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字数和原意基本一致,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和描述,让内容更丰富。
---
伊朗副外长再次提及核谈判,只待以色列军队松口,这背后透露出什么信号?哈梅内伊的备选方案又是什么?
14号当天,伊朗副外长加里布阿巴迪再次公开强调与美国之间的核谈判话题。他明确表示,美国并非当前伊朗与以色列军事冲突的直接参与方,因此不应将美国与以色列等同看待。加里布阿巴迪还指出,尽管局势紧张,但伊朗和美国之间的核谈判并未陷入停滞,谈判仍在继续进行。他批评以色列发动的攻击是为了破坏谈判进程,并且释放出信号:只要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伊朗有望重返谈判桌。事实上,就在以色列于13号对伊朗展开军事行动后不久,伊朗宣布暂停目前与美国的核谈判,直到另行通知。但在不到24小时内,加里布阿巴迪便对外释放了“积极”信号,喊话以色列,如果对方停止袭击,伊朗可能重新参与核谈判。
那么,如何理解这位伊朗副外长的表态呢?首先,从外界的第一反应来看,加里布阿巴迪的话似乎在表现某种程度的“示弱”或“妥协”。为何这样说?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刻意将美国从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中剥离开来,这非常不寻常。因为从始至终,美国都与这场冲突紧密相关。据悉,在以色列军方发动对伊朗的袭击行动之前,内塔尼亚胡政府已事先通知美国,而美国也对这次行动进行了协调支持。更有甚者,前特朗普政府公开赞扬以色列军方的攻击行动,称其表现“非常出色”。此外,在伊朗对以色列展开报复时,美国同样全力支持以色列,协助其拦截来自伊朗的导弹。但加里布阿巴迪却坚称“不应将美国与以色列混为一谈”,这种说法无疑有些自欺欺人。
其次,加里布阿巴迪还向以色列发出信号,称若对方停止袭击,伊朗可能重返谈判桌。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威胁,但实际上更像伊朗方面对以色列不断打击感到担忧,才用核谈判当筹码来“逼迫”以色列暂停行动。这也侧面反映出,此次以色列突然发动的袭击行动明显是在配合美国的压力策略,目的是逼迫伊朗尽快签署新的核协议。如今加里布阿巴迪的态度表明,以色列的施压确实奏效了。回顾整个冲突局势,以色列达成了目标——伊朗的核设施被成功打击;而美国同样收获了成果,伊朗表现出继续谈判的意愿。现在,唯一的变数就是伊朗本身,不仅其国内的核设施和军事基地遭受重创,这次释放的“善意”也可能在后续谈判中使其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伊朗真的是被打得毫无反抗之力了吗?不能完全这么说。此次以色列的袭击确实给伊朗造成了不小损失。除了多处核设施和军事目标被精准导弹击中之外,伊朗军方高层也遭受沉重打击。包括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武装部队副司令拉希德均在袭击中丧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也在袭击中重伤,最终因伤势过重去世。沙姆哈尼在伊朗政坛是极具实权的人物,被视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国防安全事务上的重要顾问和助手。连这样级别的核心人物都未能幸免,意味着如果以色列继续升级空袭行动,哈梅内伊本人也可能面临被“斩首”的危险。
或许正因为如此,加里布阿巴迪才重提与美国的核谈判,并呼吁以色列停止袭击以便恢复谈判。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伊朗似乎还在为哈梅内伊准备应急方案。消息称,哈梅内伊的亲信目前正在与俄罗斯方面秘密进行一场特别会谈,内容涉及一旦局势急剧恶化,哈梅内伊及其家人能够安全撤离伊朗。俄方官员承诺将为其提供一条“安全撤离通道”。如果这则消息属实,那么加里布阿巴迪此番表态就显得更加合理且耐人寻味了。
---
需要我帮你做更多调整,或者写成更正式或更口语化的风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