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少农向日本人买布料,被对方质疑身份,他却笑道:我就是新四军

1942年,凌少农为了购买布料与日本商人接洽,面对对方疑惑的目光,凌少农并没有慌张,而是轻松地一笑,回答道:“我就是新四军。”这一句话虽然简短,却为他后续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秋天的气候比往年来得更急,气温骤降,转眼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季。新四军第三师的粮食获得了丰收,但军官们却并不感到欣喜,反而愁眉紧锁。问题出现在部队的冬季装备上——前不久,部队刚刚换发了夏装,布匹也用尽,而由于日本军队的严密封锁,部队根本无法从外界获得新的布料。这使得即将到来的寒冬,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军队的后勤保障,尤其是冬季服装,关乎战士们的健康与士气。没有足够的冬装,士兵很可能因寒冷导致体力下降,甚至非战斗性减员。这对一支军队来说,影响极其深远。考虑到这一点,师首长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年轻的凌少农。尽管凌少农只有二十四岁,但凭借着他的机智和勇气,曾多次帮助部队解决了棘手的难题,因此他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师首长笑着抽了一口烟,沉声说道:“这次任务非常艰巨,我要你去敌人的地盘上做生意,给战士们买冬装的布料。你敢去吗?”师首长的话语中带着挑战意味。

凌少农毫不犹豫地拍了拍胸脯,眼神坚定地说:“我死都不怕,做生意怕什么!”他的话语带着一股年轻的热血和自信。

师首长被凌少农的勇气打动,爽朗地大笑起来,显然非常欣赏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任务定下后,凌少农迅速换上了一套皮衣、西裤和皮鞋,装作商人的模样,准备前往日本商人的地盘。

根据计划,凌少农需要前往新安镇,那里是日本军方严密把守的区域,碉堡林立,日军特务和汉奸走狗时常出没,直接进入可能生死未卜。此外,中国人开的布行要么布料数量少,要么价格过高,且危险重重。凌少农心生一计,决定不去那些小商铺,而是直接去日本人的商行。毕竟,他们的布匹储量足够大,交易起来也相对便捷。

考虑到新安镇的危险,凌少农决定先到距新安镇约二十五里的龙泉沟,找到本地的联络员臧玉臣。臧玉臣是新四军的老朋友,凭借着多次协助部队解决物资问题,他早已建立起了极高的信任。凌少农将任务的困难和目的告诉了他,臧玉臣立刻答应帮助,并提到他的姐夫马玉清与日本丰田洋行的经理吉田有过多次业务往来,而且马玉清暗地里也为新四军提供了不少帮助。经过一番商讨后,决定通过马玉清联系吉田,开始谈判。

吉田是日本丰田洋行的经理,看起来不像是那些凶狠的日军士兵,反倒更像个典型的商人。但他那一双狡黠的眼睛,以及他身上所流露出来的商人气质,让凌少农和马玉清始终保持警惕。两人虽然镇定自若,但内心依然充满了紧张感。

吉田打量着他们,嘴里叼着烟,慢条斯理地问道:“你们从淮阴过来的,怎么这么快就到了?”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些不屑。

凌少农则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实不相瞒,我早些天就到了,走访了几家布行,但它们的布料数量根本满足不了我们,这才来找您。”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毫不显得慌张。

吉田沉思片刻,目光锐利:“你胃口不小啊,来吧,说说你有多少粮食?”他继续追问道。

“少说也有五百石左右。”凌少农自信满满地答道,心里却已经开始警觉。

吉田从凌少农的举动和言辞中察觉到一些异常——一个普通商人,如何能有如此庞大的粮食储备?他的心里顿时升起了疑虑。

“你不是商人吧?你会不会是新四军?”吉田突然问道。这个问题令屋内的空气瞬间凝固,马玉清和臧玉臣的心脏剧烈跳动,冷汗直流。

但凌少农依旧淡定自如,毫不惊慌地回应道:“我就是新四军!”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丝毫没有半点犹豫。

吉田一时哑口无言,显然没有想到凌少农会如此直白地承认自己的身份。但凌少农迅速补充道:“经理您眼光真独到,我正是通过与新四军的联系,才得以弄到这些粮食。如果不是天天打仗,哪里能收集到这么多粮食?”他的话语似乎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吉田终于点了点头,他对于军事的事情并不关心,作为商人,追求利润才是他的最终目标。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吉田同意按照市场价格交换布匹和粮食,并约定好第二天在指定地点进行交易。

第二天,交易如期进行,吉田没有反悔,粮食与布匹顺利交换。为了确保交易顺利完成,凌少农安排了两支连队,一支负责运输布匹,另一支负责侦查和警戒。

途中,果然遭遇了一些劫匪,凌少农凭借机智和口才将劫匪稳住,警戒连及时赶到,将劫匪吓退。最终,布匹安全送达驻地,战士们的冬衣问题得以解决,凌少农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