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淘汰到爆火:撕拉片凭什么卖300多一张,带你一探究竟

在这个数码摄影充斥的时代,一种曾被数码相机淘汰的 “老物件”——“撕拉片”,却凭借独特魅力强势逆袭,成为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新宠。一拉一撕,“女明星” 同款 “人生照片” 便跃然眼前,即便一张价格高达 300 多元,成都的摄影机构在五一期间每天仍能拍摄十余张。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今年 4 月底,演员鞠婧祎凭借两组复古胶片质感的撕拉片写真,瞬间成为关注焦点。照片中,她未经过度修饰的五官立体精致,皮肤纹理清晰可见,被网友盛赞 “怼脸的神”。除鞠婧祎外,刘诗诗、黄子韬、吴昕等众多明星也纷纷拍摄撕拉片写真,一时间,“撕拉片” 热度飙升,成为不少店铺主推的 “明星同款” 产品。

成都太古里一家摄影机构负责人程先生表示,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店里每天有 10 名客人来拍撕拉片,且一人常拍好几张,基本都是冲着 “明星同款” 大头照来的。这种大头照是 Bigshot 特写,由专门的定焦镜头机器拍摄,取景范围恰好适合拍摄人像。程先生的店在 2024 年底开业,正巧赶上 “撕拉片” 第一次因欧阳娜娜拍摄而走红,过年期间就已大火,今年 4 月底则迎来第二次火爆。

“撕拉片” 如此受年轻人喜爱,除明星效应外,其独特 “氛围感” 功不可没。它源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即时成像技术,相纸内含化学药水,拍摄时药水感光成像。相较于如今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撕拉片清晰度没那么高,拍摄人像时却有种天然滤镜的感觉,无需刻意 P 掉细节。

同时,“稀有性” 也是一大卖点。社交平台上,不少商家用 “拍一张少一张” 进行宣传营销,这并非虚言。相纸早已停产,现存最末期的是 2018 年的,至今已过期 7 年。虽过期相纸若保存得当仍可使用,但也存在成像翻车风险,拍摄效果如同开盲盒,这种不确定性也为其增添了别样魅力。

这种复古摄影的走红,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真实感"的追求。在美颜滤镜泛滥的社交时代,撕拉片呈现的皮肤纹理、自然光影反而成为稀缺资源。成都某高校摄影社团负责人小林告诉记者:"我们做过调研,75%的00后认为过度修图已经失去意义,他们更想要能触摸到时光痕迹的影像。"

专业摄影师王梦迪分析,撕拉片的化学成像过程本身就像一场行为艺术。当相纸从相机中缓缓吐出时,药水与光线发生的化学反应肉眼可见,这种"看得见的创作"带给拍摄者强烈的参与感。上海某艺术空间甚至将撕拉片拍摄开发成沉浸式体验项目,参与者可以观察整个显影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撕拉片的复兴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北京中古相机市场数据显示,宝丽来180、190等机型价格半年内上涨40%。相纸保存专家陈明开设的"抢救过期相纸"工作坊场场爆满,他发明的恒温储存盒已申请专利。

这股风潮也引发争议。摄影评论家赵岩指出:"部分商家刻意营造饥饿营销,把艺术消费变成炫耀性消费。"但不可否认,撕拉片的走红为快餐式影像文化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慢下来,等待一张照片的诞生,或许比拍摄本身更值得回味。它不仅承载着过去的摄影记忆,更以独特的风格和稀缺性在当下摄影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你是否也对 “撕拉片” 心动了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这种独特摄影方式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