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缓缓驶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港,这艘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泊在菲律宾的海岸线旁。自从该航母部署到日本横须贺基地以来,这还是它首次访问菲律宾,同时也是时隔整整13年后再次停靠马尼拉。这一历史性时刻,引发了区域内外的高度关注和猜测。
出乎意料的是,仅仅在航母靠岸不到两天之内,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突然向中国发难,公开表示若中国希望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就必须“率先放弃核武器”,以此展现其和平诚意。这番强硬言论一出,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震动和舆论哗然,将菲律宾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南海局势紧张的新焦点。
正当“乔治·华盛顿”号进入马尼拉港当天,中国南部战区迅速做出回应,海空兵力立刻直扑黄岩岛,展开高强度战备警巡。空中,轰-6K轰炸机编队在高空巡航,配合侦察卫星和预警系统,共同构筑了一个无死角的战场感知网络;海面上,导弹驱逐舰全程护航,形成严密的打击链条。这次行动远非普通训练,而是对美菲联合挑衅的严正反击。南海波涛之下,杀机暗涌。
回溯时间线,早在6月底,美国航母战斗群就已在菲律宾东部海域活跃。6月30日,航母依然在菲律宾东侧的太平洋水域进行资格训练;仅一天之后,它们便悄然穿越岛链进入南海海域。7月1日,战斗群逼近黄岩岛,开始在极为敏感的水域进行舰载机起降演练,明显带有挑衅意味。更具象征意义的是,7月2日,美国高调邀请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及英国五国外交官与菲律宾记者登舰参观,彰显其强势存在感。
这场“秀肌肉”的外交与军事表演,不仅是对外宣示美国在该区域的强大存在,也精准配合了菲律宾最近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挑衅行动。表面上看,菲律宾作为东道主积极配合,实际上却成为了华盛顿战略棋盘上的一颗关键棋子。与此同时,美军在该地区的更大规模行动早已秘密启动。
位于吕宋岛的拉瓦格国际机场,美军已秘密部署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种导弹射程高达2500公里,几乎能够覆盖中国东南沿海的全部重要目标。发射车、指挥控制车、弹药装填车等各作战单元排列有序,宛如一颗钉子牢牢钉进南海的战略咽喉。菲律宾,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缓冲地带,而是转变为极具爆炸性的前线火药桶。
回顾今年4月,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中,参演人数高达1.8万人,创下历年最高纪录。美军更是首次将“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部署到巴丹群岛,距离中国台湾海峡仅数百公里。这种“打了就跑”的快节奏战术,正在逐步将菲律宾诸多岛屿打造成为“移动火力堡垒”。与此同时,菲律宾在外交上也毫无掩饰地向美国全面倒向。
就在一个月前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已多次向中国提出苛刻的“合作条件”,要求中国放弃南海“九段线”主张并撤回解放军驻岛礁。这些言论当时就引发巨大争议,而如今,特奥多罗更借美军航母靠岸的良机,提出中国必须“弃核”的荒谬要求,彻底将菲律宾塑造成东南亚地区的局势搅局者。
7月5日,特奥多罗公开宣称,如果中国想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必须“率先弃核”。这番言论不仅颠倒黑白,完全忽视了国际核秩序的现实与条约本身的精神。该条约的核心内容是禁止在东南亚地区部署、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但并不要求核国家销毁现有核武器。中国是五大核国家中唯一明确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早在十多年前便公开表达过签署意愿,立场坚定且透明。
相比之下,美国至今未签署该议定书,且以“需审查条款”为由拖延多年。同时,菲律宾对美在吕宋岛部署可能携带核弹头的“堤丰”导弹系统却始终保持沉默,明显双重标准暴露无遗。7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中国愿率先签署该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并将继续与东盟国家保持积极沟通。
这一表态不仅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释放了强烈信号:面对挑衅,中国不惧强硬,但更倾向通过和平方式推动地区安全机制的建立。中俄两国的积极响应,令这场长达14年的僵局出现了难得的突破。马来西亚外长随后公开披露签约意向,中方迅速确认这一信息,彰显区域合作的趋势。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口头频频承诺,但迟迟不愿签署,背后隐藏的是对地区核武部署权的强烈执念。华盛顿始终希望保留对东南亚事务的干预空间,而菲律宾则成为这条道路上的关键推手。菲律宾这种“奇葩”的外交操作不仅引起中国警觉,也让东盟其他国家感到惊讶和不解。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国纷纷公开支持条约,而菲律宾却反其道而行,要求中国“自废武功”,这种行为显然不是外交智慧的体现,而更像是外交失策。
7月3日,中国的回应迅速且果断。南部战区在黄岩岛展开实战化演训,歼-16、轰-6K战机编队密集出动,携带鹰击-12、霹雳-17等先进导弹,目标直指美军航母战斗群。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展示,更是中国对美菲联合挑衅的最强硬警告。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局势日益紧张,波涛下隐藏着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暴。
自6月以来,解放军已多次强化该海域的管控力度。此次军演不再是简单的警告,而是实战准备的升级,明确宣示了中国在南海主权上的坚定立场与决心——任何胆敢挑衅者,必将遭到严厉打击。航母抵达当天,美军工程技术人员正忙于吕宋岛导弹系统的调试,而菲律宾政界却依然沉浸在“航母护身”的幻想里,似乎忘记了一旦冲突爆发,这些基地将成为第一波火力打击的目标,而美军舰队却有能力迅速撤离。
菲律宾的盲目军事捆绑,实际上是一场危险的地缘政治赌博。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凸显南海对抗的重要性,换取华盛顿的政治支持,以缓解国内不断加剧的政治压力。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或许能取得一些成效,但从长远看,很可能将菲律宾深深卷入不可控的战略泥潭。
更让人忧虑的是,菲律宾不断加码“投名状”的动作——从默许美军建设全球最大的弹药库,到部署覆盖中国沿海的中程导弹系统,再到无理要求中国弃核,每一步都在公然挑战地区安全红线。菲律宾不仅是在“引狼入室”,更是在自毁防线。
东盟其他国家对此态势看得一清二楚。马来西亚明确反对美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并呼吁加速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多数东盟成员国选择保持克制与中立,唯独菲律宾执意与美国合演这出地缘对抗的戏码。在本已趋于平衡的东南亚战略格局中,菲律宾成为最不稳定、最不合群的一环。
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且坚定: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也准备迎接挑战。从积极推动条约签署,到用实弹军演回应挑衅,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南海不是任由外人随意闯入的地盘。维护和平靠的是真实的实力,而非虚张声势的口头威胁。菲律宾的这一系列操作,到底是为了谁的利益?
表面上菲律宾声称为了国家安全,实际上却是将国家主权交付他国,置自身于极度危险的境地。美国航母可以偶尔靠岸,但不会永远驻守;部署的导弹虽多,却难以抵挡反击的烈焰。菲律宾政客无论如何高声疾呼,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当炮火响起时,菲律宾将首先成为战场,而非安全的受益者。
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积极推动条约签署,为东盟国家带来了“安全护身符”;而菲律宾的背道而驰,只会让自己在大国角力中彻底失去主动权。和平,从来不是靠大声嚷嚷和军事威胁换来的,而是靠智慧与实力的双重保障共同维护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