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联金灭辽灭国,南宋为何还要联蒙灭金?宋朝最明智的外交决定

我是棠棣,一位热爱历史的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探讨历史,纵览古今,聊聊天下大势。君子之事,不过为学和交友而已!

“假道伐金”是成吉思汗为灭金朝制定的战略方案,在他的临终遗言中明确表达了这一构想:

“金精兵驻守潼关,南控连山,北限大河,难以直接攻破。若借道宋境,宋金世仇,必能得到许诺,则可以直取唐、邓,突破金朝防线。金人必会急忙调兵前往潼关援救,然而即便数万兵力奔袭千里,疲惫的军队也难以抵挡我们的进攻,必将破敌。”

这一战略展现了成吉思汗非凡的军事才能。无论他生前还是去世后,蒙古军队始终在实践和落实他的战略理念。考虑到金朝防守坚固,尤其是在潼关的防线,成吉思汗认为通过从南宋借道绕过金军强防可以取得意外的成功。因此,蒙古军向南宋“借道”成了击败金朝的必要步骤。

然而,尽管成吉思汗乐观地认为南宋一定会允许蒙古军通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蒙古军虽然一心希望通过南宋领土进攻金朝,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与南宋发生了多次冲突。南宋在“假道”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没有轻易让步。

蒙古的“假道”战略背后,是其难以直接突破金朝的潼关防线,蒙古决定采取迂回战术,通过陕西绕过潼关进入河南,从背后攻击金朝的南京(今开封)。这一策略展现了成吉思汗高超的军事智慧。绍定二年(1229年),窝阔台继位后再度发起对金朝的进攻,但多次受挫。直到绍定四年(1231年),窝阔台才召集蒙古诸王与大臣讨论新的灭金战略。

在讨论中,拖雷提出了李昌国(或称李国昌)的一项策略,李昌国曾建议:“金朝的主力依赖潼关和黄河的天险,但如果我们从宝鸡出发,进入汉中,短短一个月就能到达唐、邓,金朝听闻此消息,必会认为我们是从天而降。”这一策略与成吉思汗的“假道宋境”战略相符,窝阔台对这一计划非常赞同,并决定付诸实施。

于是,窝阔台统领中军,斡陈那颜率左路军,拖雷带领右路军,分三路出发,计划在绍定五年春季会师金南京,最终摧毁金朝的统治。具体部署是:窝阔台率军从白坡南渡黄河,直接进攻;斡陈那颜带领左路军向济南西进;拖雷则绕过凤翔,经宝鸡,进入宋境,通过四川境,沿汉水南下,从背后攻击金朝。

然而,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蒙古军并没有顺利进入南宋境内。绍定四年(1231年)8月,蒙古军向南宋请求借道,南宋守将张宣决定采取拒绝态度。蒙古使者速不罕前往青野原提出借道请求,然而被宋军杀害。这一消息传回蒙古阵营,拖雷愤怒至极,决定用武力强行突破。蒙古军攻占沔州后,拖雷所部兵分两路,强行进攻,最终成功突破。

蒙古军越过宋境,南宋四川地区遭遇了巨大的破坏。蒙古军肆意掠夺,南宋军民顽强抵抗,但未能完全阻挡蒙古的入侵。四川的高官桂如渊未能有效防守,导致四川沦陷。事后,魏了翁指责桂如渊的失职,并指出真正的责任应归咎于丞相史弥远,他的软弱和妥协才导致了南宋的失利。

尽管南宋曾努力通过外交手段阻止蒙古借道,但蒙古最终还是通过强硬手段突破了宋的防线。随着蒙古军的进军,南宋政府终于决定联手蒙古,共同灭掉金朝。尽管南宋对于与蒙古的联合持有一定的警惕心态,但鉴于金朝的威胁,他们最终决定加入蒙古阵营,提供兵力和粮草。

1233年,金朝在逃亡中被迫要求南宋提供援助,试图拉拢南宋对抗蒙古。然而,南宋坚决拒绝了金朝的请求,并决定继续支持蒙古共同对抗金朝。金哀宗的乞求并未能改变南宋的决心,蒙古与南宋的联合最终导致了金朝的灭亡。

金朝最终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攻势下彻底崩溃,金哀宗最终自杀,金朝灭亡的消息传遍全国。对于南宋来说,这不仅是对百年仇敌的复仇,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理宗在此时亲政,迎来了祖宗一直未能实现的目标,并成功为宋朝赢得了历史的荣耀。

联蒙灭金的胜利,标志着南宋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宋朝军队的英勇表现让宋朝百姓深感振奋,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巩固了南宋的政权。然而,南宋在与蒙古的合作中,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却也为日后的蒙古南侵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联蒙灭金的历史事件,对于南宋和理宗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南宋复仇的胜利,也是南宋与蒙古势力对抗的开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