此外中国还获得了6枚银牌、2枚铜牌,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中,中国总共获得了9枚奖牌。

2019年这一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举行、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在成都市举行、第七届武汉世界军运会举行、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冠疫情开始爆发,直至今日未能消散。

2020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天猫销售额突破4982亿元,有8亿左右的消费者参与了线上购物。这一年线上购物已经风靡17年了。自2020年起,支付宝付款(已有4年)、微信支付(已有7年)、线上购物已经成为“80后”人们新的生活习惯。

2021年,“80后”出生的我们,有人已经是资深记者或著名演员、还有人已经是二婚,有的人已经有了三胎、也有正在恋爱中的、还有在相亲恋爱的路上的,更有为了事业继续选择单身的。

2022年这一年,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成功举办、202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在扬州举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全部任务并返回地球、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在成都市举行、呼和浩特疫情防控进行时,很多“80后”朋友们参与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有的人成为英国“80后”印度裔首相。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4日,英国将迎来“80后”印度裔首相里希·苏纳克。同时,苏纳克将成为英国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现年42岁的他,也将成为英国200多年来最年轻的首相。

现年42岁的苏纳克出生于1980年,其父母都是印度裔移民。父亲从事医学工作,母亲经营自己的独立药房,从而给他提供了不错的经济条件。BBC称,苏纳克接受的是英国贵族式教育,他曾在英国最昂贵寄宿制学校之一的温彻斯特公学就读,后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和经济学,又在斯坦福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80后"出生的我们,真的是在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社会的“顶梁柱”。

转眼间过去四十二年,

我们见证了“80后”的成长历程,

见证了“80后”的崛起并慢慢变为社会的“顶梁柱”

我们更从所有“80后”出生的人身上,

看到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不变的是岁月的留痕与每个人努力生活的影子。

作者介绍/杨晓龙,在成都的内蒙古人、自由撰稿人、户外旅行摄影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深驴友背包客、旅游博主、网络公益志愿者、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原创作者。

撰稿/采访/杨晓龙

策划/海报/Eric

主编/张星

责任编辑/周鑫

意见指导/储皓然

文字校对/范卓怡

图片提供/ Stan Alexandrov 斯坦、段红伟、张琴、张恒、包德、王英

资料参考/外交部:保加利亚《中国同保加利亚的关系》、中国芒果产业网、知乎:问题:为什么攀枝花的芒果会这么好吃?(作者:晓龙带你去旅行)、人民日报:《让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呼和浩特晚报》:《90后小伙穷游10多个省 200多天仅花4000多元 》 (作者:王英)、海峡网:《英国将迎来“80后”印度裔首相里希·苏纳克》

出品© 晓龙带你去旅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