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地一下就冲过去了,像个‘小飞艇’,一眨眼就把‘落水者’救回来了。”近日,在长沙县金井镇军民水库,一场防溺水演练吸引了众多居民围观,此次演练让科技唱起了主角,首次引入智能救生圈和无人机等装备,为乡村防溺水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01
实用装备让救援更高效
上午9时,演练拉开帷幕。本次演练模拟一位群众在水库深水区突发意外挣扎呼救。接到求救信息后,金井镇无人机队率先响应,一架配备高清摄像头和喊话设备的无人机迅速升空,飞往事发区域进行精准定位与实时画面回传。与此同时,长沙县应急管理局镇街专职消防队金井站的队员在岸边根据无人机回传的现场俯瞰图,精准判定落水者位置,迅速操控一个橙色的智能救生圈前往营救。
“智能救生圈的速度很快,能迅速、精准赶往落水者身边。”金井站的队员介绍,“设备配备了GPS定位、红外摄像头和救生装备投送系统,可在复杂水域实现全天候作业,大幅提升了救援效率。落水者只要抓紧它的救生扶把或者直接趴上去,就能被智能救生圈带至安全区域。”
演练中,落水者抓住救生圈中间的浮筒把手,随即被稳稳地带回了岸边。无人机全程伴飞监视,确保救援路径安全无虞,并通过喊话功能对落水者进行安抚。从开始到成功救回,全程仅用时1分钟。
看着成功返航的救生圈和缓缓降落的无人机,金井站的队员们感慨万千。传统的救援方式不仅队员下水风险高,且拼尽全力展开救援时自身也容易发生意外。如今,科技彻底改变了救援图景。无人机化身“千里眼”,智能救生圈则如同不知疲倦的“小飞艇”,两者协同作战,效率倍增。“关键在黄金4到6分钟!”金井站站长强调,这套系统能抢占最宝贵的先机,是科技对救援安全的革命性提升。
02
立体防护铺开安全网
面对河网密布、水域广阔的现实挑战,在金井镇,一套融合科技与人防的立体安全网已全面铺开。
地面防线毫不放松。村级安全巡查员与志愿者队伍在重点时段对水库、塘坝、沟渠展开网格化巡护,与空中无人机形成高效的“地空联动”。此外,金井镇持续更新装备库,专业水上救援设备与无人机装备不断配发至消防救援队伍及基层应急力量。
防护网络更加聚焦重点人群。针对全镇94名暑期在家的儿童,学校与村社区联动落实“每周一走访”,将防溺水知识送到家门口。同时,超过30场“防溺水”宣传深入校园、社区和家庭,上万份安全手册发放至居民手中,微信公众号、村级广播、流动宣传车构筑起立体化宣传矩阵,让安全警钟长鸣不息,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闪失。”金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金井镇正逐步形成“空中监测预警、水面快速响应、岸边精准施救”的立体防护链,把风险降到最低,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