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美国与在也门境内活动的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达成了一项停火协议,这为欧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其在红海地区走出美国军事存在的阴影。此时,欧盟海军司令部正在执行一项名为“阿斯皮德斯行动”(Operation Aspides)的计划,这项任务以恢复红海、印度洋及海湾地区的海上航运为目标,强调的是一种“纯防御性”的用意。
自2023年10月胡塞武装展开袭击的那一刻起,该地区的航运活动便大幅度下降,航运总量锐减了约60%。这一情况对国际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上。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今年7月初,当“魔法海”号(Magic Seas)和“永恒C”号(Eternity C)两艘商业船只遭到了胡塞武装的袭击时,‘阿斯皮德斯行动’几乎未能发挥出任何有效的保护作用。这两艘船在猛烈的炮火中被包围并最终沉没,现场的救援行动只能依靠民间船舶和安保公司的协调进行。‘永恒C’号的运营方向媒体表示,他们曾向‘阿斯皮德斯行动’请求支援,但不幸的是,该行动在事件发生时并未能在附近部署任何舰艇。
资源短缺是此事件背后一个重要的问题。‘阿斯皮德斯行动’于2024年2月启动时,希腊海军少将瓦西利奥斯·格里帕里斯曾经预计,该行动至少需要10艘军舰以及空中支援。然而在胡塞武装最近的攻击事件中,‘阿斯皮德斯行动’实际上只派出了2艘护卫舰和一架直升机。
更棘手的是,该行动还面临着财政困境:欧洲理事会对于其一年的开支仅拨款1700万欧元,约合1980万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在2023年12月主导的‘繁荣卫士行动’(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中,仅仅为补充一种导弹的费用就花费了十倍于此的资金,这项行动正是针对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而开展的。
‘阿斯皮德斯行动’的资金不足实际上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资源的匮乏。欧盟成员国数十年来对于国防开支的抵制,造成了其在应对海上威胁时缺乏必要的舰艇。例如,航空母舰所搭载的舰载机能够执行打击和防空任务,其灵活性远胜于装备火炮和导弹的护卫舰。而在所有欧盟国家中,北约成员国仅拥有3艘航空母舰,而美国则拥有多达11艘。
随着海上威胁的日益增加,欧洲海军因资产稀缺而难以施展。过去的一年内,法国和意大利将其旗舰航空母舰派往印度洋和太平洋,从而使得本地区的海上防卫力量进一步削弱。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可能被分散到其他地区:就在今年5月,欧盟宣布将在黑海设立一个海上安全预警中心,因为俄罗斯在黑海地区持续对乌克兰的海上航运进行威胁,甚至非法运输石油。
此外,制度上的限制让欧盟在迅速应对军事威胁时变得举步维艰。像‘阿斯皮德斯行动’这样的任务需要依靠欧盟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这意味着必须获得27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这种机制使得行动的决策与执行变得缓慢而复杂,紧急情况下很难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尽管很多欧洲国家在探索增加防务预算的方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海军力量不足的问题,势必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以法国即将建造的新航母为例,虽然预计将在2031年动工,但要替换现役的‘戴高乐’号还需等到2038年。防务专家指出,即使其他国家逐步扩充海军力量,这些新建的舰艇投入使用也将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
当前,红海并不是欧盟的当务之急。只要货物仍在流通,部分船只选择了绕远的非洲海岸航线,虽然这条航线不仅提升了航行时间,增加从鹿特丹到新加坡的往返航程达到20天,更使得燃油成本上升了33%;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船只选择冒险经红海航行线上运往苏伊士运河,尽管战争风险保险费用已从两次袭击前几个月的0.2提升到不可估量的金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