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倒计时327天】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2026高考倒计时327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①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②酽:指酒醇。③《招魂》: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宋玉以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主动到郊外去寻春,有旧地寻春的期待,又有“走马”而去的随性。
B.江城的白酒味道醇厚,苍颜野老笑意温和,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别样乐趣。
C.尾联借用“招魂”这一比喻,意指老朋友们设法为他的复出而奔走一事。
D.诗人最后告慰故人:在黄州很好,已和朋友约定年年寻春,你们不必担忧。
2.前人论此诗,认为“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看似平淡,其实富有深意。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及解析
1.C
2.①颔联写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②诗中“人似秋鸿”承接首联“东风”这位信使;“事如春梦”则是反照下文,既然“事如春梦”,那就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③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超然旷达、寄情山水的乐观精神。
【分析】
1.本诗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说“借用‘招魂’这一比喻”错,应是“借用‘招魂’这一典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炼句)的能力。
人如候鸟,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此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人之如候鸟,正在于此,只不过人间的信息比自然季候要复杂得多;但同样,人因有感而动,其中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
苏轼之所以有“人似秋鸿,事如春梦”之感,究其根源,是由于他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又正在贬逐之中,只有把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强自推向“春梦了无痕”的虚无境地,以解脱失意中难以消除的痛苦。
“人似秋鸿”,实接首联;“事如春梦”,反照下文。把人生进取、政治抱负都看得淡漠了,于是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于是才有下边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