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结束后,双方都在战场上有不小的收获。
前段时间,印度方面就被曝出正在研究巴方的武器残骸,甚至还要和国际伙伴分享,共同破解中巴武器的奥秘。
战败的印方尚有收获,占据优势的巴军自然也没落了下风。日前,巴基斯坦方面就表示,其在空战中收集到了不少武器残骸,并且这些残骸不仅包含了印度制造的武器,还有俄罗斯、欧美等装备,这就为巴方了解这些先进武器的作战性能和系统设计提供了线索。同时,巴方还将邀请中国专家,共同对这些残骸进行破解和学习。
(巴基斯坦军方和中国驻巴大使)
从巴方公布的名单来看,其主要获得了三种装备。
首先是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这款导弹飞行速度可达3马赫,可以从战斗机、军舰和移动地面发射器等多种平台上精确打击陆地和海上目标。在这次的空战中,印度向巴基斯坦主要军事设施发射了该导弹,其中至少有一枚被巴基斯坦雅各布上空的防空系统拦截并摧毁,阻止了印方对巴军一大空军基地的袭击。当时导弹残骸散落在多处,其中包括一些可识别的部件,如来自俄罗斯的引导头。
其次,则是欧洲导弹集团开发的“风暴阴影”导弹,这款导弹是一种低可观测性远程巡航导弹,设计用于对敌方领土深处的战略资产进行高精度打击。其以通过低空贴地飞行逃避探测的能力闻名,配备了集GPS、地形参考和红外成像制导于一体的多模式导航系统。
在空战中,这款导弹应该是从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上发射的,当时瞄准的也是巴基斯坦的一个空军基地,但同样被防空部队击落了,且击落的导弹部件没有什么破损。这款导弹此前也被曝用于俄乌战场,所以对此,中巴专家都非常感兴趣,据说已经对其穿甲弹头和红外制导组件展开了研究。
最后就是以色列制造的“哈罗普”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的通信模块和主控单元,也被巴方完整回收了。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之所以邀请中方专家来破解残骸,其也存在自己的战略考量。
首先就是他们自身存在技术短板,需要借力中国来破解核心技术壁垒。
巴基斯坦国防工业虽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尖端武器系统的逆向工程领域,仍存在显著短板。这次击落的三款装备,都属于高价值、高保密的先进装备,如雷达导引头、红外制导组件,以及通信加密协议等核心部件,技术解析都需要精密的实验设备和跨学科的技术积累。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而中国这边,在电子战、雷达建模、算法反编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就能恰好弥补巴基斯坦的不足。通过拆解“风暴阴影”导弹的复合制导系统,中方完全有能力推演出其抗干扰的漏洞,并帮助巴基斯坦开发出针对性的低频干扰阵列。这种技术协同,有望使巴军在短时间内掌握印度武器的“命门”,并转化为实战中的防御优势。
其次,邀请中国专家参与武器拆解,本质上也是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延伸。此次空战中巴军依托中国的防空系统,在实战中成功拦截“风暴阴影”导弹,验证了中国技术的可靠性。这种体系化的协作,使巴基斯坦在面对印度军事压力时,能够获得稳定的技术支持和战略依托。
最后,通过公开邀请中国专家参与拆解,巴基斯坦也是在向国际社会释放明确信号:中巴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已深入到战术级别的情报共享与联合研发了。这种姿态不仅对印度形成了直接威慑,其引以为傲的“布拉莫斯”“阵风”战机等核心装备的技术秘密均被中巴掌握,更在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强化了中巴联防的现实存在。
反之,对于中方来讲,和巴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也带来了多维度的战略价值。
布拉莫斯导弹的3马赫速度和蛇形机动能力,曾被视为难以拦截的航母杀手。通过拆解其主被动雷达导引头,中方便有望发现其末段制导逻辑频段的覆盖盲区。未来若能将破解数据植入防空系统,预设干扰频段和拦截弹道,将有望使西方武器失效。同时若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还将直接增强中国对印方向的防御能力,更可为南海方向应对菲律宾引进的布拉莫斯导弹提供了预研基础。
(巴基斯坦发现的“风暴阴影”导弹残骸)
同时哈罗普无人机的加密链路,曾被以色列宣称是不可破解的,如今中方通过逆向工程也可破解其密钥生成机制的漏洞。
总之,此次联合拆解对中方来说既是技术富矿,更是战略杠杆,通过解剖对手武器,中方将得以优化自身攻防体系,缩短武器研发周期,同时削弱印度区域威慑,巩固中巴战略协作;甚至还可以预研台海和南海的应对方案,化解潜在冲突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