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蓬客NO.23蓬客专访 | 傅铭×陶瓷材料与自然环境交互的信号

原标题:蓬客NO.23蓬客专访 | 傅铭×陶瓷材料与自然环境交互的信号

关注我们,加入聚落

景德镇三宝蓬美术馆

,赞 1

导言:

傅铭目前还是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设计学在读硕士,出生于1996年,非常年轻,做展览之前一直从事陶瓷设计,但在做陶瓷设计之前一直在玩关于光的艺术,问他转行原因,说是“要生活,要赚钱”。和大部分景漂的青年人一样,需要用其他行业赚来的钱支持陶瓷创作的部分,为了这场展览,他投入一年的心血和部分家底。

这次展览展陈不同于常规作品的陈设与策划,作品贯穿三宝蓬美术馆一层空间,利用美术馆原生的空间状态,呈现出四种截然不同的展览效果,《探价》作品沿着大小错落的积木之路一路探寻,2号展厅内灯光下的祭红釉和阳光下的祭红釉交错生辉,《静思》作品里祭蓝釉倒映出枯寂的树枝与白沙中庭形成低声絮语的气场,《溶》作品和夯土墙在色彩上“土生金”的和谐相融,从室外至室内,再从室内至室外,满谷春色,风吹水浪,“陶瓷材料与自然环境”交互信号随着光,影,时间,千变万化。

对于这次个展,和我们聊聊它的准备过程吧?作为人生中的第一个个展,感受如何?

傅:这次个展的准备过程其实挺漫长的,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共制定过三个展期时间,但都推迟了,这也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事情。好在疫情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尽可能的推演和完善作品与空间、与自然的交互问题,最终有了这次有预设、有目的的展览。从展览现场来看也取得了不错的观感。因为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合适的光线,这一点上我觉得那么长时间的前期准备是完全值得的。最大的感受是觉得做个展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的,因为今天能够有机会以个展的形式展出其实并不简单,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有着各项人事的调度统筹,所以虽然是一个个展,但背后是有着大量的人力产出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说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这一点尤为要感谢三宝蓬给的支持。

在三宝蓬美术馆展览与其他地方展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傅:三宝蓬美术馆是一个风格极为鲜明的空间,它和常规的“白盒子”空间不同,“白盒子”之所以普遍化是因为整体空间能够给作品带来足够的专注,因为没有过多的视觉干扰,想要表现的作品细节也可以完全自由的通过光源进行调度。三宝蓬美术馆的优势则在于与周边环境,与自然,从室内到室外有着极强的联系性,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一点,是能够给作品呈现处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的。在三宝蓬美术馆现场的二次创作也由此显得要更加谨慎与深思,这背后所付出的人力及精力我认为是要超过“白盒子”空间的,这是一次大考,但能够带来的成就感也尤胜以往,因此需要感谢三宝蓬美术馆的艺术家推广计划,我才能有机会让自己有一个展的经历且得到丰富的经验增长。

傅铭:纯粹寻找

三宝蓬美术馆·中国景德镇

景德镇珠山区三宝路999号三宝蓬艺术聚落

2023年3月4日至2023年4月11日

作者:曹棠

三宝蓬美术馆( 以下简称“蓬”)

傅铭(以下简称“傅”)

展呈现场《镜》 材质:陶瓷

“赣州,江南西道上的南下窗口”

Q1 蓬赣州在地理位置上和广东交界,在地理人文上应该也会受到广东的影响,和我们聊聊你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赣州小城,但是这几年发展的也十分迅猛,每一次回去都有着非常大的变化,是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我需要使用导航才能够知道怎么到目的地,因为我在景德镇九年了,每年能够在家乡待着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对于家乡的记忆更多是停留在十六岁第一次离开家乡之前。十六岁之前的这个小城其实可以说很简单也很复杂,因为在这小城之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其实大多相同,大人之间聊的事情也多数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当然也是因为年纪小的原因,更多的事情我也就是听大人之间的交谈,处于一个旁听者的角色,对于家乡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听来的。我觉得复杂的一面也是从他们的交谈中感受来的,因为越小的地方对于人情世故的处理是越复杂的,他们聊的内容往往也是与这相关,这一点对于我后来处理“关系”的方式其实有挺深的影响。

从小身边的很多亲戚都是南下工作的,几乎很少听到有北上工作的人。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大量的广东牌照随处可见。这一点我觉得是因为确实和广东离得太近有很大的关系。后来也有一句玩笑话叫一脚油门就到广东了。今天为止我身边的朋友也依然是北上的很少,大多都在广州、深圳。虽然在外我们都说自己是客家人,但是我觉得我们受到广东的氛围影响其实更多。从饮食也好、甚至是工作的地点、发展的方向等等都几乎是跟广东密切联系的。

展呈现场《镜》 材质:陶瓷

Q2 蓬和我们聊聊你小时候的经历和生活状态吧?

:我小时候其实属于挺爱折腾的,因为从小生活在银行大院里,院里像篮球场,槌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太多可以玩的东西了。每天心思其实都不在读书上,想着都是放学后在大院里玩什么。不过我属于能读书但是不爱读书的那一种,努力一阵成绩就马上能上去,但是要躺平的话也是没问题的。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我很小开始就不需要父母接送了,每次都是放学后自己回到大院里,然后在院里玩到爸妈下班回家。当然也发生过一次意外,就是小学的时候走丢过一次,因为当时家离学校特别近,想着去其它地方玩玩再回去,但是走着走着不知道走到哪儿去了,当时还挺晚了我爸妈下班看我没在院里就着急了,发动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外面找我,还好找回来了。所以小时候的折腾不仅折腾自己,也把别人给折腾了。后来都不太爱麻烦别人,我觉得和这件事儿也有关系。

而且小时候我的生活半径其实不大,我身边有着一群发小都是以大院为中心点向周边几条街扩散结交的,时间最长的从幼儿园就认识,现在我是他孩子的干爹。那时候没有手机基本都是往街对面喊一句人就能在院里聚齐了。而且当时院里还有很多大人,像银行的工作人员、运钞车的安保人员等等,都是一起在院里打打篮球,打打乒乓球的。所以我父母也挺放心的,从来没有阻拦过我在大院里的所有活动,只是希望我成绩能够提上去,最起码是能够稳定在一个班级前列,当然也只是希望而已。所以我当时整个的生活状态算是没有压力的,我父母给了我一个比较舒适的、自由的成长环境,大院里的氛围也是十分轻松简单的。

Q3 蓬: 从小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人是谁?受到什么影响呢?

:一定是我父母,我父亲是当兵出身的,他十几年的兵龄养成的生活习惯今天依然没有变化,他尤为强调时间观念,小时候基本都是根据时间段来安排生活和学习的,当然现在他也快退休了,对我也没那么严格,很多事情都能商量着来。另外他也十分看重做人应承担的责任和原则,这一点我觉得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我母亲属于典型的慈母,性格挺随和,而且非常热情。所有的朋友来到家里都觉得我母亲性格非常好,所以她算间接帮我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展呈现场《镜》 材质:陶瓷

Q4 蓬:什么样的机缘决定以后考陶瓷大学?

:考大学这件事可能和我当时的心态有关系,当时的心态属于顺其自然吧,没有特别清晰的人生规划或者意愿想去哪里读大学,读陶大更多的是因为我父母在景德镇有几个比较交好的战友,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多少可以有所照应,同时陶大也是艺术专业比较强的大学。所以我也没多想,他们向我建议读陶大的时候我觉得也不错,就来了。

Q5 蓬:在这儿之前,对于陶瓷有了解吗?或者说家族里面有陶瓷爱好者,或者陶瓷从业者吗?

:没有,对陶瓷毫无了解,因为我爸是当兵的,他当时在部队都是用不锈钢的餐具、水杯。转业后他还是保留了这种习惯,所以家里在我读陶大之前用的几乎都是不锈钢的东西,几乎没有陶瓷的存在。我父母本身对陶瓷也不了解。他们对陶瓷的关注也是在我读陶大以后逐渐有的,现在我父亲时不时还会和我聊聊景德镇的柴窑、大师瓷现在好不好卖的问题。还挺有意思的。

工作室日常

“设计,从赚钱养活自己开始”

Q6 蓬:什么时候决定从事设计行业?

:从事设计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情,因为当时的生活十分窘迫,一次偶然的机会拿下一份设计需求的订单,当时想着只要能赚钱什么都能干,硬着头皮接下来了。其实当时并不算是非常懂设计,然后需要磨练绘图、建模,加上当时自己做工作室也对工艺有一定的了解,最终设计也算是完成了,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现在想想也是挺幸运的,那算是我第一次正式的设计工作,但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从事设计行业,后来是觉得能赚到不少钱,就一直干到现在了。

Q7 蓬:觉得设计行业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什么?

:我觉得是给自己提供了一种不断学习的动力吧,我一直在强调设计师是需要具备市场敏感度的,所以需要深入市场并且能够捕捉到市场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同时因为我面对的甲方需求有时是不明确的,所以前期还需要对不同文化的信息进行搜集,挖掘出可以进行设计的点来制定主题方向再进一步沟通。所以是设计的工作,但是学习的绝不仅仅只是设计范畴的内容。

工作室日常

Q8 蓬:觉得自己在设计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耐心,我今天对设计的理解也并不复杂,做设计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那就有能够实现一个好的设计的可能。有了一个好的设计的出现,那后续做的设计你必须要求自己有更多的耐心,因为会逐渐掌握设计的方法,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和客户沟通的技巧等等,在积累经验使自己更加全面的同时,设计价格也是在不断涨高的,我见过很多耐不住的人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赚快钱的阶段,但是设计失败的概率是在增高的,搞砸的也很多,当然赚到钱的也不少。不过我始终觉得耐心在利益面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Q9 蓬:陶瓷工艺是具有一定的壁垒的,它并不能完全实现理想中的设计,你是会较真的人吗?最终妥协的程度会是什么样的?

:我不较真,所以不存在妥协。我今天对妥协的理解更多的是视为一种接受,接受要在本身的工艺范畴内能够做出一个好的设计,我完全没必要去挑战工艺的壁垒。在工艺的壁垒之内能够做出一个好的设计,我觉得更是一种设计能力的彰显。如果设计要去触碰这个壁垒,那就需要和研发这个板块挂钩才有实现的可能,现实来看甲方其实很难接受,因为设计是需要能够快速投放市场的,不然设计失去了时效性对甲方和我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工作室记录

“纯粹寻找,无预设无目的到有预设有目的”

Q10 蓬:这次展览想表达的理念是什么?

: 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生产,它并没有明确指出“我”想表达的是什么。这里我希望强调一件事情是今天我们对于展览,对于作品的表达与解读背后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支撑,无论我提供任何一种理念都可以对于作品产生全新的释义,这是人特有的一种非常强大的解构与建构的能力,但是我目前倾向于能够避免作品是作为描述性、再现性的载体,而应该是注重象征性、抽象性。就像这次展览主题“纯粹寻找”,如果能够有合适的词汇对“寻找”能够进行完整的释义,作品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因为我完全可以口述或者通过文字直接表达,“寻找”其实是意味着还没有结果的产生。之所以一直强调的是作品与空间,与自然的交互,因为这是一种将“我”转换成“我们”的视野的一种途径,整个现场的有效性、交互性也随之产生,内容与意义的输出也随之而来,我只是提供了一种途径,一种怀揣着目的的预设。

展呈现场《溶》 材质:陶瓷

Q11 蓬:和我们介绍下这次展览的作品吧?

:这次展出的作品一共有八组,整体都是以相对纯粹的形式呈现,遵循的是形状,线条及颜色,通过特殊方式组成形式或形式之间的关系,试图激起观众的审美想象。这些作品都是经历过非常长时间的探索及实验,最终得出的一个成果。比如形状和线条作为作品本身存在,而非作品的内部,这一点是需要强调的,因为对于这一次展出的作品来说,看似简单,但在工艺上的受限实则非常之多,一根波浪线的制作就需要多个人之间的配合才能够顺利,直至装进窑车的那一刻才算是后续可以单人完成的工作,所以这其中藏溢着的不仅是对工艺、更是对人的考验,对于颜色的要求也是如此,铜红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釉料,这对于温度的把握提出了非常高的经验要求,低则没有变化,高则面目全非。所以这些作品本身是对工艺,对人发出挑战。同样重要的还有在现场的二次创作,需要综合考量与现场的交互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它存在一个相互牵制的过程,也意味着存在局限。哪怕需要接受这一部分的局限,我也已经将其视为一个尽善尽美的展览现场了。

展呈现场《红砖》 材质:陶瓷

Q12 蓬:《静思》作品以西式极简呈现中国禅意,作为90后艺术家,和我们聊聊创作背景和东西文化对你的影响吧?

:陶瓷材料的可塑性相较于其它材料更容易受限于工艺,同时对于营造空间的强调及其它效果也十分常见于其它材料之中。所以对于《静思》的创作可以理解成为试图从立体转向平面、从触觉转向视觉,以纯粹的平面和视觉作为主导,将陶瓷材料中特有的釉色自身呈现出来,以此获得一种审美的意趣。从这一层意义上出发,《静思》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艺术,也可以说它的背后指涉的是一个哲学问题,东方很早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艺术精神,西方也有强调“有意味的形式”,虽然两者的意旨并非一致,但落实在创作上我觉得是有共融之处的,概括来说就是一个“妙”字。比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这种“妙”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但它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呈现,也就是你说的“西式”,它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手段”。《静思》可以视为我个人所学习到的关于东西方艺术精神的对话,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展呈现场《静思》 材质:陶瓷

Q13 蓬:《探价》作品在聊当下非常火热的话题“价格和价值?”和我们聊聊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聊聊你对于价格和价值的理解。

:价值与价格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个“遗产”性的问题,它可以视为是不受限制的一个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探价》可以是理解为是将这种关系的总和进行了一次“暗语”的编撰,对它所产生的理解及想象最终指向的是一次次的“名词化”的讯息传递。通过价值和价格,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名词”产生,它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就像你说的,它是一个火热的话题,火热是因为有各种名词的出现。我个人理解的价值与价格也是以社会关系作为观照,价值与价格构成了社会的生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价值对应价格,它是一种秩序化的体现,尤其是社会的分工和阶级的分化之中体现的则十分明显。价值与价格作为我们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血与肉的关系,因为有价值才能存在价格,因为有价格才能知晓价值。所以今天的艺术生产才能作为“艺术生产”而出现。

展呈现场《探价》 材质:陶瓷

Q14 蓬:《镜》这组作品是现场与观众互动感最强的作品了,为什么会做这一组作品呢?

这是一个“柏拉图”的例证,“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我也在试图寻找除开现实世界之外所谓的“真理”,这是一种纯意识流的表现,但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来说具备参考价值。因为人是需要“真理”的,它是一种精神的支撑,这一点我十分坚持。作为“精神”的观照,“镜子”具备一种十分直接的特质,很多的电影、文学甚至诗歌中同样试图通过“镜子”转译出一些信息,它”无法言明“,但能使我们有深刻的感知。从展览现场的表现来看,它将周边的一切景象映入它“虚拟”的空间之中,你会在那个空间里得到来自周边的一切景象,包括太阳和天空、大地和你自己,以及刚才我们所讨论的其它任何东西。

展呈现场《镜》 材质:陶瓷

Q15 蓬:所以给你一面镜子,你最想照到自己的哪一面?如果你在镜子里看到最不想见到自己的一面,你的选择是离开?还是留下面对?

:镜子是一个非常有意味的符号,它能够产生联想,我对镜子的联想就是你看到的是你自己,你看到的不是你自己,最终你看到的还是你自己。非常形而上,但这也是我想表达的,看到的不应该是哪一面,而是完整的自己。如果要有最想照到的一面作为观照的话,那就是自己伪善的一面吧。我一直认为不要去挑战人性,因为人性的恶是很难面对的,每个人对自己恶都在尝试调用自己所能调用的一切经验包裹,掩盖,甚至尝试异向的理解“恶”,那是一种“伪善”。所以有一种声音在告诉你需要直面自己,这是一种勇敢,我觉得也存在黑色幽默的意味。目前我也在尝试放开自己恶的那一面,就像你说的留下面对,我把留下理解为一种和解,需要接受自己的恶,并且恶有时会给自己目的带来充分的意义,恶也不会决然不好的,对于伪善我则倾向于尽量避免。

展呈现场《色》 材质:陶瓷

Q16 蓬:意识是心理世界对应现实世界的反射,你对这种反射会保有戒心吗?陷入意识流泥沼的话,你如何处理呢?

关于意识佛洛依德已经解释的很清晰了。从我个人的角度去理解的话,人的意识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行为是意识的一种映射,所以我对自己的意识是保有戒心的,也就是我需要控制我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需要保有的戒心,当然这也很难,不然法律就不需要存在了,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处理这个词意味着是有一种方式的存在。但是陷入在意识流中其实很难说有是一种方式能够让你脱离出来,目前我认为我是脱离出来的,但是对于方式我其实也不是很明确,如果非要说有一种方式的话,就像我现在常说的意识流对抗意识流,烦恼会解决烦恼。再通俗一点,要是觉得自己穷,那就找比自己更穷的朋友让自己开心一下,觉得自己惨,那就找一个更惨的朋友这问题就解决了。我理解为是一种堂吉柯德式的方式。

Q17 蓬:觉得这一次展览可能会引起共鸣的部分是哪里?

:是一种想象吧,比如《溶》这组作品,很多人认为它是水滴,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水滴的形状,只是我们习惯在不像中寻找像,让我们觉得它像水滴,我们便开始理解它为水滴,或者是展厅内《红砖》所形成的窑变颜色,似乎存在着一种山雨朦胧的视觉体验,这种从个人的经验出发,试图将抽象寻找到一种具象的理解方式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所以我也期待这些作品最终能够寻找到多少种释义,来昭显概括与抽象才是与外部世界对话的话语体系。

展呈现场《溶》 材质:陶瓷

Q18 蓬:这次有比较满意的作品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都满意,第一是时间的关系,我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构思与打磨,第二是自身的心态决定的,既然敢展出就意味着我必然是对作品满意的,做展览是一次公开性的展示,这是没有办法能够对自己进行欺骗,或者是叫作完成任务式的单纯做一个展览而已。对于作品本身也好,对于展览的策划也好,对于现场观众的观感体验也好,这是一个整体关系的把握,我不希望是作品存在欺骗或敷衍,所以不满意我一定不会展出的。

Q19 蓬:你认为陶瓷材料在户外空间的亮点和优势有哪些?

:其实今天我们已经能够搜索到非常多的关于陶瓷材料在户外空间的案例,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或者是在艺术创作之中,比比皆是。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不觉得陶瓷具备在户外空间的优势。其实陶瓷是易碎的,这种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它更多的是处于室内空间之中,所以如果要将陶瓷置于户外空间,要清楚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将陶瓷材料置于户外空间的这一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动机决定了陶瓷材料置于户外空间后能够带来怎样的优势,怎样的亮点。这次展览我一共有三组作品是金色的,金色是一种百搭的颜色,同时它的光泽折射面与光线的导向是有直接关系的,有光与无光时所呈现的质感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与自然产生交互从而引导观众体验的一种手段,这是根据陶瓷材料本身的特性做出的一次设想,当然最终展示的效果不错,但是这只能作为对陶瓷材料在户外空间的亮点和优势的一个参考,并不能包含全部。这一点是我可以持续去挖掘的方向,或许下次就会有新的理解及设想。

《标本》 材质:陶瓷

Q20 蓬:如果有人说你的不是艺术,你会怎么想?

:没有问题,甚至应该说我非常乐意接受这种说法。今天对于艺术的评定是有一套体制的,但是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没有接触过所谓的艺术体制,只是作为一个观众根据自身内心最直观的感受去进行发声,这种声音是真实的,我认为我没有理由对一个真实的声音有所排斥,更不需要排斥。当然,如果部分人觉得我的作品是艺术,部分人觉得不是艺术,能够引发争论的话我其实更应该高兴,这不就是所谓的“成了”吗?

Q21 蓬:回过头来,你认为的艺术是什么样的?

:如果要从我个人认为的艺术出发,我认为今天的艺术是泛化的,可能我干了一件普通的事儿,别人反而觉得挺艺术,所以艺术是“他者”的观念,“他”认为艺术就该这样,就是这样就行,“我”不重要。如果要提供一个我认可的艺术的话,那我认为的艺术的模样则会丰腴许多,概括起来需要有意味的“形式”、乌托邦的“想象”、内在情感的“张力”及良好的运行“体制”、丰富的“商业”手段。

2023年蓬客计划策划6场展览,艺术家年龄90—00后,不限工艺不限材料不限题材,不限国家地域。

■ 关于蓬客计划支持

场地支持:提供展览场地1号展厅&2号展厅&3号展厅&4号展厅

展陈支持:展架&展台&投影仪&海报制作打印&标签

策展支持:专业策展团队共同策展&执行

媒体支持:在地媒体&公众平台

推广支持:文章&图片&视频

■ 今年的推广相较于往年 将会有以下升级

艺术家独立时尚大片

展览策划、布展、展陈过程摄影,摄像全纪录

展览作品展陈高清组图

三宝蓬美术馆展览证书

蓬客计划年度全面纪录片1支& 探展短视频1支

品牌文化沙龙【西席·瓷语对话】访谈视频(代表性作者邀约)

欢迎报名蓬客计划,详细咨询

请@曹棠~!

三宝蓬美术馆副馆长

关于展览展品收藏:

Collection of exhibits

蓬客计划所有展览展品均可收藏,可联系三宝蓬美术馆执行馆长

欢迎联系@ 程莉芳

三宝蓬美术馆执行馆长

关于展览活动:

Exhibition Activities

陶瓷所特有的微妙纹理,以及极富理性的色彩变化,同时在物体本质形态上形成了新的空间性,哪件作品是你所钟爱的呢?转赞本条微信公众号留言@我们,将抽取1位赠送2022年三宝蓬美术馆官方最新文创产品,价值158元的“巨有钱”手机支架~!

—— 滑动查看往期回顾 ——

蓬客丨往期文章

㉜ 蓬客NO.23《纯粹寻找》傅铭个展艺评 | 程小雨 弥漫聚合于一种静谧的观看之中

蓬客NO.23《纯粹寻找》傅铭个展开幕惊喜 | 多位重磅嘉宾出席,快来get他们说了啥

㉚蓬客No.23预告《纯粹寻找》傅铭个展|明日开幕,看艺术家如何探究作品、空间、光影的亲密关系

㉙蓬客NO.22艺评 | 只有在手的劳作与经验中人才开始与“世界”的联系

㉘蓬客NO.22专访 | 欧阳宁远×用瓷书写,心中的自然

㉗ 蓬客NO.22预告 |《木叶瓷书》—当代陶艺展

蓬客NO.21艺术评论| 程小雨,来自黏土与精神交汇的“第二自然”

㉕ 蓬客NO.21专访 | 申智惠×灵魂将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㉔蓬客NO.21预告 | 越过人间烟火,让灵魂诗意栖居大地

㉓蓬客NO.20现场 | 在中间地带

㉒ 蓬客NO.20专访 | 王荣辉×从广州到景德镇 一路吟游而来

㉑蓬客NO.20 预告 | 《关系》第二回—当代陶艺展 9月开幕

⑳蓬客NO.19专访 吴承澈×造型与色彩,无声胜有声

⑲蓬客NO.19预告|《色之行》——当代陶瓷艺术展 2022首场开展

⑱ 蓬客NO.18专访|侯玥×真实感受,真实寻找,真实由他,泥土有故事与叙事,带我寻觅韵律与节奏

⑰ 蓬客NO.17专访|叶菁×在普世的世界里,寻找非NPC的人生意义

⑯ 蓬客NO.17展评|曹春生 汪晓灵 看见一个充满热情的,拥抱当下时代的青年艺术家

⑮ 蓬客NO.18预告| 他像无形,追求泥土本身所具备的「故事性」「叙事性」

⑭ 蓬客NO.17展评|陆小泥评叶菁 传统不是继承的,传统是创造的 时代与艺术家有他自己的语言

⑬ 蓬客No.17预告| 才思、情思、如何在艺术中走向存在与栖居的彼岸?程小雨评叶菁 「一路荆棘 一路繁花 」

⑫ 蓬客No.17预告|杨冰寄语叶菁 蛰伏•蜕变—叶菁十年陶瓷绘画之路

⑪ 蓬客No.16专访 | 毕纯超×张予 如果说人生是一出戏剧的话,生活细节就是无数个戏剧幕间

⑩ 读瓷·现场 ▏他与她的人间烟火都在这场展览中

⑨ 蓬客NO.16预告|幕间戏剧——毕纯超、张予瓷画新作展

⑧ 蓬客NO.15视频|方雪莹 王怡 × 自然福音书的训诫与启示

⑦ 蓬客No.15专访|方雪莹 王怡 自然给予我们的福音书

⑥ 推荐必看的:人与自然 环保的展览

⑤ 蓬客计划NO.2预告|自然的福音与启示,我们的创作与行动

④ 蓬客No.14视频 |Matt Watterson 镜花水月

③ 展讯|【蓬客计划·缤纷】Matt Watterson马特的桥 镜花水月与中国诗词的陶艺表达

② 镜花水月,自我相融这世间。——观Matt Watterson 展

① 蓬客计划NO.2预告|自然的福音与启示,我们的创作与行动

三宝蓬美术馆当前展览

1号展厅正在展出:

花木深——菲·主流青年女性瓷画联展第三季

2号展厅正在展出:

《纯粹寻找》 ——傅铭个展

3号展厅正在展出:

邂逅时光——晋文陶瓷艺术展

4号展厅正在展出:

陌上花栖——三宝蓬美术馆2023馆藏瓷画精品展

文字&编辑:曹棠

排版:叶辉阳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部分空间正在对外招商

    欢迎咨询了解

    @杨梦颖

    三宝蓬艺术聚落副总经理

    3号艺术街区,招商方向:工作室、展厅、画廊、咖啡简餐。面积:105㎡、158.53㎡、171.55㎡。

    山谷大平层空间,招商方向:新媒体、电商、艺术展厅。面积:669.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