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 时尚频道最新文章 时尚频道最新文章

IP打造 | 品牌主理人如何打造个人IP品牌影响力?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品牌主理人打造

个人IP影响力的重要性

1、为什么品牌主理人要打造个人IP?

从2023年至今,品牌主理人个人IP的打造热度持续攀升。在实践中发现,相比抽象的品牌符号,消费者更容易被个人IP打动,建立更深刻的品牌印象和更强的信任感。一些品牌完全依靠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带动销售,将个人IP作为品牌的引流驱动力。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冷冰冰的品牌LOGO日益淡漠,转而青睐有温度、有故事、有价值观的"人"。典型案例如小米创始人雷军塑造的"亲民极客"形象、格力董明珠的"铁娘子"标签,这种人格化特征有效降低了用户的决策门槛,增强了品牌认同感。

然而,IP打造并非适合所有人。对不善社交或缺乏网感的主理人而言,勉强经营个人IP可能弊大于利。有主理人分享自己在抖音和小红书的经营经历,当粉丝数达到2000左右就不得不停止,因为维护账号、与粉丝互动消耗了过多时间精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2、品牌主理人个人IP与品牌的关系?

关于品牌发展阶段与IP打造的关系存在不同观点。部分认为初创期不宜投入IP打造,除非拥有充足的资本、资源和渠道支持;另一派则认为初创期恰恰最需要打造主理人IP形象。但普遍达成共识的是,在产品过硬的基础上,主理人IP能显著提升品牌信任度。一些男装品牌主理人通过日常分享,持续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

IP打造也能作为品牌的风险对冲工具。当品牌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或渠道时,主理人IP可以开辟"第二曲线"。如完美日记从早期依赖KOL投放,逐步通过主理人IP建立私域留存。在品牌遭遇负面舆情时,主理人IP积累的信任资产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就像俞敏洪在教培行业震荡期用个人信誉支撑新东方转型。

在投入成本方面,IP打造呈现两极分化。专业团队搭建一个直播间或短视频场景,配备摄影师、化妆师的标准配置需要投入十几万到上百万。而草根模式可以简单到只需一个手机支架、一个灯光、一台手机和一位刚毕业的小助理。还有主理人选择直接手机口播的方式,实现低成本运营。

成功的IP打造关键在于"网感",具体表现为:准确把握目标客群痛点、能够简练直接地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创作能引发共鸣和讨论的内容。有主理人仅通过图文内容就实现了显著的转化效果,2000粉丝中超过300人主动添加微信并达成合作。

品牌主理人打造个人IP

遇到的困惑点(痛点)

1、不会拍视频如何突破?

当前IP打造强调真实性,建议将线下真实的自己呈现到线上。具体操作包括随时记录对品牌理念和价值观的真实感悟,用艺术化和精致的方式传达给受众。表达能力成为关键要素,内容需要切中读者兴趣痛点。一些主理人通过展现向上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审美或生活态度吸引粉丝。如果一开始就着手打造IP,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品牌与个人IP调性风格的一致性。建议不要过度投入IP打造,而应该专注于展现真实的自己。正是由于个人IP与品牌的紧密关联,越来越多的创始人选择发展个人IP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内容创作需要系统规划,从前期文案编写到反复练习,再到视频拍摄和剪辑,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一位主理人在小红书平台的实践显示,优质内容能带来可观的传播效果:单条笔记获得约10000浏览量,点赞收藏达800左右,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粉丝。

内容创作中,素材获取是一个普遍性难题。许多IP创作者都面临着素材严重不足的困扰。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捕捉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并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和用户关注点,以简练的方式输出核心内容。虽然可以让助理协助处理基础工作,但内容的核心表达和输出必须由主理人亲自把控。

跨平台运营需要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调整策略。有经营男装品牌的主理人选择以图文方式分享内容,虽然投入时间有限,但已积累7000多粉丝。这个案例表明,即便不擅长视频制作,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同样能取得不错的效果。DEEPSEEK等AI工具可以辅助文案创作,但审美和创意仍需要人的判断。

专业能力是IP打造的基石,在自己领域具有专业实力的人更适合做IP。目前包括雷军、一条的徐老师、紫砂皇后赵小蝶等行业领袖都在经营个人IP。然而在时尚行业,成功的品牌主理人IP案例相对稀少。热水野人是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以真诚的对话方式获得了观众认可。

专业内容的展现面临一个特殊的矛盾:过于专业可能阻碍IP发展,但又不能缺乏专业性。很多品牌创始人初期分享专业内容时往往无人问津,需要先建立个人形象让受众认识这个人。创意、幽默、专业知识、个人形象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优势,关键是要找到从专业到获得粉丝喜爱的平衡点。

2、内容输出:专业是最大的敌人?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所谓的"IP操盘手",但真正能帮助品牌建立长期价值的案例并不多。温江的菜花小院通过幽默段子获得关注是一个典型案例,但这种以流量为导向的方式未必适合所有品牌。跨界合作被视为避免内卷的有效选择,IP打造本身也是一种差异化策略。

对于品牌主理人来说,个人IP必须与品牌建立紧密联系。品牌不仅包含产品,更重要的是其文化主张、社会活动以及为生活带来的价值。创始人做IP的核心在于展现自己的理念,吸引认同的群体,而不是直接进行产品销售。有观点认为,当品牌定位的创始人转向直播带货时,往往会降低品牌调性。

3、如何把个人IP与品牌关联起来?

个人IP与品牌的关联需要确保形象与价值观的统一。个人IP应该体现创始人对品牌的思考、价值观和相关经历,而品牌则代表着对产品质量、品质以及特定消费文化的承诺。这种联系需要深入挖掘能引起共鸣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产品推广。

品牌故事往往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关键是找到能引起共鸣的切入点。有的IP通过流量方式起步,再逐步通过内容建立价值。创始人做IP更应该着重展现个人理念,吸引认同的人群,通过专业团队来完成实际的销售转化。

品牌主理人打造

个人IP影响力的关键点

1、 精准定位,找到你的独特标签

素人创业者在打造个人IP时,首要任务是明确自我定位:我是谁?我是做什么的?我想吸引什么客户?要传递什么价值?一位时尚配饰创业者透过短视频讲述自己的创业初心,从学习艺术到进入时尚行业十几年的经历。这条视频不仅带来了5000个微信好友的增长,更吸引了众多知名品牌总监和创始人的关注。

在高度内卷的包包配饰行业中,单纯依靠产品思维已难以与客户建立深层连接。这位创业者用三个月时间精心打磨个人故事,期间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突破。她发现很多品牌主理人倾向于只展示成功时刻,而不愿分享真实经历。然而,正是这些包含起伏的真实故事,往往能引发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专业背景对IP打造有着显著影响。以"一条"为例,创始人徐老师拥有十几年媒体从业经验,这使得团队在内容创作和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相比之下,像章小蕙这样的公众人物虽然也在直播平台活跃,但主要是在销售其他品牌的产品。她的个人品牌实际上是一条包装的产物,这与真正的品牌主理人IP有本质区别。

2、内容持续输出,专业+情感双线驱动

在文化创新领域,一些创业者正在探索将非遗元素与时尚产品融合的可能。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目前至少有六七位非遗传承人在进行相关尝试,但多数传承人缺乏商业思维,习惯于依赖政府扶持。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焕发新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业者往往需要在供应链服务和品牌运营之间寻找平衡。一些企业主既为高端品牌提供供应链服务,同时也在运营自己的品牌。这种双线发展模式的挑战在于如何降低对甲方的依赖度,逐步实现品牌的独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人IP的打造成为重要突破口,良好的IP积累能带来持续的流量支持。

分享个人经历需要莫大的勇气。许多创业者会担心自己的故事不够精彩,无法支撑起完整的IP形象。但实践证明,经过认真打磨的真实故事往往能获得超出预期的效果。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过往的回顾,也是一次自我认知的深化,有助于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个人IP的打造需要明确目标群体。是面向企业客户(B端)还是终端消费者(C端),这个定位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内容规划。对于具备艺术或设计背景的创业者,可以将这些专业元素自然融入内容创作中,让个人IP更具独特性和专业深度。

品牌主理人在建设个人IP时,需要确保其与品牌调性的一致性。不论是创业历程的分享,还是专业知识的传授,都应该服务于品牌价值的传递。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个人影响力的积累带动品牌的长期发展。

这种建设过程也是一次对过去经历的系统梳理。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起落起伏,正视这些经历,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分享,不仅能增加个人IP的真实感,也能为品牌注入更多人文色彩。

在时尚行业,个人IP的打造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一位创业者分享了她近期的尝试:带领小助理制作视频内容,虽然过程耗时费力,但成效显著。为了进一步提升内容创作水平,她不惜深夜从杭州赶回广州,专程参加IP视觉高价值课程培训。这种投入体现了她对IP建设的重视程度。

视频内容的持续更新和迭代成为一个关键挑战。置顶的自我介绍视频采用电影般的制作手法,获得了良好反响,但这种高要求的制作方式难以持续。业内人士建议在日常更新中可以融入品牌设计卖点和商业合作场景,采用相对轻量的制作方式,保持内容的持续输出。

非遗与时尚的融合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十多年来,除了李子柒和山白等少数出圈案例,这个领域尚未被充分开发。李子柒目前已有央视团队支持,内容质量更上一层楼。有创业者计划前往非遗发源地拍摄纪录片,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点,但也有观点认为高成本制作未必适合初创品牌。

供应链企业在品牌传播中面临特殊困境。许多工厂为知名奢侈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受限于保密协议,无法直接展示这些优质客户案例。仅仅宣传工厂产能似乎意义不大,这促使他们思考转型方向:是否要在工厂、供应链之外,开始尝试自有品牌的运营。

内容创作可以借鉴不同场景的表现形式。比如某网红咖啡馆打造的乡村工作室,专门销售棉麻服饰,营造出独特的美学空间。这种充满氛围感的小院,以及自然治愈的拍摄风格,往往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这类相对低成本但富有质感的拍摄方式,更容易保持长期输出。

对于个人时间的投入,创业者们态度不一。有人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学习IP打造技巧,也有人选择不牺牲个人生活时间。但普遍认同的是,做IP是一件需要持续投入的长期工作,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追求"在干中去完美"。

专业团队运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过去可能认为个人就能搞定内容创作,但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需要团队协作。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想在内容领域取得突破,专业团队的支持必不可少。

从供应链向品牌转型的道路并非坦途。创业者需要在维护现有业务的同时,逐步探索品牌建设的可能性。有建议从C端产品切入,通过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来建立品牌形象。对于刚起步的品牌,可以从记录日常细节开始,用简单但有质感的方式呈现品牌理念。

在内容创作中,不同平台对内容的要求和受众特点各不相同。创作者需要适应这种差异,为不同平台制作相应的内容。经过持续练习,拍摄和剪辑的效率会逐步提高,最终形成适合自己品牌的独特表达方式。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张怀楷

美术编辑:李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