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UAS】刘环 | 儿童友好空间视角下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重庆市丰都县三湾儿童公园为例

作者简介

刘环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儿童友好空间视角下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重庆市丰都县三湾儿童公园为例

0 引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2022年9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导则》明确了城市、区(县)、街镇及社区等层级的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各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等要求,为各地和有关部门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2年4月,重庆市发改委联合26个市级部门印发了《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渝发改社会〔2022〕546号),指出截至2035年,儿童友好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全市50%左右的区县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发展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丰都县年龄结构中0~14岁儿童占比16.61%,但丰都县县域范围内仅有3处小型儿童游乐园,类型单一、规模不足、数量较少、功能不齐备,偏重娱乐功能,科普教育功能缺失,位置距主城区较远,儿童可活动区域明显少于其他市县。在此背景下,儿童公园建设既完善了丰都县乃至重庆市儿童公园系统,又对助力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友好

👉概念

“儿童友好”是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关键词是“儿童”“友好”。最早概念出现于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该公约提出儿童具有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与参与权四大权利,其基本内涵即尊重儿童的上述权利。1996年,联合国儿基会和人居署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倡议,倡议指出少年儿童的福祉是衡量人居环境健康与否、民主社会文明程度和政府良好治理水平的终极目标,其目标是鼓励各国建设保障儿童健康、教育、福利和安全的儿童友好型城市。

👉途径

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处的环境可理解为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从生理层面来说,儿童的可塑性较强,优质环境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体质增强具有积极作用。从心理层面来说,儿童与周边交互人群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又是儿童美育的重要一环,故应为儿童创造自然童趣园,既让其安全地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又让其体会到亲切感和艺术感。

👉意义

儿童活动主要由户内活动和户外活动组成,良好的户外环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活动氛围,对于儿童的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公园较少,大部分是小型儿童活动区与综合性公园共存,较少考虑儿童的行为需求与心理需求。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认知的提升,儿童对于户外健康活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儿童公园作为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不仅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娱乐环境,同时也是儿童公共活动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更会成为儿童认知自然、认识世界的窗口。

2 儿童的基本特征

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及心智差异较大,故将年龄作为儿童公园户外活动的重点研判对象。通过对0~14岁不同年龄层的儿童进行分析,细化不同年龄层儿童的多元行为,研究其行动能力、合作能力和自然探索能力。

1)0~6岁的儿童属于吸收性心智,处于自我保护意识的萌生期。其中0~3岁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需要家长陪同玩耍;3~6岁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需在家长陪伴中逐渐形成。

2)6~14岁的儿童慢慢独立,属于推理性心智,在该阶段会逐渐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且可与其他伙伴一起在户外自行玩耍。

综上所述,归纳分析不同年龄层儿童的探索认知型、合作游戏型及综合运动型3类行为功能,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行为模式,实现儿童可探索认知、可合作游戏、可综合运动的复合功能。

不同年龄层儿童的行为分析

3 三湾儿童公园规划设计

👉现状问题

项目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侧,占地约25.3h㎡,紧邻城市主干道及大面积居住组团片区,周边多山环绕、场地低洼,山体径流汇集成湖体,形成典型的区域江畔谷地地貌特征,具有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素,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场地内三合水库现已无法承担滞洪和灌溉功能,为一般的养殖和景观水体,兼顾一定的防洪调蓄功能。场地周边高、中间底,高差显著,最大高差约122m,且南侧山坡坡度大于25°的旱地区域水土流失风险较大。

规划设计通过现场踏勘、交流记录及数据分析等手段,聚焦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发展建设三大本底问题,梳理总结出5个痛点,共计20个主要问题。痛点如下:①环境不佳,存在雨水汇流不畅、水体自净不良、植被分布不均、环境质量一般等问题;②生境不佳,存在生物多样性低、生境种类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生态设施缺乏等问题;③特色不彰,存在文化挖掘不深、文化表征不足、功能业态单一、旅游公服不足等问题;④交通不畅,存在外部联系不佳、内部交通破碎、停车供需矛盾、路面破损裂缝等问题;⑤品质不高,存在设施分布不均、开敞空间不足、公服规模不足、独立活动区域缺失等问题。

👉设计策略

三湾儿童公园建设综合考虑场地在生态环境、生境条件、区域特色、交通组织、空间品质5个方面的痛点,结合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侧重方向,着重通过生态办法解决场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提高公园的不同功能需求,实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趣味性、科普性、安全性,以丰富儿童在公共空间的交往活动。

💧策略一:基于自然的低碳景观

以尊重自然、修复本底、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体为切入点,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的不同修复策略修复本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依托自然本底条件,应用低碳材料、可再生能源、低耗能技术、低成本运维方式,修复生态环境,形成“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低碳景观。以低影响开发、低维护管理为原则,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以水体、植被、土壤为主体的自然碳汇复合系统,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助力生态系统动态循环,从而实现碳中和体系构建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该区域的多种生物生存提供有利的环境屏障。

💧策略二:顺应自然的趣味乐园

从不同年龄层儿童的需求出发,结合其生理及心理特点,提取与“自然环境、生命科学”相关联的生态要素,以自然修复科普、自然节气科普、自然生境科普为主要内容打造自然科普课堂,以植物特征探索、生物习性科普、生物拟态设施、生物生境模拟为主要内容打造知识学堂,形成具有童真朴野气质的自然趣味儿童公园,使儿童在游乐中观察自然、学习自然、探索自然,形成妙趣无穷的自然课堂。巧借密林台地生境、密林陡坡生境、密林缓坡生境、河岸湿地生境、疏林草地生境及梯田花海生境六大动植物生境类型,形成11种生物科普、13+功能点,构建生境、生物两大课堂,基于生境类型落位功能布局,形成12趣32点。

自然十二趣布置

💧策略三:尊重儿童的设施空间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量”向“质”转变,为体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开始探索尊重儿童的发展路径。公园除了为不同年龄层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户外活动空间,还要从使用角度充分考虑儿童的安全性,从认知角度考虑儿童信息的友好关怀性,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公园建设采用生态、绿色、安全、环保的材料,以保障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设计定位

提取“自然环境、生命科学”生态要素,研讨“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以自然修复科普、自然节气科普、自然生境科普为主要内容打造自然科普课堂,以生物习性科普、生物拟态设施、生物生境模拟为主要内容打造生物知识学堂,形成在自然中成长、寓教于乐的自然童趣探索园。

总平面

鸟瞰

👉设计亮点

💧自然友好

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坚持顺应自然的原则,将设计无形化,其核心内涵是在保证设计功能完备的前提下,注重周边环境的协调。最大化利用现状,以减少新开路径与场地对山体的破坏,将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负面作用降至最低,优先采用自然、低碳材料,使生态干扰最小化,同时系统性梳理公园内水系统,确保水体的洁净度与使用的安全性。规划后的儿童公园,一方面可以改善区域内气候环境,让儿童接触更多绿色;另一方面能吸引不同的鸟类、蝴蝶、甲虫等,让儿童感受更多自然的细节,使在城市中成长的儿童拥有与自然共命运的心灵体验。

叠瀑坝台

💧功能友好

功能节点布局主要考虑各年龄层儿童的特点,同时基于场地自然资源条件及公共活动空间节点的适应性距离进行规划。在生命共同体研学璞地、儿童自然探索基地、儿童产业发展园地、休闲生活游憩谷地4个方面实现生态保护展示、儿童自然探索、儿童绿色产业、高幸福生活四大功能的提升,形成“一谷·三塘·五区·十二趣”的景观空间结构。

1)一谷 为突出林趣、鸟趣、虫趣、田趣的生态绿谷。

2)三塘 借助现状3处水体形成的梦幻湾塘、自然湾塘、学习湾塘。

3)五区 分别为以净水湖塘结合地形坡地,利用多种无动力设施,打造梦幻童话游戏地的湖塘游戏区;以自然涵养、生态研学湾塘结合生态修复,形成亲水游憩打卡地的滨水乐活区;以林及昆虫为灵感,布设科普游乐设施,形成魔幻森林探秘地的森林探秘区;以冬天森林为主题灵感,结合林中动植物科普及趣味拓展,形成寓教于乐的森林漫步区;以秋季田园为灵感,打造可漫步田间菜畦,且能采摘果实、品鉴乡味、感知乡情的农耕体验区。

4)十二趣 五大分区内布置蝌蚪溪径、蜗牛花田、枇杷果林、杜鹃花路、蚯蚓沙丘、大鱼浅滩、蜜蜂花园、鸟巢林语、萝卜农场、足迹步道、昆虫森林、奇幻花园12处景观节点。

蝌蚪溪径

蜗牛花田

枇杷果林

杜鹃花路

蚯蚓沙丘

大鱼浅滩

蜜蜂花园

鸟巢林语

💧设施友好

注重儿童生理安全及心理健康,应以安全、健康作为规划设计的基准点,深化儿童活动设施的安全细节设计、安全尺寸标准设计及材料性能对比设计等。具体策略如下:①注重材料应用的绿色、环保、健康及安全性,主体设施重点采用木制及生态材料;②尊重儿童在空间中的认知发展规律,针对低龄儿童活动区域,综合考虑儿童玩耍的柔性需求,尽可能减少硬质材料使用,针对具备一定自主活动能力的儿童,提供满足四肢运动及具备一定理解信息的标识设施,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③排除园区内危险源,确保园区内的用水安全,在临水区域、高限区及攀爬区域增加安全防护设施;④规划以开敞空间为主,避免对儿童造成压迫感,在儿童集中活动及低龄儿童活动区域周边配置家长看护区并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⑤加强设施高度及防护等级,同时增加安防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建立5min儿童安全活动圈;⑥建筑布局以环形空间为主,确保空间安全性,实现“安全环”的作用;⑦根据活动范围及儿童活动特征,设置公园内部配套服务设施,如解说系统、标识系统、小品家具系统、卫生环保系统、夜景照明系统等。

💧路径友好

打造5条既可通达又呈闭环的儿童特色路径,用动物的脚印串联公园内不同的活动场所,为儿童提供兼具指示性和趣味性的通道:①以互动亲水活动为主题,打造水球嬉戏、水枪互动等多样亲子活动的亲水活动游赏线;②以滨水无动力活动设施为特色,巧妙植入与水有关的具有动植物意境的滨水乐享活力线;③以动植物科普教育为主题,模拟多样动物生境,打造寓教于乐的自然科普探索线;④依托基本农田基底,打造以菜花阡陌、梯田野趣、琵琶果林为特色的农耕文化体验线;⑤以自然感知为主题,打造与幼儿园联系紧密且可展示植物生长规律、鸟语虫鸣、风吹雨滴的森林富氧漫步线。

玩耍水景

杜鹃花园餐厅

寓教于乐的幼儿园

刺猬菜坝

趣木森林

💧运动友好

以高差及树林为要素构建不同年龄层儿童的运动场所,公园为低龄儿童提供柔软自然的半围合运动空间,令其可在其中自由地嬉戏奔跑;为中高龄儿童提供具有一定保护功能,且满足其主动参与的体育运动场所,令其可开展攀爬、追逐、轮滑、跳跃等相对剧烈的体育运动,儿童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及探索方式。

低龄儿童拓展区域

中高龄儿童拓展区域

💧教育友好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自然教育模式在我国获得积极发展,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关注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触碰自然,故为儿童设计的自然教育功能空间被重新认识,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进驻公园并将教学工作融入自然。具体策略如下:①公园内结合各种自然现象设置不同类型的展示长廊及科普解说牌,让儿童在行进与玩耍过程中获取信息;②在公园边界规划设置重视自然生态体验的幼儿园;③对现状建筑进行改造利用后,为儿童提供集自然手工、艺术陈列等功能于一体的儿童彩虹屋。

角梅花廊

湖滨彩虹屋

儿童科普馆

4 结语

通过对儿童户外活动的行为模式研究,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创建户外自然乐园。通过空间规划,从“环境友好,儿童友好”的“双好”设计出发,场地经历了由“野园”到“趣园”的演变。设计引导儿童认知自然,并进行自然生态教育的探索实践,同时促进儿童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社交意识。综上所述,三湾儿童公园既是在儿童友好型城市视角下完善丰都县城市配套功能的重要功能空间,又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实践提供了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4]宋文珍 . 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策略与实现路径 [EB/OL].(2023-01-04)[2023-02-10].https://www.ccc.org.cn/art/2023/1/4/art_52_45229.html.

本文刊登于《城市建筑空间》杂志

2023年第4期

点击上方↑

购买本期杂志

END

责编:刘云佳

审核: 陶梦媛

/ 城市建筑空间·云学堂/

喜欢的话,点击下方【在看、点赞、分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