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发现4000年前指纹没意义?这份“中国式浪漫”不该被无视

我们既需要功利性的实用,也需要非功利的情感。过分功利地衡量一切,可能会错失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体验,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微妙感悟

据报道,一件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像,在修复过程中,意外发现疑似指纹痕迹。经指纹鉴定专家现场确认,在陶塑人像左耳下、右耳下两个地方发现的疑似痕迹,确为人类指纹。据介绍,这些是长江流域目前所见最早的人类指纹遗迹。

一件看起来奇妙又浪漫的事,评论区的画风却显得有些单调又乏味。有人说,人家忙着上火星,我们研究老祖宗;也有人说,花这么多精力研究不切实际的,还不如研究如何提高就业率;更有人质疑,这有啥用?有啥意义?

这些评论有两个典型特征,要么非此即彼,要么只讲实用。他们似乎忽略了,社会各行各业各司其职,都在各自领域忙碌着,既有人做科学研究,也有人做文物考古,一起在向前看和回头望中,推动着历史向前流动,文明向前发展。

关注“是否有用”当然没有问题,但不能只停留在这个浅显层面。凡是都这么问,暴露的是过于功利化的心态。这可能和我们的文化有一定关系——我们自古就有讲“学以致用”,上学时立志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工作了要面对“只看结果”的领导,自然导致“有用”刻在了一些人的DNA里。只是,我们既需要功利性的实用,也需要非功利的情感。过分功利地衡量一切,可能会错失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体验,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微妙感悟。这并非要否定“有用”的追问,而是希望我们能多一点耐心,多一些感性,把答案留给时间。

以个体感受来讲,看到一4000年前的人类指纹,是震撼、惊奇、感动,还有对人类历史的赞叹。两枚历经4000年时光的指纹,是古人真实存在的印记。在两枚指纹面前,人们心中油然而生的,或是对时空浩渺人类渺小的感慨,是目睹生命历经千年依旧留下个体印记的震撼,是对生命、宇宙、时间的微妙体悟。这种震撼、感悟的过程,就是心灵净化般的审美体验,而它所引发的激昂情感万千思绪,就是它的意义。

更何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由来来去去的人与事组成。今天的我们,也将成为历史;历史中的他们,也都和我们一样曾生活在这片空间。一枚指纹背后,是一个和你我一样曾存活于世的人。“我”和“他”之间的牵连,让我们隐约看见了文化流动、生命延续的脉络。抽象一点地说,“他”的指纹,又何尝不是“我”的指纹?这枚共同的指纹,既是个体独一无二的密码,也是一个国家独一无二的文化。

或许秦始皇兵马俑脸上的工匠指纹,会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份情感。2020年,《国家宝藏》栏目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摄影师赵震为观众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拍摄兵马俑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兵马俑脸上2200年前的指纹,这让他感觉到,“他刚刚离开,而我踩在了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他还说,“你和他(兵马俑)站在一起,透过镜头看着他的眼睛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的呼吸。那一刻,站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陶俑了,而是祖先。”

讲述这个故事时,赵震激动到哽咽。因为今天的“我”能真切感觉到两千年前的“他”,“我”和“他”之间的这份“遥远的相似性”,足以让人动容。同样,4000年前人类指纹被发现,历史长河中的人与人能够相遇,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浪漫偶遇,它不应该被无视。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汪垠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