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2025年4月22日说起,当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重大的袭击事件,一伙武装分子袭击了游客,导致26人死亡。印度一方气得不行,莫迪政府认为必须给巴基斯坦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决定展开一次报复行动。从5月6日到10日,印度发起了名为“朱砂行动”的军事行动。印度空军出动了72架战机,包括阵风、苏-30MKI、米格-29等,计划也很简单——在自己领空内发射空对地导弹,打击巴基斯坦的“武装营地”,不越过边界,以避免引发国际争端。空军参谋长乔杜里等人认为这样做稳妥,认为通过数量的优势一定能打中几个目标,回去还能吹嘘一番。
但巴基斯坦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的预警系统极其先进,印度战机刚刚起飞不到2分钟,巴基斯坦的雷达系统就开始锁定,11分钟内,42架J-10CE战机就已经升空待命,并且预警机实时提供数据支援。5月7日的凌晨0点40分,印度开始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5分钟后,巴方就成功锁定了发射源,并立刻指令优先打击这些先发制人的目标。巴基斯坦的应对相当精准,从0点50分到1点10分这20分钟内,巴基斯坦利用PL-15E导弹成功从180公里外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接着,巴方继续猛攻,在接下来的半小时内又击落了5架飞机,总共摧毁了6架,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1架米格-29UPG,还有一架无人机。更让人震惊的是,巴基斯坦自己竟然没有损失一架战机,战斗持续了2小时后才停火。
印度一开始还不相信会是巴基斯坦的J-10CE击落了他们的飞机,怀疑是巴方的红旗-9地对空导弹。但很快巴基斯坦公开了战果,才揭开了真相:是J-10CE搭配PL-15E导弹的组合,这一射程远超预期,结合巴基斯坦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系统和低概率截获模式,印度的雷达根本没能发现来袭的导弹。国际媒体如《经济学人》和《外交事务》都纷纷报道,巴基斯坦的作战体系极为紧密,预警机、地面雷达、情报网等一体化作战发挥了极大的优势,而中国提供的武器系统也是其中的关键。与此相比,印度虽然购买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法国的阵风、俄罗斯的苏-30和自主生产的光辉战机拼凑起来,形成的并不是一个有机的作战网络,一旦遭遇电子战,便暴露无遗。
简单来说,印度的作战计划看似完美,依靠导弹的数量优势,认为躲在射程之外就能安稳击打。但巴基斯坦通过远程超视距的打击方式成功突破了这一防线。印方损失的飞机,经过国际确认后,维基百科、路透社、BBC等媒体都有报道,印度空军高层也公开承认了这些损失。巴基斯坦则宣称这是一次自卫反击,特朗普也站出来表示,他相信5架印度战机被击落,尽管数字有所出入,但印度的丢脸已是不争的事实。整个冲突从5月7日打到10日停火,印度宣称炸掉了9个巴基斯坦营地,但实际效果却很有限,地面目标的损毁并不大,而巴基斯坦的民众和军人却有50多人死伤,印度一方则损失了大约40人。
这场冲突结束后,印度空军的声誉几乎跌入谷底。阵风战机作为号称“五代机以下无敌”的先进装备,印度花了大价钱购买了36架,结果3架就被击落。原本是印度空军主力的苏-30MKI也遭遇重创。印度空军原本自豪的全球第四大四代机群,现在听起来像个笑话。巴基斯坦通过使用中国的J-10CE战机,证明了完整作战体系的重要性。巴方的雷达探测能力可以达到200公里,导弹在最后阶段才暴露出来,而印度则因为未能将各种先进装备整合成系统,导致了巨大的实战失败。军事分析家指出,这场战斗不仅仅是单一装备的较量,更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印度的多国装备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实战能力显得相当薄弱,而这种弱点在这场冲突中被彻底放大。
更深远的影响是,这场冲突直接挑战了印度在南亚的霸权地位。巴基斯坦的影响力因此上升,而中国的武器出口也迎来了大幅增长。哥伦比亚、印尼等国家纷纷开始咨询中国的歼-10CE战机,而孟加拉国也有意购买该机型,斯里兰卡则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印度周边的国家开始出现倾斜,印度想要继续维持南亚地区老大的位置,变得愈加困难。虽然印度与美国和欧洲保持紧密的外交关系,购买了F-35和苏-57等先进装备,但由于采购延迟和体系未能建设完成,印度的武器采购之路注定艰难。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已经获得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的六代机也已开始试飞,而美国的六代机则仍停留在PPT阶段。未来,无论印度如何增加装备的数量,只要没有系统的整合,其作战能力仍然会受到极大制约。
面对国内的巨大压力,莫迪政府在议会中不得不开始为空军的短板辩解,并提出改革方案,增加国防预算。然而,印度的声誉已经遭到严重损害,2026年地方选举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乔杜里空军参谋长在退休后也将面临自己职业生涯的低谷。印度的国运,正面临着巨大的拐点——南亚的权力平衡开始倾斜,中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印度正从区域强国的地位滑向三流国家的风险。空军现代化滞后,区域威慑力丧失,未来可能面临更多来自邻国的挑战。这场空战带给印度的警醒不容忽视,这不仅是装备的竞争,更是实战体系的较量。印度如果继续单纯依赖采购,而不加强自己的作战网络,恐怕只能越陷越深。
巴基斯坦在这场冲突中低调而高效地胜利,而印度则高调失败,给所有人上了一课。这场空战不仅刷新了超视距作战的纪录,也展现了现代战争的特征:远程对射、预警指挥主导。双方的交火距离都超过了160公里,而歼-10CE战机能够成功击落印度飞机,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中国武器一向标称射程保守,但这次实战中的表现却远远超出了预期,给全球军事界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空战结束后,印度空军随即举行了大规模的演习,从6月9日到10日,在巴基斯坦南部边境展开了为期两天的空中作战训练。尽管如此,修复损失依然需要时间,卫星图像显示,巴基斯坦的拉希姆亚尔汗空军基地的跑道直到8月5日才重新开放,而印度的一些基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朗普在7月19日再次表示,相信巴基斯坦击落了5架印度飞机,而印巴之间的水资源争端也开始浮出水面,印度洋的航道问题也愈发严峻。
总体来说,这场空战不仅仅是硬件之间的比拼,而是两国作战体系的较量。巴基斯坦的情报链条完整,而印度却在这一关键环节上失了手,最终输得一败涂地。未来,印度要想翻身,必须从根本上着手构建自己的作战体系,而不仅仅是依靠一时的采购。这场冲突,无疑给印度敲响了警钟,也为中国军工提供了一个展示后发优势的机会。巴基斯坦借此稳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