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饰 |
一、中国各朝各代女子服饰发展的原因
1、中国古人的服饰审美意识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
2、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就如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颜色附于某种服饰而获得了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在中国,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过对服饰颜色的相关规定。
3、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也直接影响到了服装的审美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七雄争霸,各自为政,造成了百家争鸣学术论战,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产生了多种的审美主张。譬如在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最为混乱的年代——魏晋,文人意欲进贤又不得,只得自我超脱,除沉迷于酒乐之外,就是在服饰上寻找宣泄,以傲世为荣,故而宽衣大袖,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古代服饰 |
二、中国古代各朝女子服饰的特点
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从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制开始建立,对以后各个历史朝代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春秋战国时期的女子服饰以深衣为主。 深衣是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上衣和下裳连属在一起,上衣下裳分开来裁并在腰节处缝和为一体,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且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然后用腰带系扎,其襟裾随身体缠绕称为曲裾,所以这种深衣叫做曲裾式深衣。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秦汉时期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相传汉朝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以后,十分喜爱穿裙子。有一次,她穿了条云英紫裙,与汉成帝游太液池。鼓乐声中,飞燕翩翩起舞,裙裾飘飘。恰在这时大风突起,她像轻盈的燕子似的被风吹了起来。成帝忙命侍从将她拉住,没想到惊慌之中却拽住了裙子。皇后得救了,而裙子上却被弄出了不少褶皱。可是说来也怪,起了皱的裙子却比先前没有褶皱的更好看了。从此,宫女们竞相效仿,这便是当时的"留仙裙"。]在众多的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为曲裾深衣。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另外,汉代也时兴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但是深衣穿着时包裹身体行动不便,慢慢地被直裾衣服所取代了。女子穿连体的深衣或者分体的襦裙。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汉代女装的式样与男装差别不大。而且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服饰崇尚褒衣博带,有的把裙摆放长,裁剪成三角形,大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有的在肩臂间搭一帔(pei)帛,走起路来大袖翩翩,显得格外飘逸。还来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到了东晋末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
4、隋唐时期(581-907年)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一致,由战乱而波动,经济文明昌盛,服饰的开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出现出一派绝后绚烂的现象。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普通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细长的觉得。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开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隋唐女子好装扮。从宫廷传开的"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严惩,穿时裸露上胸。在这段时期内,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盛唐时期的女俑已由初唐的清秀型向丰腆型转变,反映出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随而妇女服装的衫袖和长裙日渐加宽。由于纺织、刺绣和印染工艺的发展,服装的色彩、纹饰及做工也日益精美华贵。至中晚唐时期,大袖宽衣、多褶阔裙成为时装。虽然数代皇帝多次下诏限制衫袖和裙幅的宽度,却屡禁不止。
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女子着男装是唐朝,尤其是盛唐时期流行的习俗,无论尊卑,皆为时尚。其形象多为头戴幞头或胡帽,身着圆领袖衫,足着乌皮六缝靴,腰系革带,看上去与男子无异。
5、两宋时期(960-1279年)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虽然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宋建立政权的同时,又有一些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他们已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其中党项族妇女多着翻领胡服,领间刺绣精美。而契丹、女真族妇女穿窄袖交领袍衫,长齐足背,都是左衽即从左向右扣,正与汉人相反,所习惯穿用的钓墩传到内地后曾广为流行。
6、元朝时期(1206-1368年)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7、明朝时期(1368-1644年)
贵族妇女服饰都有具体规定,从皇后、皇妃到命妇(嫔妃、受封的贵妇 )皆有冠服。凤冠霞帔是明代妇女的礼服,是后妃在参与祭奠等严重仪式时运用的服饰。整个冠上缀着龙凤,搭配霞帔一同穿著。而明代日常女子服装以衫、裙、袄、褙子、比甲为主。褙子较流行,直领、对襟、小袖为平民之服。另外,一种对襟、无袖,左右两侧开衩的上衣——比甲,在宋元之后渐流行,而在明代成为妇女日常之服。这种比甲从形式上看与隋唐的半臂有着渊源关系,清朝马甲也由此发展而来。
8、清朝时期(1616-1644年)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乾隆帝亦属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识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久。乾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满族妇女平时多穿长袍,下可掩足,右衽,袖口平而较大,袖端,衣襟,衣裾镶有彩色缘边,领有高有低,无领则以围巾绕领;她们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功能性——遮羞、敝体,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了解传统服饰文化,也是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的历史,了解我国的发展,了解世界的脉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