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还叫达达派,达达,达达艺术,达达口号。
1916~1924年在欧美许多城市兴起的一种虚无主义艺术运动。是战后欧洲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厌倦战争、彷徨、失望以及在艺术上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崇拜虚无主义的精神产物。其创作方法主要通过照片剪接或与纸片、抹布拼贴,去追求艺术表现的偶然性。作品怪诞奇特,令人惊惑不解。法国画家马塞尔·杜尚是达达主义的先驱和领袖。达达主义存在时间虽短,但对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达达主义艺术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艺术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达达主义代表作《波兰骑士》)
达达一词的来源
达达主义艺术,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队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达达主义的兴起来源于一些流亡的艺术家:他们有着强烈的愤世嫉俗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遭到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他们的内心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出现在瑞士的苏黎世。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国的青年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其中有德国的雨果·巴尔(1886-1927年)、汉斯·里赫特尔(1888-1976年)和理查德·胡森贝克(1890-1963年);有法国人汉斯·阿尔浦(1887-1966年);还有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坦·扎拉和马塞尔·扬科以及一些其他国籍的艺术家。
这些流亡的艺术家们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在他们中间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要组织起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理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于1916年2月举行成立大会时,歌唱家罗瓦夫人随意在法文字典中发现“达达”一词,意即孩子不明确的呀语,没有什么意义,人们认为这个名称很怪诞有趣,用着他们团体名称很好,不久他们发表了达达宣言,大意是:
“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我们所视为神圣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
“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
“达达的反感,
消灭记忆:达达
消灭考古:达达
消灭未来:达达
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
上帝,立刻的,自然性的产品。”
这种运动的背景,是普遍的社会的不安,战争狂热和战争本身,以及俄国革命,达达主义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他们全力摇撼资产阶级(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应付战争责任),而且他们准备在恐怖的想象范围内运用任何手段——用垃圾制造绘画(拼贴画),或者把酒瓶架或小便盆之类的东西抬到艺术的高贵地位。”
达达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马塞尔·杜尚(1887-1968年)和马克斯·恩斯特。
(《青春期》马克斯·恩斯特)
(马克斯·恩斯特)
马克斯·恩斯特——“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他在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均居于主导地位。
1919至1921年,恩斯特创作了达达主义的物件拼贴画、素描以及照片镶嵌画作品。他同让·阿尔普和约翰内斯·巴尔盖德共同创作出一种“集体拼贴法”,预示出了所谓的“优美的尸体”。1920年,他遇到了保罗·艾吕雅,并为后者的诗歌创作了插图,并将未来的超现实主义者们搬上了画布《在朋友的会面中》。
(《荒野的拿破仑》马克斯·恩斯特)
(《自行车轮子》马克斯·恩斯特)
恩斯特首先在波恩接触到了艺术,然后在科隆参加了达达主义运动,又在巴黎投身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洪流。其独特的观念和对幻觉的追求,扩展了新的美感形式。他创作过各种理性与非理性、寓意与隐喻题材的作品,作品的标题与内容或相符或相悖:超现实的动物、人体、类人体、形体的全景直观以及陆地和天空的形态。
(《人不知其所以然》马克斯·恩斯特)
恩斯特于1925年发明了拓印法(Frottage),即用名墨棒的纸在有纹理的表面摩擦,拓出木头纹路、布纱经纬、树叶脉络等各种图案。他认为这能够将创作者的主动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因而是“以‘自动写作’一名为人所知的那种东西的真正等同者”。在《超越绘画》一书中,他这样描述,“我兴奋地盯着地板上经过成千次擦洗后挖出的条条沟沟,一种着魔似的感觉打动了我。之后,我决定研究这着魔感觉的象征意义,并且为了帮助我的沉思默想和创造幻觉的能力,我在木板上面随意放上印上石墨的纸片,作为一组素描。细心凝视这样作成的素描……我为我的视觉能力的突然变化和一个叠一个交搭形成的矛盾形象的一连串幻象所震惊。”
(马塞尔·杜尚作品)
(马塞尔·杜尚)
马塞尔·杜尚——他是一位法国艺术家,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
马塞尔·杜尚 ,纽约达达主义的团体的核心人物。出生于法国,1954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马塞尔·杜尚作品集)
(马塞尔·杜尚作品)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但其实杜尚不属于任何帮派,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真正心灵的自由。)
在历史上,马塞尔·杜尚一直是一位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称他是严谨认真的艺术家,是20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是现代艺术的守护神;也有人称他是高雅艺术的嘲弄者,是艺术花篮中的一条毒蛇,是毁灭美的恶魔。
《下楼的裸女》
在1912年送至巴黎一个立体派组织主办的展览上因为被认为带有未来主义思想而被立体主义者们拒绝展出。这导致了杜尚和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因为马塞尔·杜尚发现所谓新锐艺术家依然没抛弃旧的思想,为一己私利拉帮结派。杜尚决定自由的去创作,不背负过多的负担。
《蒙娜丽莎》
曾让马塞尔·杜尚声名狼藉的作品是他重画过的《蒙娜丽莎》。1917年,他在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上,用铅笔画上山羊胡子,并且在下面写上"L·H·O·O·Q"(读作Elleachaudaucul,意为"她的屁股热烘烘")。这一对待“经典名作”的态度立刻遭到了传统艺术卫道士们的大力抨击。然而,杜尚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师”的作品?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杜尚重画过的《蒙娜丽莎》另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这也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另辟一条路,70、80年代有许多艺术家用重画的方式来进行创作。
所以杜尚的意义在于,他对艺术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促使我们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整个艺术史和艺术品。而他的现成品艺术也突出了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她的作品名称,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又名:《L.H.O.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