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前,布洛斯菲尔德如何探索出植物摄影的新形式?

出品

高地蒜,伞形花序

喜马拉雅凤仙花,节

1920年代,作为现代主义运动之一的新客观主义 (New Objectivity)在艺术和文学中蓬勃发展。在摄影方面,新客观主义运动试图以完全客观的方式使用相机,利用其复制能力尽可能真实地呈现世界。摄影师试图以直观的、不矫揉造作的写实手法再现对事物的直接感知,避开摄影的“绘画”和美学功能,并拒绝创作的主观性。他们的拍摄项目往往是类型研究,展示了类别(categories)和差别(distinctions)的重要性,以及摄影作为一种媒介探索类型学理念的非凡能力。

德国摄影师卡尔·布洛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1865 -1932)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虽然并非摄影科班出身,却在不经意间,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摄影形式,在平淡的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颖的视觉印象。

卡尔·布洛斯菲尔德在检查树叶,1894年

1865年,卡尔·布洛斯菲尔德出生在德国哈尔茨地区一个名叫席洛(Schielo)的小镇。他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他作为修补匠的修补技能同样令人称道。他对摄影感兴趣,并自己制造了一台相机,这在那个摄影术诞生不久的年代极不寻常,更别说还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小镇。16岁的时候,布洛斯菲尔德开始当学徒,做金属铸工。此时,他的艺术才华再一次展现出来。后来,他获得了一笔津贴,前往柏林,在柏林装饰艺术博物馆教育学院学习艺术,如今该学院已成为柏林艺术大学的一部分。在这里,卡尔·布洛斯菲尔德遇到了他理想的老师——莫里茨·穆勒(Moritz Meurer,1839-1916),穆勒也找到了理想的学生。莫里茨·穆勒曾师从路德维希·里克特(Ludwig Richter)和朱利叶斯·施诺尔·冯·卡洛斯菲尔德(Julius Schnorr von Carolsfeld)等人,这两位画家给自己的许多作品赋予了一种构造或装饰性的框架。作为一名教师,穆勒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装饰艺术。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摆在他们面前的物体,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这些物体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穆勒开始收集制作教具所需的素材,教具也就是所谓的“穆勒青铜器”(Meurer bronzes),这些青铜器是基于植物形态铸造的。他需要这方面的协助,年轻的卡尔·布洛斯菲尔德正好有这方面的能力。穆勒和布洛斯菲尔德一起进行了多次旅行,经常去往地中海地区。

在为莫里茨·穆勒工作后,布洛斯菲尔德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898年,他在柏林艺术博物馆教育学院( 1924年,该学院与 柏林美术学院合并,更名为“联邦自由与应用艺术学院”) 担任助理教学。1899年,布洛斯菲尔德开始担任穆勒引入的新课程“活体植物造型”的讲师。1921年,他获得教授职位,直至1932年退休。在他教学期间,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观察植物结构,他自制了一台相机,记录植物被放大数十倍后的模样,而这也开启了他30余年的植物形态拍摄,他积累了数千张植物照片的档案,并用这些照片作为模型来教学生。

欧洲鳞毛蕨,拳卷的幼叶

刺羽耳蕨, 拳卷的幼叶

真蕨类, 拳卷的幼叶

拍摄这样的照片需要很高的才能,首先是捕捉植物的本质特征:应该在什么时候、植物的什么状态下拍摄?它的形象会让人联想到什么?如何处理花蕾和果实,以突出它们的典型特点?

还有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考虑:

摄影师的拍摄目标是忽略背景,只呈现植物主体(或植物的一部分)。照片必须显示所有的细节,这对后续制造模型很重要。布洛斯菲尔德对植物摆放的把控是完美的:他把它们放在一块玻璃板上,这块玻璃板与下垫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这些植物不会投下阴影。他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照亮拍摄目标,以便它们的所有部分和三维结构清晰可见。当果实、种子或花序被四面八方的光线均匀照射时,它们的曲线和形状就会扭曲,所以对物体的一侧进行更大亮度的照明至关重要。鉴于1900年前后的技术限制,拍摄每一张照片前都需要深思熟虑的准备。在拍摄小物体时,只有选择较长的曝光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景深。布洛斯菲尔德后来很可能冲洗过自己的照片,这样他就能确定图像的对比度,即明暗之间的区别。他也会通过遮蔽防止个别区域在照片上看起来太暗,这种技术需要使用一张小卡片或其他不透明物体,并四处移动它,以反复阻挡光线照到相纸相应区域。

鬼罂粟,花蕾

苘麻属,蒴果

木贼,带叶鞘的幼枝

西番莲,花蕾

在画廊老板卡尔·尼伦多夫(Galerie Nierendorf)的推荐下,1928年,卡尔·布洛斯菲尔德在柏林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摄影书《自然的艺术形式》(Art Forms in Nature)。这本书以卡尔·尼伦多夫的简短序言为特色,他在其中写道:"令人愉快的,远远超出审美体验的是,意识到隐藏的创造力无处不在。在我们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陷入摇摆不定中时,创造力在每一个地方都恒定如常地运转着,无论是在每一代人类带来的作为其存在象征的作品中,还是在自然界最短暂、最温柔的物质形式中。”

《自然的艺术形式》,1928年出版

《大自然的奇妙花园》,1932年出版

这本书在国际上大获成功。首印很快售罄,更多印次紧随其后,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瑞典的版本。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卡尔·布洛斯菲尔德筹备了另一卷植物摄影作品,名为《大自然的奇妙花园》(Wiundergarten der Natur),1932年由柏林艺术科学出版社出版。卡尔·布洛斯菲尔德于1930年退休,并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摄影作品,但在《大自然的奇妙花园》出版的同年,他就去世了。之后他的更多照片被编撰为精美的书籍出版,也被展出于著名的展览中。

面对这些热烈的反响,布洛斯菲尔德曾表示:“我的花朵应当对人们修复与自然的关系有所裨益。它们应该重新唤醒了自然的意义,并展现出自己丰富万千的形态,提醒那些观看它们的人——人应该为了自己,俯下身来,细细观察自己身边的植物世界。”

虾蟆花,去除花朵、留下苞片的花茎

细裂刺芹,叶

高地蒜,伞形花序

20世纪20年代末,两本杰出的摄影艺术书籍的出版促使瓦尔特·本雅明撰写了《摄影小史》。在这本书中,他谈到了《自然的艺术形式》和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于1929年出版的《时代的面孔》(Antliz der Zeit),后者拍摄的是普通德国人的肖像。直到今天,这两本书仍然是摄影艺术的权威之作,而且不仅仅是在德国。在提到布洛斯菲尔德的照片时,本雅明评论说,它们能够揭露“……微小事物中的影像世界——既意味深长又隐秘难寻,足以在清醒的梦境中找到藏身之所,但现在它们被摄影机放大了,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使技术和魔法之间的差异成为彻底的历史变量而清晰可见。布洛斯菲尔德用他触动人心的植物照片揭示了木贼的枝好似古老的圆柱,掌叶铁线蕨拳卷的嫩叶犹如主教的权杖,放大十倍的小花七叶树和槭树的嫩枝好似图腾柱,以及拉毛果上的哥特式窗花格”。还有“当摄影从桑德、布洛斯菲尔德或杰曼·克鲁尔(Germaine Krull)所阐述的背景中脱离出来,也就是从相貌的趣味,从政治和科学的利益中解放出来时,它就变成了创作。此后,大家的镜头开始寻觅有趣的并置,摄影艺术家登上了舞台。”

本雅明的评价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布洛斯菲尔德开创类型学摄影的先驱行为,而这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摄影艺术,其中重要的有摄影史上著名的贝歇夫妇对工业建筑的类型学探索。还有罗意威设计总监Jonathan Anderson,把布洛斯菲尔德的摄影作品直接用于罗意威香水包装。

本文内容参考:

《植物的艺术》前言文章;

https://www.icp.org/browse/archive/constituents/karl-blossfeldt?all/all/all/all/0

https://de.wikipedia.org/wiki/Karl_Blossfeldt

《植物的艺术》

作者:[德]卡尔·布洛斯菲尔德/摄 /

[德]汉斯约尔格·屈斯特/撰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原作名:Karl Blossfeldt Meisterwerke

译者:李叶飞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页数:160页

装帧:精装

本书为布洛斯菲尔德的首部中文版植物摄影作品集,由卡尔·布洛斯菲尔德档案馆(Karl Blossfeldt Archive)的收藏家和创始人安·维尔德和于尔根·维尔德(Ann and Jürgen Wilde)编辑并整理,收录了布洛斯菲尔德以客观手法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进行拍摄的70 幅经典植物肖像作品。同时书中还有植物学家汉斯约尔格·屈斯特撰写的植物学注解简洁生动,将布洛斯菲尔德的拍摄手法、物种的辨识特征及自然历史与欧洲的景观历史串联起来,让读者不仅了解到植物学知识,也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编辑|一汐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买本期杂志

《中国摄影》2023年7期封面

招聘丨期待热爱影像的你!

精彩文章回顾

  •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居然是中国最早的“自拍控”!
  • 寻与循|当古城大同邂逅当代影像
  • 视频导读丨2023年7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 《北桥船拳》|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运动者已就位!丨《中国摄影》杂志专题公开征稿
  • 有一束光等待着照亮你 | TOP20·2023征集进行中
  • 向前走的记忆:2023西安理工大学毕业作品观察
  • 蛙鸣丨 不玩到天黑不回家的童年
  • 视频导读丨2023年6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 已知也未知:2023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展观察
  • 一城一姑苏
  • 专访丨托马斯·迪曼德:模型、影像与“历史的结舌”
  • 自由记录与人性关怀丨关于王兵的《铁西区》摄影
  • 17年沉淀、29个深度访谈、400幅照片丨江融的《探索摄影之旅》
  • 邀您云观展|再看长城
  • 杨安迪:燃烧之躯
  • 张兰坡:失乐园
  • 塔可:洞天新录
  • 何为21世纪的摄影?
  • 上海漫游者:陆元敏与八位年轻摄影师
  • 从神五到神十三,航天员们在太空拍到了什么?
  • 孙瑞祥:生活和摄影都远不止于秀场
  • 镜在咫尺|“保持距离”后,我们如何观看?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