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つくみず的《少女终末旅行》,用反乌托邦的废墟世界,装下了两个少女最鲜活的日常。这部他的出道作,从大学时代的构想萌芽,到成为新潮社在线连载的作品,背后藏着他对故事、绘画与生活的思考。
作为资深小说迷,つくみず的创作受村上春树、江国香织影响,擅长在日常中藏细腻情绪;世界观则借鉴了《BLAME!》的 “反乌托邦” 感,却跳出悲壮 —— 千户和尤莉驾驶着《拯救大兵瑞恩》里见过的半履带车 “Kettenkrad”,在迷宫般的废墟里找食物、泡澡,把绝境过成了生活。
他的创作节奏很 “较劲”:一话草稿要花 10 天,远超一周的截稿压力。每话场景都不同,得先画素描、定主题,连废墟建筑都靠感觉堆砌,生怕和其他作品撞车。最难的是跳出 “参考现实” 的框,直接把脑内的建筑画出来,为此他常对着理查・塞拉的雕刻作品找灵感,那些钢筋铁骨的力量感,成了漫画里废墟场景的灵魂 —— 比如《雨音》里雨打钢筋的震撼,第 17 话坟场的神秘,都透着现代美术的张力。
故事创作上,他信奉 “先有结局底稿”。单行本第 1 卷的《泡澡》是最初雏形,浓缩了作品魅力;第 13 话《雨音》更是从开头就瞄准结尾的情感落点。角色像他的 “分身”:千户和尤莉漫无目的地旅行,石井造飞机、金泽画地图,都是对 “幸福生存之道” 的追问。他自己也在连载中找答案 —— 虽然对未来不安,却每天认真吃饭、泡澡、散步,把这些小确幸藏进了终末世界。
绘画上,他是个 “逆行者”。用铅笔打底、CLIP STUDIO PAINT 贴网点,却总想着回归纸笔:“数码太方便,反而让人依赖放大缩小,丢了基础。” 连动画 ED 都亲自操刀,线条带着刻意的抖动,像不用力却藏着韧性的生活。
对他而言,这部漫画不只是终末旅行,更是给读者的生活指南 —— 哪怕世界成了废墟,认真过好每个当下,就是意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