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装修圈最流行的“叙利亚风”,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原标题:装修圈最流行的“叙利亚风”,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在言语上,玩梗是跟风。

在行动上,打卡是跟风。

装修圈,也有这样的人。

例如今年最出圈的装修风格——【叙利亚风格】

01

爸妈看不懂的“叙利亚风”

是什么装修套路?

所谓的“叙利亚风”,是指将原始的建筑墙体暴露出来,让房屋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味道。斑驳的墙面,横梁裸露,就像被叙利亚被战争蹂躏过的“赤贫风”。

老人家迷惑——

“看不懂!”“对不起,欣赏不来!”

“还用花钱装修?直接住毛坯房不就得了?!”

部分年轻人认为高级——

“哇!好酷!断舍离的最高境界!”

“叙利亚风”一夜之间流行起来了

在国内某社交软件上,各路炫耀“叙利亚风”的网红已经达到刷屏的程度。“叙利亚风”的酒吧、店铺越来越多,变成了一些“网红”店铺的卖点之一。

随手发一条短视频,配上叙利亚风关键词,出乎意料地获得高赞和转发量。

一些中介紧跟“热度”,将手上那些租不出去的低配置房子,命名为“叙利亚战损风”。

为什么叙利亚风会流行?

起初,是因为苦中作乐,没钱装修。

因为高昂的房价,有很多年轻人会在掏空家底,买房了之后,不做过多硬装,直接买几件简单的家具,搬进去住。

后来,更像是一种另类的“cosplay”,满足猎奇和好玩的心理。模仿的案例多了,大家觉得还行,看着有质朴美,并自嘲称作“叙利亚风”,也算是和生活和解。

自己的房子,装成什么样当然是自己做主。你可以叫它“战损风”“毛坯风”“赤贫风”“质朴风”“做旧风”。但是将这种风格命名为“叙利亚风”,实在是有些无脑和不能理解。

目前已经有很多博主带头呼吁,不要再叫“叙利亚风”,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支持。

02

叙利亚,战火纷飞的代名词

众所周知,叙利亚近10年来一直炮火不断,战火让这个国家体无完肤,让无数家园被毁。

真正的“叙利亚风”,背后是30多万条生命在痛苦中死去!

据统计,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至今,已经至少有35万人死亡,150万人致残,还有1100万人流离失所。而这些数字还在持续上升。

土耳其著名摄影师乌尔·加伦库深受感触,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系列战争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看起来或许会让我们感到不适和震惊,每一张照片似乎都直击心灵深处。

看似相似的场景和动作,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的背景,世界一边是战争,一边是纸醉金迷。

一边是干净明亮的浴室,一边是身处废墟,连窗户都没有的露天浴缸。

身处和平国度的孩子可以读书可以学习,但另一边却已经早早地举起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枪支。

站在高处俯瞰城市,一边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另一边则是暗出天际的战后废墟。

右边是豪华的白色游艇,左边则是慢慢一船等待救援的难民,伸出的双手显得更加无助悲凉。

曾经秀丽苍郁的花园,如今寸草不生,一地瓦砾; 热闹繁华的集市,如今也是空无一人。

大马士 革作为曾经的最美古城,如今已经是满目沧桑,成为了一片废墟。

比起战争本身,更可怕的是这样一个环境下,没有教育和温暖支撑的孩子,无法真正收获一个美满的充满爱的童年。

正处于枪杀案中的男人被“穿”上了演出服,显得荒诞又可怕。

同样的姿势,一个举起相机另一个则是枪支。

这张无疑是让人心碎的照片,缠着绷带的女孩与画中的少女都有着美丽的眼睛,但前者的目光中散发着不属于年龄的忧郁和冷静。

一位叙利亚父亲正带着孩子前往马其顿边境躲避战争,无论如何,父亲永远是孩子的超人。

坐在美术馆中看着梵高风景画的夫妇,相对的另一边,满是弹孔的墙壁外,却是无法直视的满目疮痍。

左边是极富盛名的著名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画中瘦小的黑人小女孩与右边的婴儿形成鲜明对比。

右边的照片来自于X光截图,照射出行李箱内藏着一个孩子。

阿富汗的某所高中,已经被炸毁的黑板下,站着一位看着黑板上凌乱数字发呆的男孩。

或许我们还在挑剔着每天的食物,但处于战争中的人们,尤其是无辜的孩子们,却因为食物匮乏而总是忍冻挨饿。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能生存下去就足矣,但就算是这样的愿望,也很难得以保障。

乌尔的作品也让我们看到和平环境下的我们是多么幸福。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吧,家人、朋友,还有和平。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安迪,如果你真的到了南方,请在太阳下山以后,替我看看星星,摸摸沙子,在水中嬉戏,感受完全自由的感觉。”

自由,和平,这是叙利亚人民最真实、也是最渴望的愿望。

03

用一个国家的苦难“玩梗”

真的有“高级感”吗?

这是一个“玩梗”大流行的网络时代,也许有人觉得,这就是一种娱乐,并没有恶意,这种解读是不是太敏感了?

部分网友认为网红们宣传“叙利亚风”,只是从建筑风格上强调一种原始状态而已,不应该上纲上线。

“现在叙利亚废墟多一点,所以拿叙利亚来指代这种破旧原始的装修风格而已,并没有其他含义。”

“请不要一来就提高到无视他国人民伤痛的层次,只是一种建筑风格的形容而已,跟滤镜种类差不多,有些人说得太严重了。”

但是这种梗其实就可能在伤害到别人,当苦难变成了流量的狂欢,这就是在消费别国的民族伤痛和百姓痛苦。

反对“儿童暴力与犯罪”的海报,变成了“捂嘴妆”,看着舒服吗?

被丈夫殴打的女人嘴角留着血,被叫“家暴妆”

▲河南女教师网课直播被家暴

我们换位思考来打个比方,如果外国流行起来一种装修风格叫“圆明园风”、“汶川风”,你好受吗?

请不要用“玩梗”消解背后的严肃意义,别把苦难娱乐化!

*特别声明

图片源自小红书 微博 #叙利亚风

摄影师乌尔·加伦库Ins平台

版权归属作者个人,和本账号无关

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