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奥本海默》了吗?长达三小时的密集对话、频繁切换的穿插叙事、核反思主题带来的沉重后劲儿……除了这些大家津津乐道的特征外,这部用70毫米IMAX胶片拍成的电影,也以它精致复古的美学自成一派。
DECO今天就来盘一盘影片中的色彩美学,以及它引发的“芭本海默”配色。
芭本海默(Barbenheimer),从名字不难看出,就是芭比Barbie和奥本海默Oppenheimer和结合。虽然《奥本海默》在国内刚刚进入院线,但在北美,它和芭比是同期上映的,两部风格反差极大的电影在同一天“硬刚”,一部轻松愉悦,一部深沉厚重,各有各自鲜明的美学特征。
人们可以同时享受这两种风格的碰撞,于是也就诞生了“芭本海默”现象以及关于它的种种……
趁着上映不久,我们先来回味一下《奥本海默》中的色彩美学。由于电影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题材又很严肃,诺兰赋予它的调性是写实的,用色冷静而克制。剧情中不乏对毁灭、死亡的深刻探讨,所以也有人认为《奥本海默》中带有些许哥特风格。
○ 废土美学,荒漠小镇
除了对物理学的执着,奥本海默的另一热爱就是“荒漠”,他曾在儿时去往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农场中养病,在此期间爱上了美国西部乡村沙漠的景色。于是他在1942年为曼哈顿计划选址的时候,选择了洛斯阿拉莫斯这个荒漠小镇。由于真正的洛斯阿拉莫斯现如今已有很现代化的建筑,诺兰不得不在更荒凉的地方搭建起一个拍摄小镇,来模仿它。
△ 一望无际的棕黄沙土,连绵的山脉,广袤荒凉的自然之美,也让我们联想到废土风的鼻祖《沙丘》中的某些场景。
○ 严谨又松弛的西装穿搭
真实历史中,奥本海默从小就是一位身着西装的富家公子,他的服装审美得益于做服装面料生意的父亲和搞绘画艺术的母亲。宽大廓形剪裁的西装、高腰款式的西裤、“猪肉派”礼帽(Pork-pie hat)是他一生穿搭的标志性元素。
影片中除了奥本海默本人,其他人物的服饰也很少出现跳跃的色彩,多以黑色、棕色等中性色为主,表现庄重的气质。尤其是小镇上人们大合影的镜头,简直就是各种层次的大地色合集。 简每次出现的时候,服饰也都以深浅不同的棕色为主。
○ 红棕热浪,爆炸的冲击力
影片中穿插着很多奥本海默脑海中关于核能量的想象,以及核炸弹实验成功后的场景,充斥着华丽的棕红焦糖色,让人能感到扑面而来的热浪,仿佛自己的皮肤已经起了美拉德反应。
△ 描写核爆炸的场景则是华丽的棕红焦糖色,让人能感到扑面而来的热浪,仿佛自己的皮肤已经起了美拉德反应……
△ 影片中还大量穿插着黑白处理的叙事段落,制造出更凝重的氛围。
综合看来,《奥本海默》的配色是由黑、灰、棕黄组成的中性复古色盘,期间偶尔跳出小面积的橙红色,和当下正流行的“美拉德配色”很接近。抛开电影主题不谈,这组颜色会让人联想到落叶、土壤等自然元素,坚果、咖啡、巧克力等等的美食,是饱满浓郁,且有味蕾幸福感的色彩。
如果说《奥本海默》的深沉黑棕色,就像是当下正流行的美拉德配色,是秋天沉淀后的温暖与浑厚,那么《芭比》的粉嫩配色正如今夏流行的多巴胺色,让人分分钟就能感受到快乐。
从芭比粉到奥本棕,从多巴胺到美拉德,虽然叫法不同,流行的源头也不同,但季节环境影响心理变化,继而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喜好,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热闹过后回归安静,夏日的轻盈会渐渐褪去,我们正需要一些“暖和”的色彩来温暖即将到来的秋冬。
色彩的趋势变化总有过渡与融合,既然两部电影可以碰撞引发“芭本海默”效应,那么它们的色彩美学为什么不能合二为一呢?
除了两部电影,最近还有一条视频火了,创作者是一位名叫Curious Refuge的网友,他用AI生成了的一段《芭比》和《奥本海默》拼接预告片。
短短两分多钟,不但把两部电影的精髓都概括出来,还把它们各自的色彩美学充分融合。网友们这样评论:这部片子有一些韦斯·安德森和昆汀·塔伦蒂诺的味道,太赞了!
△ 整部预告片的色彩基调是中性大地色和浅粉色的结合。广袤沙土之上布满粉色建筑,这样似真似幻的场景充满张力,“娘man平衡”。
△ 视角构图极为对称,怪不得大家从中品出了韦斯·安德森的味道。
△ 最后的这段粉色蘑菇云,被大家视为两部电影的终极美学融合。乍看之下,还颇有些蔡国强“樱花满天的日子”的味道
从这部短小精彩的预告片里,我们已经可以观察到“芭本海默”的配色精髓:大地色系与各种不同层次的粉色结合。它和短片中呈现出的气质相同,既有中性的冷静克制,又有女性的柔美,不会过于严肃,更不用担心缺乏亮点,难怪会迅速流行起来!
这组配色使用时可浓可淡,淡粉色和柔沙色、浅灰色的组合,明度较高,柔和之中带着初秋的清冷感,也可以看到一丝“废土风”的配色美感。
降低明度,配色则会变得馥郁醇厚,像熟透的浆果,暖感更强。加一点黑色在其中点缀,不但可以拉开层次,让色盘更“有神”,还会带有一些神秘。
这些配色逻辑不仅在时尚街拍中有所体现,在室内的色彩搭配中也同样适用且效果惊艳,跟DECO一起来看看,“芭本海默”的配色用于室内装饰,会是怎样的效果?
○可浓可淡的室内配色
不久前设计女神Kelly Wearstler又出新作,为洛杉矶的一家酒店设计了酒吧空间,配色正巧体现了“芭本海默”浓郁版。酒吧的墙面、卡座墙围、吧台瓷砖墙等等立面,使用了深深浅浅的粉红色组合,地板和家具大多是棕色、灰色的中性大地色系,偶尔有小面积的黑色物体跃出视野做点睛。
酒吧的名字叫做Dahlia大丽花,在风格上延续了Kelly Wearstle一贯的折衷主义手法,融合了墨西哥、西班牙、摩洛哥三个国家的特征,材质上也很有地域特色,使用了大量赤陶土、摩洛哥水泥砖。
在装饰品和艺术品的选择上,也是一场有趣的混搭,三个国家的艺术家作品都有收录其中,不乏很多纯手工打造的工艺品,每件看起来自成一派,融合在一起又毫不突兀。
看过了浓郁版配色的精彩表现,我们再来看看清淡版的。柔沙色打底,粉色做配角,像是之前大热的奶油风里增添了几分甜度。
柔沙色打底,粉色做配角,像是之前大热的奶油风里增添了几分甜度。反过来,让淡粉色做主角也没问题,与之搭配的中性色物品,可以多以木、亚麻、藤草编织类的天然材质为主,不做作的自然感立刻就来了。
来点小面积的绿色“撞一撞”,是更出彩的搭配方式,除了比例要严格把我之外,绿色的饱和度也要低,在整个色盘里才不显得突兀。
如果觉得配色少了点层次感,也可以加入一些深色点缀,除了黑色外,深咖啡色、绛紫色,都是不错的选择。在DECO以前拍摄的精彩人家中,也有不少“芭本海默”的配色体现,现在回味起来,仍然很时髦。
△ 武汉设计师李文彬的家,书房和卧室的墙面都刷成柔和的橡皮粉,大地色、中性色的家具穿插其中,温馨有很有质感。
△ 设计师潘晓阳、齐九江为北京媒体人Ivy设计的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大胆配色。其中餐厨区域以粉色为背景,木色地板与之搭配,加上各种小色块的装饰品,明朗鲜活。
○建筑中的“芭本海默”配色
粉色与大地色的组合,不光在室内场景里被频繁运用,在建筑设计中也“很好用”,尤其是使用在几何造型明显的建筑中,可以很好地弱化直线条的硬朗感。
△位于华沙的Polish Army博物馆,由建筑事务所WXCA设计。外立面使用了大量的粉红色混凝土。
△ 位于都柏林的一栋独立住宅,粉色的墙面与红棕色的砖构成了它独特的外观。
△ RXArchitects建筑工作室设计的度假屋,在一排大地色的房屋中,一栋粉色小屋格外显眼。
○ 虚拟世界中的精神净土
即使在虚拟的3D渲染世界中,“芭本海默”配色也是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很爱的题材,它自带一种逃离尘世的乌托邦气质,温柔中带有坚强,轻易就能打造出精神净土的模样。
△ Six N Five艺术设计工作室的3D作品。
△ 现代艺术家Paul Milinski的NFT创作。
○ “芭本海默”色彩的单品推荐
WAVE地毯
品牌:CC-Tapis
设计师:Germans Ermičs
水泥砖
品牌:Teranova
设计师:Sarah Ellison
Bao Collection坐凳
品牌: HBF
设计师:Alda Ly Architecture
TWO BLOCKS座椅
设计师:Six N Five
看完两部电影衍生的最新配色,你最喜欢其中哪个领域的运用呢?欢迎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监制 | Tango
文 | 蔡晨 设计 | Freda 编辑 | 冷面
助理 | Robin
图片来源 | MAXIVIC fashion、Deavita、CC-Tapis 、Teranova 、HBF 、Six N Five、MILINSKI、WXCA、Luis Barragán、RX Architects、Kelly Wearstler、Ferm Living、TIMBERLEA INTERIORS、Mylands、Coco Lapine Design、Farrow & Ball、李文彬、朱海、林半野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韦斯·安德森新作上映,用“多巴胺配色”造一个复古太空梦
影视赏析|在烟火气美学里“狂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