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记忆】细微处的坚守:不止于“三滴油”的匠心

距离歼10飞机原定首飞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小时了,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但就在发动机试车喷口转换的瞬间,张凤贵敏锐地发现了三滴油滴落了下来,这三滴油很小,几乎稍纵即逝。根据经验,常规漏油是不停地渗漏,“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张凤贵揉了揉眼睛,“不对,当时分明看得一清二楚。”

容不得半点迟疑,张凤贵立即报告了现场领导。情况紧急,大队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张凤贵主动申请打开发动机口盖,当二十多颗自锁螺钉被拧下,大伙儿都震惊了——里面居然已经积了不少漏油。

型号总指挥和上级机关领导研究决定,首飞时间延后!绝不放过一个疑点,决不能让型号飞机带着一点点安全隐患上天。

排故工作立即展开,发动机的管路系统错综复杂,要准确查找漏油点绝非易事。张凤贵与团队成员一起把发动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反复检查了四次,通宵达旦地工作,完成了八次试车,最终找到了漏油点。

短短的3秒钟的三滴漏油虽小,但隐患巨大。若未能及时发现漏油现象,一旦飞机上天,后果将不堪设想,正是因为张凤贵一直有着严谨细致、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才能在复杂的试车环境中精准地捕捉到这一异常。

与张凤贵一同工作的人都这样评价他:“我既喜欢、又害怕和你一起干活。”喜欢是因为张凤贵严谨细致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让他在机务工作中不出差错;害怕的也是这一点,近乎极致的细节把控,让人倍感压力。

但张凤贵却乐在其中,歼10首飞成功后,张凤贵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之后的工作中,他坚持将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三滴油”精神传递给大家——坚守岗位,将细致谨慎的机务作风植入刚入职的新员工心中,首创上机管理办法、特色工具管理模式等,将细节做到极致,为守护战机的安全、守护祖国的蓝天贡献力量。

以质量为基,助力战鹰腾空。以责任为锚,为战鹰保驾护航。以匠心为刃,破解战鹰隐患。这,就是张凤贵写给蓝天的誓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