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颁奖嘉宾将铜牌轻轻挂到王思雨的脖子上时,这个姑娘忽然猛地抬起头,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般朝天飞溅——你说说,赢了比赛拿了奖牌,怎么会哭得那么撕心裂肺?场边的解说员也被这情景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蹦出一句:“这哪是喜悦的泪水啊……”直到镜头切到她胸前那枚闪亮的铜牌,再联想到上届亚洲杯她绝杀日本队的那激动人心瞬间,大家才忽然明白:她的眼泪里,满载着那些未曾言说的苦楚和伤痛。
说起这场争夺铜牌的比赛,王思雨真的是拼尽了全部的力气。她上场仅16分钟,却打得像是在战场上厮杀似的。每一次拿球,都是饿狼扑食般狂奔冲向韩国队禁区。有一幕我至今难忘,她被两个韩国球员死死夹住,身体几乎被扭成了麻花,仍然奇迹般地将球从缝隙中甩给篮下的张子宇,气得韩国教练在场边狠狠踢翻了矿泉水瓶。比赛统计出来的数字更让人佩服:19分、7个篮板、7次助攻,三项全场最高!这样的表现,谁看了不竖大拇指?但她下场时,膝盖上的护具被汗水浸湿闪闪发亮,她一瘸一拐地走向替补席,拿起毛巾紧紧捂着脸,再也没抬起来。
这时不得不回忆起上届亚洲杯那记绝杀球。那是决赛对阵日本队,最后3秒中国队落后1分,全队都几乎疯狂了。王思雨却如疯魔般从后场冲刺,顶着两名防守球员毅然上篮,球在哨声响起瞬间入网,她立刻被队友按倒在地,大家叠成了“罗汉”。之后的采访中,她笑着说:“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死也要把球投进。”那枚金牌挂在她脖子上时,她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和领奖台上她此刻的神情相比,仿佛换了一个人。
颁奖仪式刚开始时,杨力维站在她身旁,手紧紧握着她的胳膊。国歌响起,王思雨的嘴唇颤抖着,唱到“冒着敌人的炮火”那句时,声音突然哑了。身旁的黄思静轻轻碰了碰她的手,发现她的指关节都捏白了。直到主持人宣布“中国女篮获得季军”时,她猛然抬头——不是望向国旗,也不是看观众,而是直直盯着体育馆的天花板,眼泪刷地一下滑落,顺着下巴滴到铜牌上,“叮咚”一声清脆响起,在静谧的颁奖台上分外清晰。
场边观众席瞬间沸腾。一位穿红T恤的大哥站起来大喊:“思雨别哭!你们是最棒的!”话音刚落,观众席上像回声一样响起一片“加油”。后来刷手机才发现,网友们早已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质疑:“拿了铜牌还哭,是不是太贪心了?”底下立刻有人回怼:“你懂什么!上届她绝杀的时候你在哪?”还有一条点赞过万的评论写道:“这泪水比金牌还珍贵,说明姑娘们还没放弃!”
其实比赛结束前五分钟,就能看出王思雨状态不对劲。当时中国队领先30多分,宫鲁鸣指导挥手示意她下场,她却磨蹭着走到边线,眼神仍紧盯场上。助理教练递水给她,她接过却没喝,反而拧开瓶盖往头上浇,水顺着脸颊流下,没人分清是汗还是泪。暂停时,她蹲在战术板旁,手指在地板上画着什么,凑近一看,竟是一个小小的金牌图案。
说真的,回想半决赛输给日本队的那一球,换谁都会觉得憋屈。最后一节中国队领先5分,王思雨顶着伤冲刺突破,造犯规罚中两球。可随后日本队连中三个三分反超比分。镜头捕捉到她坐在场边,肩膀一抽一抽的模样。队医给她揉腿时,她轻声说:“早知道刚才就该投那个三分。”这句话轻得像叹息,却让旁边的杨舒予眼圈立刻红了。
颁奖结束后,王思雨摘下铜牌塞进包里,反手紧紧抱住泪流满面的杨力维。两个姑娘就在球员通道里静静站着,谁也没说话。后来记者想采访她们,被领队拦住:“让她们静静,这孩子昨天晚上没合眼,枕头都哭湿了。”这句话听得人心头一紧——你想想,一个在赛场上敢于拼杀的姑娘,背后究竟有多强的意志,才会为一场失利折磨自己至此?
如今网上总有人冷嘲热讽,说什么“女篮退步了”“关键时刻掉链子”。但这些人忘了,王思雨手腕上还缠着世界杯留下的老伤;杨力维膝盖里的钢钉还没取出,每次跳投都忍着疼;就连最年轻的张茹,胳膊上的擦伤还没结痂。这群姑娘场上跑的每一步,都是在与伤病较劲、与对手较劲、与所有不看好她们的人较劲。比赛结束时,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举着“王思雨加油”的牌子,在出口等了两个小时。王思雨出来时,小女孩突然哭着喊:“姐姐,明年拿金牌!”王思雨愣了一下,蹲下抱了抱她,轻声说:“一定。”声音虽轻,却如钉子般砸进人心,令人鼻头一酸。
其实,这枚铜牌挂在胸前也许有些沉重,但比铜牌更沉重的,是这些姑娘们心中燃烧的那团火。王思雨的泪水不是认输,而是还没赢够;杨力维的哽咽不是软弱,而是不甘心。正如网友所说:“敢哭的,才敢赢。”下届亚洲杯还有两年时间,届时咱们再看——我敢打赌,王思雨投中绝杀球的那一刻,定会想起今天流过的每一滴泪,因为那些泪水,都在她心里生长成了飞翔的翅膀。
最后想掏心窝地说一句:我们球迷别总盯着奖牌颜色指指点点。看看赛场上那些飞奔的身影,看看领奖台上那些倔强的泪水,就该明白——中国女篮从来没怕过,她们只是,暂时还没赢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