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
(以下简称《补偿办法》)正式施行
明确了
将在蓄滞洪区内
依法直接从事种植、养殖的农业生产者
以及蓄滞洪区内住房的所有权人
划入补偿对象范围内
对规定范围内的损失实行分类定值补偿
进一步明确补偿资金承担方式
中央财政承担补偿资金总额的70%等
下面几个案例
带您直观了解
修订后的《补偿办法》都有哪些亮点?
模拟案例一
经济林被淹?
按标准补偿,减少损失!
张大叔在蓄滞洪区内种植了10亩苹果树,因防洪工作需要,蓄滞洪区启用后,果园被淹,造成严重损失。根据《补偿办法》,经济林按照蓄滞洪区运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0%至50%补偿。张大叔家苹果林平均年产值15万元,最终获得6万元补偿款,大大减轻了经济损失。
案例解读:
《补偿办法》明确蓄滞洪区运用后,对规定范围内的损失实行分类定值补偿。其中,农作物按照蓄滞洪区运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0%至70%补偿,专业养殖、经济林按照蓄滞洪区运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0%至50%补偿。具体补偿标准由蓄滞洪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省级人民政府)根据蓄滞洪区运用后的实际水毁情况在上述幅度内确定。
模拟案例二
家禽被冲走?
也可补偿,保障生计!
案例解读:
《补偿办法》完善了补偿范围,根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对象变化情况,将家庭以外其他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生产机械纳入补偿范围,将纳入补偿范围的“役畜”调整为“饲养的畜禽”。
模拟案例三
补偿登记流程透明,
快速办理!
某蓄滞洪区启用后,当地居委会迅速组织损失核查,邀请居民委员会成员,居民代表李某某、赵某参加,并对损失情况张榜公布。
案例解读:
《补偿办法》明确规定以村或者居民委员会为单位核查损失时,应当有村民委员会成员、居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居民代表参加,并对损失情况张榜公布。以村或者居民委员会为单位进行财产补偿登记时,也应当有村民委员会成员、居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居民代表参加。
模拟案例四
补偿金直接到账,
更便捷!
王大哥家的鱼塘因蓄滞洪区启用受损,以往领取补偿款要跑多个部门,如今新办法优化流程,补偿金直接打入他的银行账户。从登记到收款,全程高效透明,王大哥足不出户就收到了8万元补偿款,再也不用担心“跑断腿”。
案例解读:
《补偿办法》优化补偿程序,简化补偿资金发放方式。规定在具体补偿金额经公布无异议后,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将补偿资金支付至区内居民银行账户。
来源:中国水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