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计划署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机构性质与成立背景
- 世界粮食计划署:由联合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合办,是联合国内负责多边粮食援助的机构。1961 年,在第 16 届联大和第 11 届粮农组织大会决定成立,因 1962 年多地粮食危机提前投入运作。
- 联合国粮农组织:是联合国系统中专门致力于粮食和农业的机构,1945 年成立,是联合国最早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宗旨是提高营养水平,增加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 职责与工作重点
-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主要通过提供粮食和其它援助,缓解战乱冲突、自然灾害、艾滋病等引起的人道主义危机,拯救生命;并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生产和发展的韧性,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援助方式分紧急救济、快速开发项目和正常开发项目 3 种。
- 联合国粮农组织:领导国际努力以战胜饥饿,为成员国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提高粮食生产和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同时收集、分析和传播粮食及农业相关信息,促进全球农业合作与发展,在制定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标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资金来源与运作模式
- 世界粮食计划署:活动资源主要来自各国政府自愿捐献的物资、现金和劳务,以及私营企业与个人的捐赠。
- 联合国粮农组织: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会费,以及为特定项目和活动设立的信托基金等。其运作模式更侧重于通过技术援助、培训、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各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
- 合作历史悠久:世界粮食计划署由联合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合办,自成立以来,两个机构在多个层面进行合作,包括共同制定政策和计划、联合实施项目以及共享资源和专业知识1。例如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或粮食危机时,粮农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粮食的调配和分发1。
- 目标一致:都致力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粮食计划署侧重于紧急粮食援助和短期生计保障,联合国粮农组织则注重长期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系统的可持续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目标而努力1。
- 组织协调: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执行局成员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各选举一半。其执行干事由联合国秘书长和粮农组织总干事商执行局后联合任命。这体现了两个组织在人员和管理上的紧密联系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