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方振华独家专访:国内设计更需要“会讲一个好故事”

原标题:方振华独家专访:国内设计更需要“会讲一个好故事”

这是在年底就约好的一个采访,但直到过年的前一天才真正“成行”,而待到成稿结束,2023年已经过去了快2个多月了;但神奇的是,我们谈论的内容,依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格格不入:在1个多小时的聊天中,方老师有时候就像大学里的教授,在向我们分享了当下国际设计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与尊重的同时,也担忧与目前国内设计越来越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有时候他又像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向我们展现互联网发展对于设计领域的影响与变革。

但无论对于设计思潮与发展的分享,还是对于当下国内设计发展的预想与担忧,都向我们展现了方老师对于中国设计发展的信心和年轻设计师的期望;从方振华创意设计奖的设立,到“+”符号的增加,再到参与越南设计奖的评选,对于他而言,在收获了大量的荣誉与名利之后,为中国年轻设计师打造一个发展的平台,一个向上的机会,这可能才是他不同于其他隐退的泰斗级设计师,依旧活跃在设计圈第一线的原因所在吧!

国际设计呈现出统一中的个性化趋势

【搜狐】:方老师,您好!三年的疫情终于过去了,设计圈也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气象;借着这个机会,也特别想跟您聊一聊目前国际最新的设计流行趋势,因为疫情的原因,国内外的交流基本上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

即使是疫情期间,其实您也经常参加各种各样国际活动,在您看来这三年疫情设计圈有哪些新的变化或者新的思潮?

【方振华】:三年以来,国际设计也呈现出一种更加团结,更加统一的趋势;这里的统一性并不是指设计风格的统一,而是设计理论,设计方向,设计方法等的统一,在这样一个统一性的趋势下,个性化与独特性还是主流;这也是国内设计和国外设计差别比较大的地方:很多年前在国外看到无论是大店,还是小的零售店都是很个性化,很私人化,每一家门店的橱窗都可以是一个打卡地,因为他们很喜欢表现个人的性格。

而国内的设计风格反而会更加的统一,可能三年前还可以看到不少个性化的设计,通过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这几年疫情的原意,慢慢又回到大同小异的设计风格中来,很多设计都没有独特性,可能这个不一定是设计师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风格,或者甲方的要求等等;给我的感觉是,这三年里,大家的关键词就是“等待”:设计圈在等待,经济在等待等等,大家都是处在停留等待观望的氛围下,所以可以说,国外设计还是持续在蓬勃的个性化发展,而国内的设计圈则突破较少;包括我自己,最近这三年也很少回到大陆,跟大陆员工的交流也基本上停留在三年前的阶段,尤其是去年,很多设计公司,设计院都会抱着“活下来就好”这样的心态在做设计,所以你很难有心思去做更加有创意的东西,再加上国际间的交流变少了,不管是新鲜的设计思潮,还是国际间的设计沟通变少了,也无形中“杀死”了更多的设计机会。

不过最近这几个月,又开始进入到开放的阶段;我也感觉到设计圈即将迎来新风潮;虽然你大规模的交流可能要在今年年中才会出现,但是慢慢一定会恢复到之前的阶段或者更好的阶段。

【搜狐】:对于国内的设计师来说,其实这三年没有对外的沟通交流,他们也是很难受的,所以刚刚开放的时候,就有不少设计师开始组团准备去米兰或者其他地方看看,所以我们自己还是很期待设计的一些新思想能够尽快吹到国内。

【方振华】:是的。旅游跟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设计的新机会;之前可能更多时候是在线上做沟通交流,虽然也是在互动,但对比线下,可能就没有那么的自然和随意,互动感也很低,说白了,就你在线上讲,他们听不听你也不知道,很难有一个真真正正的交流和沟通,所以我觉得对于设计来说,线上的交流不能作为一个主流的方向。

当然,线上沟通也有好的地方;比如以前可能大家能够面对面的沟通,所以每一次的效率就不是很高,反正这一次假如材料带少了,下一次再带来就好了;但线上沟通不能老是来回,所以在开会之前,或者开始某个设计方案之前,他会问你一个框架,会问你想要什么东西,会事前跟你预备好所有材料,尽量争取一次会议或者两次会议就把事情搞定,不需要来回讨论。

疫情和大数据给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搜狐】:在您看来,这三年来,有哪些新的技术带给设计行业一些新的体验?

【方振华】:通过这三年的时间,我开始发现老外的状态已经规律到希望全部把活动推到网上,做虚拟的活动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尽量利用网络的快捷性来进行项目的沟通,包括目前我们一些香港的项目也会一样,我们基本上不用跑到工地,而是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或者戴上VR眼镜等等,在家里面或者办公室里面与工地上的工人进行线上会议,非常的方便,还可以拉上甲方一起看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变了以往的办公方式:以往我们是在去工地看问题,再回到公司里面画图;现在通过线上视频的方法,更快的把东西录下来,直接在照片里面圈出来问题所在,再直接发回到现场进行修改,人虽然隔离的很远,但还是通过软件、硬件走得很近。三年前我们在上海,甲方也在上海,出现小问题甲方打电话给我们,开两个小时去他们公司,谈半个小时就离开,其实非常耽误时间,现在基本上不需要去办公室,我拍一个照片给你看,拍一个视频给你看,你看一下怎么解决。可以说这是疫情对设计最大的正面影响吧!

【搜狐】:那在您看来,目前国内的设计领域是更看重实践还是更看重理论?

【方振华】:这个问题其实有两方面:设计的时候他们是注重理论,但是在落地的时候,他们是注重实践,为什么会这样?我发现国内的客户跟国外的客户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而这个区别也影响了设计师的交流方法和设计方法。

当我和国外的客户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做方案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是理论,我们所分析的是一个项目的空间比例:从一个角落开始,阳光的流动性,人的感受,从而应该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比例,什么样的对比等等理论,去推动我们的设计方案,但是慢慢我回到内地,我看到好几次我们做完设计以后,回头来甲方还是想讲一个故事,就是我们一说理论,他们就说故事。

回过头来我发现甲方就是想讲一个故事。可以说,国内的设计师方案都是从故事开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从地域文化,地域历史,地域山水等等开始讲,最开始,我很困惑,这个事情跟设计有什么关系呢?后来我慢慢知道了,理论其实是抽象性的东西,理论是给一些对设计有认识的人去感受的,但如果甲方他一点都不懂设计,怎么把你的设计说给别人听呢?如果有故事的话,大家就容易沟通了,把故事讲清楚,他就明白你这个设计背后的理论和原理。

所以现在不管是国内的设计师,还是国外的设计师,都学聪明了,他会先按照理论或者方法来做设计,在做完以后,再来推导出一个故事;比如在香港20年前回归之前,我们接到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设计需求,最开始的设计,是从内部做到外面的,是从功能规范再做外立面,都已经开始施工了,突然有人问,这个设计来源于什么,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我们就开始讲一个故事,说其实这个设计是来源于一条金鱼,拖着香港往北走,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这样一个明确的故事,也能够帮助他很清晰的理解这个设计,这就是国内设计领域最普遍的做法。

而说到落地实践,其实我们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基本上80%是不动手的,所以不少设计师对新材料的运用,对建筑的方法,对结构的搭建理解力很低,包括现在设计院的学生,他们理论性很强,文化水平很高,但是动手能力很低,有些人甚至连材料的基线都不懂;但随着国内设计的发展,当下这两三年还是好一点,不少设计师开始明白“自己动手”的重要性,对比以前,落地能力就好很多了。

所以你说国内到底是看中理论还是看中实践?我觉得都有,但都不完全是。

希望给年轻优秀设计师打造更大的平台

【搜狐】:对比现在的商业设计,高端的家居设计有什么变化?因为在我们自己看来,目前国内一些高端住宅空间,包括一些别墅、私宅,反而感觉有新的设计思潮和个性化的内容出来,这一点会比商业空间更明显一点,您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方振华】:两个事情的差异性不一样,商业空间不是为自己做的,是为群体做的,是表达一个群体的想法,不是为单一的个性化的设计,但说有的家都是针对某个人的;在我看来,家居空间设计目前有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是业主寻找一个非常有名气或者有才华的设计师,来交给他去做个性化的家居设计,而另一个就是业主自己已经有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眼光,然后与设计师一起沟通交流,自己去设计或者搭配出一个空间;所以其实高端家居空间设计是两方面的发展;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富三代成长起来,他们见过了更多的世面,接受了更多个性化的教育,他可能不觉得爱马仕是最好的,他要的是一种更独立,更个性化的东西,在家居设计中更是如此;他们会追求个人符号化,会追求设计性更强的风格。

所以,高端家居应该是分开两块,一块是比较随意的,希望有厉害的设计师来帮做设计,另一块就是个性化的年轻人,希望自己去做,自己找东西,自己找方向,自己找人施工,自己来落地,设计师只是其中的一个辅助,所以最终是两个极端化的发展。

其实由此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当代室内家居设计师发展已经遇到了一个瓶颈,中层领域的设计师越来越难过活了,为什么?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AI也能做图了,如果你的设计都是在大数据里面可以找出来的,业主为什么要给让你去做设计?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业主也很有品位,他自己就能把好看的风格,好看的设计找出来,找一个初级的画图员,再找施工单位,就能把空间装修出来,他为啥还找你呢?举一个例子,主卧要红色调的,木吊顶,你现在在小红书上输入关键字,就能出来大量的照片,你挑一个好看的,适合自己家居空间的,就根本不需要找设计师了;而这部分只会PS的设计师,慢慢就会被AI取代。

我个人看来,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后设计师这个工作,也会慢慢分化的很厉害,首先不用担心的就是明星设计师,他有名气,他的设计圈层都是高端以上,很多人会慕名前来,而底层的设计师也不需要担心,因为再有品位的业主,也需要设计师把他的想法转化为图纸,但当下中间偏下的设计师就很难了,价格也不便宜,设计的风格又没出来,慢慢就会越来越少。

【搜狐】:所以您创立创意奖,也是想帮助设计师们找到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路线?

【方振华】:当时设立创意奖,确实是想做一件事情;但这几年,财力、人力、物力确实有限,所以目前是暂时停了下来;因为我当初设立这个奖项,是不希望有赞助商来的,因为就是单纯的为国内年轻设计师做点什么,因为我感觉到国内很多甲方不认同年轻设计师,虽然他们有创意,但还是不敢用他们,认为设计师一定要越成熟越好,当然敬老也没错,但是如果年轻人有创意,有能力,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呢?所以我当时就希望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拿着奖告诉业主,我得到了方振华的认可,所以你要相信我的水平和能力,这是我当初设立奖项的初心吧!

后期因为这个奖的设立,也让我对公司发展有了新的想法。既然我是想用方振华创意奖作为平台帮助年轻人,那为什么不把公司作为一个平台去帮助他们呢?所以,我们开始在公司的名字上加一个“+”符号,“+”的意思加年轻设计师,只要进来的年轻人,都是未来的设计明星,都有很强设计的能力;“+”不止代表增加,更代表多元化,代表我们愿意也可以做很多不同的设计,也会有更多不同的年轻人利用我们平台去表现自己,这是公司理念的改变和升华吧;因为我感觉很多国内的年轻人设计能力都会很强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很多时候是根据团队的意思来做的,没有机会做去展现自己,而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过创意奖虽然这几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做下去,但我还是想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去推动它。

【搜狐】: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您参与了越南设计奖的评选活动,在您看来,目前越南的设计对比国内,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方振华】:整个越南好像十年前的国内,他的建筑体或者整个城市的设计,都是中国十年前的缩影,但是国内的软性设施,包括城市的生活等等,感觉还是30年前的中国,但是他的设计能力你猜想不到,发展得很快;因为越南也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海归设计师回来,开始推动整个国内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发展,就好像20年前,我们说上海是建筑设计师的乐园一样,在越南,他们建筑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所以无论是工业的需求,还是建筑设计的需求都非常的多,再加上目前越南人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提升,所以他们也开始不断的消费,不断的买房;他们设计师的水平和能力也非常的强,再加上越南的社会稳定,有设计能够发展的基础,所以我觉得越南是未来设计领域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我前年去过,今年可能再去一次,带领公司核心的员工去推动一下我们在越南的项目。

另外我也在想,是不是我们应该组织一个越南的考察团,去参加一些越南的活动,把中国的设计带过去,因为设计领域的整体水平,中国还是比他们高一些,再加上越南很多不错的设计师都有华人的血统,所以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既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同时也可以推动中国的设计团队接到更多的项目,因为现在国内大型的项目也越来越稳定了,所以倒不如走出去,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其他国家比如柬埔寨,缅甸等政局也不是很稳定,国家基础建设还没有正式开始,越南就是一个很合适的机会。

今年越南还会有一个设计颁奖礼,他们一直在邀请我们中国的设计师也去参加他们的比赛,参加他们的活动,利用这个机会大家交流一下等等。到时候我们也可以组织设计师团队,一起去沟通交流一下。

【搜狐】:今天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