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20个智能急救桩在海曙区章水镇杖锡村试点落地,该急救桩能够确保拥有急救资质的村志愿者在赶到现场的第一时间,开展初步救援、联系转运,“一键触发、多方联动”的山区急救响应网络也在海曙四明山区开始构建形成。
▲村民家中安装智能急救桩
杖锡村,海拔约800米,是海曙区海拔最高的村落。村内常住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颇高,且多数患有基础性疾病。在海曙四明山区,像杖锡村这样的村庄并非个例。山区人口居住分散,高山道路蜿蜒曲折,如何满足这一群体的医疗需求,一直是海曙区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
“‘青山有约’巡回医疗项目让青年医生在山区驻点,效果不错,但仍有部分药品没有配备,需要下山配药。”“村里老年人要想接种流感疫苗,乘坐公交下山接种花费时间会很长。”“山区目前没有急救站点,意外发生时没有保障,令人担忧。”……去年10月,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山区医疗情况调研,邀请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座谈反馈山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
座谈会上,代表和居民们反映的问题、需求被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和海曙区卫健局一一记录下,并在后续过程中逐步督办、落实。12月,山区两个急救站点投入使用,海曙四明山区高山村实现“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全覆盖。截至今年5月,两个站点出车近200次。如今,智能急救桩的试点使用,又填补了急救车到达前的急救“空白”。
▲人大代表们就基层医疗开展座谈活动
多年来,在海曙人大的监督推动下,海曙区政府根据实际就医需求,推出一系列暖心实事,逐步筑起山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医疗防线。
依托宁波云医院“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展慢性病在线复诊服务,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在家就能看病问诊。同时,通过“云病房”物流统一配送药品,让药品及时送到患者手中,完善了高山区域“互联网+线上医疗服务”。在5个高山村设置云诊室,通过线上问诊、线下送药、互联网护理预约等一站式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此外,鼓励高山村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定期为他们提供健康指导和医疗服务,并开展流感疫苗巡回接种工作。
海曙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民宗侨外工委主任陈蕾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强化监督,坚持依法行权、为民履职,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围绕全区大事、民生实事、关键小事,督促把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