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迪士尼”?越抽象越能火?

原标题:“成都迪士尼”?越抽象越能火?

“抽象,对荒诞人生的反抗。”

前两天引爆热搜的“成都迪士尼”大家都看了吗?

想象中的迪士尼应该是这个样子。

图源: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公众号

而实际上,“成都迪士尼”长这样。

小红书@佳小佳酱

不要怀疑,它确实只是社区健身器材区的一块脚踏机。

这里成为吸引诸多人打卡的网红景点后,越来越多的人感叹,“真是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现在的人到底是有多闲?”

是“闲”还是“无聊”?抑或是单纯的跟风?让我们看看“成都迪士尼”究竟是怎么来的。

2017年被称为“中国说唱元年”,一档说唱节目“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让那个夏天变得滚烫,也使说唱从地下走到了地上。

(当然,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档节目已经无法看到了。)

小红书@Rainux

此后每一年,爱奇艺便会推出一档说唱节目,前面连续两年的“说唱巅峰对决”已经让大众对那几张熟面孔感到疲倦,于是今年,爱奇艺重启体育馆海选,开启新一季中国新说唱。

这季的导师阵容足足有八人,谢帝便是其中之一。

这届的选手阵容也很是强大,有老牌OG,也有新生力量,诺米便是其中名不见经传的一个。

谁也没想到,一次海选,竟然让这两个人产生了关联,而不起眼的诺米,竟然火爆全网。

谢帝是谁?说唱圈巨头成都集团CDC的领军人物,2014年便在《中国好歌曲》上以一首《老子明天不上班》把川渝说唱带到了大众视野里。

图源:豆瓣

诺米是谁?说唱爱好者,从凉山走出来的男孩,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小红书@Tree Jie

在新说唱的海选现场,分在谢帝小组的诺米被淘汰,谢帝把他写给爷爷的歌听成了写给奶奶的,并让他把说唱作为爱好就行。因此,诺米非常难过,于是发歌《谢天谢地》diss谢帝。

在说唱圈的文化中,一旦两个人产生了“beef”(矛盾),就要写歌互相diss对方,在beef中也会产生许多有名的歌曲,所以粉丝戏称“beef是第一生产力”。

B站@诺米么lodmemo126

这首歌中,那句“谢帝,谢帝,我要diss你”反复出现,魔性的旋律和口音,再加上酷似闪灵的MV抽象拍摄风格,诺米火了。

由于“diss 你”和“迪士尼”的谐音,他拍摄MV的健身器材已经成为了著名网红打卡点“成都迪士尼”,街道办甚至安排了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组织拍照活动。

B站@诺米么lodmemo126

不仅如此,诺米的抖音粉丝量还在短时间内暴涨,甚至超过了淘汰他的说唱圈大佬谢帝。

小红书@猪头焖子

而谢帝成都集团的好兄弟knowknow新歌带着诺米出镜,专门邀诺米去了一趟迪士尼。

微博@KnowKnow

甚至就连央视文旅都用诺米《阿普的思念》当了视频bgm。

随着“成都迪士尼”的人满为患,人们不禁发出质问:这也能火?现在的人是都没事可做了吗?

成都迪士尼”盛况(小红书@白小叉

现代网络每段时间都会产生新的梗。

以说唱圈为例,在诺米之前,也产生过几次抽象的爆梗。

“舞台上的刘德华”“临时抱佛脚”“可是雪啊,飘进双眼”“泰酷辣”……这些来自于说唱节目和音乐节的梗走红网络,引起了不少话题度。

小红书@萬里晴空

在说唱圈以外,也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梗,尤其多发于b站鬼畜区。包括“原神启动”陶喆“哦哦啊啊”“钝角”等等。

这些梗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这是什么?为什么会火?更会让上一辈的人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搞不懂。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抽象”。

与抽象梗相适配的,叫做堪忧的精神状态。

有人把抽象文化定义为对荒诞的一种狂欢,我赞同这种说法。

抽象在于不理解、在于荒诞、在于无意义,细细想来,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何尝不是一种抽象呢?

《等待戈多》剧照

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两个流浪汉始终在等待戈多,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什么也没有来,什么也没有去”,没有鲜明的人物,没有跌宕的情节,人们穷尽所有对“戈多”进行解读,却始终未有标准答案。

这是一部成功的荒诞派戏剧,抽象吗?太抽象了,这是七十多年前人们对于荒诞的一场狂欢。

人类社会在几千年内缓步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人类观念的更新迭代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前所未有爆炸性的信息进入脑海,人与人的边界在现实中加深鸿沟,又在网络上被无限消解。

现代人往往承受过多的压力,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学业上,中考卷,高考卷,考研卷……事业上,就业率低,找工作难,考公考编上岸难……家庭里,本身背负着父母极高的期望,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要承担家庭的重任……情感是自古以来的压力议题,尤其现在青年男女感情观大不相同,更易出现不同矛盾……而过大的网络世界往往会用一些和你无关的事件牵动你的心肠,还有专门在网络上发泄的喷子……

小红书@RRROKI

然而,除了这一代人自己以外,我们很难被更多的人理解,甚至我们自己也会因为不同圈子,而互相质疑攻讦。

我们总是对每件事情都穷尽一切追问其背后的“意义”,学习是为了什么,工作是为了什么,社交是为了什么……

太多太多的意义堆积到一起,反而使我们迷茫。

人们时常会陷入“人生无意义”的思绪中,如同英国现代派诗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的诗歌《空心人》:“我们是空洞的人,我们是被塞满的人,相互倚靠在一起,脑中被填满了稻草。”

“抽象”文化所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其本身的“无意义性”。

丢掉脑子,放弃思考,停止对意义的追问,只是会心一笑,何乐而不为呢?

小红书@-3度

如同最近流行的网络用语:“神金,害我莫名其妙笑了一下”。

我们通过这种“无意义”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进行解构,用荒谬去对抗严肃,用反理性去对抗传统。

“抽象梗”的爆火之下,其实只是现代年轻人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在精神上对自己的一次释放。

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充满各种复杂不明意义的人生中,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编辑:Nagasaki

撰文:小艾

排版:Yuri、小奕

美编:月明、JiaNing

图源:新浪微博、豆瓣、小红书、Bilibili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