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费率创新 浮动管理费机制来了

随着资管行业净值化转型步入深水区,银行理财收费模式正迎来突破性变革。近期,某理财公司推出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将管理人报酬与投资业绩直接挂钩。这种设计意味着,当产品业绩出色时,理财公司能获得更多报酬;若业绩不佳,投资者支付的管理费也相应减少,真正做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业内人士表示,这预示着银行理财正从“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时代向“业绩分成”的市场化阶段跨越。

浮动管理费率实现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

业内人士表示,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大多采用固定管理费率模式,无论产品业绩表现如何,管理费用相对稳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理财公司提升业绩的强激励性,也难以完全实现与投资者的利益深度捆绑。而如今,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

从已发行产品来看,浮动费率设计呈现“固定+浮动”的混合模式,业绩基准成为费率分档的关键阈值。以近期推出的某理财子产品为例,它开创性地设置了与业绩挂钩的分档费率。其每年0.25%的固定管理费率低于同系列常规产品,在此基础上,若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过4%,则有可能计提每年不超过0.25%的额外管理费率。

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翘楚认为,首先,有助于理财公司优化产品的收入结构。浮动管理费的推出,有助于理财公司在产品业绩好时获得更高收益,可以更好地平衡银行理财公司的营收波动性,让收入来源更具弹性并更具多元化。其次,有助于提升理财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推出浮动管理费机制是理财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创新的收费模式,理财公司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提高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有人担心有人认可

投资者态度分化

对于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态度呈现出一定分化。一些保守型投资者持观望态度,他们习惯了固定费率模式下收益与费用的可预测性,对这种新的费率模式心存疑虑,担心会增加投资成本。西安某退休职工张女士就坦言:“看不清费率计算方式,还是固定费率心里踏实。”

但也有不少投资者看好此类新兴产品。像投资者李女士表示:“虽然看起来有些复杂,但仔细想想,如果理财公司能帮我赚到更多钱,多付点管理费也是值得的,而且业绩不好时费用还能降低,感觉更公平。”

“以往买理财只看预期收益,现在更关注管理人是否与我们利益绑定。”持有某浮动费率产品的投资者王先生表示,“业绩好的时候多付点管理费没关系,至少能说明管理人真的在为收益努力。”

倒逼银行理财公司风控、投研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行业视角来看,银行理财公司“试水”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这是理财公司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与投资者利益更紧密挂钩,理财公司有更强动力提升投研水平、优化资产配置,以获取更好的业绩,进而吸引更多投资者,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这也推动了整个银行理财行业向更加成熟、规范的方向发展,促使行业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注重业绩质量与投资者回报。

然而,这一创新举措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对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波动的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并非易事,需要理财公司组建专业、高效的投研团队,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其次,投资者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如何让更多投资者理解并接受这种新的费率模式,还需要理财公司、银行以及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宣传与引导。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浮动费率未必适用于全部产品,要避免过于激进的费率设置方式对投资经理的投资管理行为产生负面影响,预计理财公司会审慎有序地推动浮动费率产品的发行。在改善投资者体验方面,理财公司应该在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为客户提供投顾类服务方面进行持续探索。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