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他最热衷两件大事:
一个是寻求长生不老之法,另一个就是建造超级奢华的陵墓。
前者很显然失败了,他在出巡的路上暴毙,死后被送入了花了39年时间,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所建成的陵墓,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秦始皇陵。
虽然秦始皇陵只被挖掘出冰山一角,但也让每个有缘亲眼目睹的参观者发出情不自禁的感叹。人们甚至无法想象,如果整个秦始皇陵露出真容,那将是多么壮观宏伟的景象啊!然而冷静的考古学家告诉我们,还不是时候。
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
如今现世的兵马俑虽然栩栩如生,但看上去已经如破旧的布娃娃一样,失去了原本五彩斑斓的本色,这是由于和空气接触后氧化所致。
别小看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当年对马王堆进行挖掘中,人们第一眼看到的是新鲜的藕片漂浮在水面,不到十几秒的时间已经成了乱糊糊粘稠物,变魔术般由鲜藕成了"藕粉",人们根本没有时间来做任何保存处理,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两千年前的奇迹变成遗憾。这些文物不可再生,不能复制,考古人员都有自己是千古罪人的感觉。
对已经挖掘出来的很多文物,在现有条件下,由于资金和人力紧张问题,也得不到非常妥善的保护,既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停在地下,等待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再说。
剧毒水银保护着秦始皇
经过测算,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数量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让人怀疑是不是当时中国所有产出的水银都被秦始皇占用。
水银在墓中起到三个作用,一个就是充当水。流动的水银分布在陵墓中,代表江海河流湖泊。一个就是起到隔绝空气,防止氧化的保护作用。另外一方面就是防盗。谁都知道秦陵一定埋藏着超乎人们想象的奇珍异宝,历朝历代不可能没有利欲熏心的盗墓贼动心,水银有毒,这么多水银在一起那就是超级剧毒了。
此外陵墓中可能还有封存千年的远古病毒,当时就可能造成生物的灭绝,现在医学条件也没把握将病毒控制住。如果开启陵墓,就等于放出了毒气弹,对人和环境的伤害不可估量。
秦始皇陵内或许有机器运转
作为世界十大古墓之一,秦始皇陵吸引了无数中外考古学家的眼球。前些年,德国专家在模拟的勘探中,用核磁技术扫描发现,秦始皇陵中居然存在着热异常,这表明陵墓中可能还有为数不少的机器在日夜不停的运作。这让人们联想到了过去的一个传说……
项羽曾经组织三十万人马对秦陵进行挖掘,挖着挖着忽然从陵墓里飞出一只金色的大雁,在空中徘徊环绕后飞走,这大雁飞过千山万水,飞过时空变迁,到三国时期还被太守张善见到并且记录下来。秦始皇不满足于生前天下无敌,他在地下为自己打造一个庞大帝国,山川河流都是真实场景的微缩版,由此可以想象出,自然也会有类似金雁一样的“动物”存在。
别小看古人的智慧,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早就制造出来可以飞的木雁。所以在秦陵里有日夜不停展翅飞翔的金雁,也就不算什么了。只是这金雁是在地下,没有风力,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机器操纵就不为人知了。
世界上是不会有永动机存在的,机器在地下从两千多年运作到今天,所依靠的动力会是什么呢?多年竟然没有任何磨损?多重疑问都在深深地困扰着考古学家。如果贸然开启挖掘工程,破坏该机器运行,实在不能不说是又一巨大的遗憾。
结语:
很多人都会质疑考古工作者和盗墓者到底有什么区别,认为二者都属于挖坟掘墓的"坏人"。实际上,考古工作者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主动去做挖掘陵墓的工作,只有当这些墓在不经意之间被发现。如马王堆,就是在修建医院时被工人挖出来后才进行抢救性挖掘,而不单单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故意进行考古工作。
退一万步来说,没事挖自己国家的"龙脉"干嘛呢?还是让秦始皇好好在陵墓中安息,给自己一个想象空间,给未来子孙一个大展身手,大开眼界的机会不好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