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梦改》设计师吕晶晶,这次他唤醒了一个空心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梦改》第三季第十三期迎来了收官之作。这一次,节目组携手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教授,来到村寨风貌和民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贵州板万村,聚焦乡村命运、关注留守儿童,共同守护这片“最后的布依家园”。

  

  我觉得这种村落的改造,一定是把自己放在和村里的村民一样的位置来考虑问题,以一个村里人的身份,去考虑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更有效一些。你不能把一个建筑师个人的想法强加到这个村子里面来。我们只是说,可能我们对于未来的这种判断,可能更有预见性。这个村子不需要奇奇怪怪的建筑,我们要做的是,把村子传统的好的东西,以一种现代的方式去延续它。可能建筑师在这种改造里面更像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而不是沉浸在某一件作品之中。——设计师吕品晶

Part1:关于板万村的故事(改造前)

  板万,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地处偏远,这里完整地保留着许多布依族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今天的故事,也将在这里展开。

  

  

  

  

  这座依山就势的小山村,拥有着布依族传统村寨的典型面貌,村中人口也以布依族为主。除了从事水稻、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放牧牛羊、养殖家畜,乃至酿酒、织布,这些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仍在这里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而每到节庆,传统的八音作唱、哑面戏等表演,也仍然是这里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板万村中心小学状况

  

  板万村地处贵州、云南和广西三省交界、重重叠叠的大山深处。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繁,这条通向山村的路也显得崎岖不堪。板万村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们绝大多数都从来没走出过村子,在他们的概念当中,外面的世界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对于这样的留守村,人们习惯地称呼为是空心村。

  

  板万村中心小学位于村口的位置,是一幢三层砖混建筑。作为一座小学,这里的教室、设施都非常陈旧,食堂、卫生间也非常的简陋,学校条件比较差,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的生源流失,情况亟待改善。

  

  板万村中心小学的校长李荣献在这个学校坚守了二十六年,从师范毕业就分配到这个学校。

  

  板万村中心小学规模不大,一共6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这座当年靠着村民们的集体力量修建起来的小学,如今已经显露出岁月剥蚀的痕迹。虽然条件比较简陋,可村里的孩子们就像当年的李荣献一样,在大山里无忧无虑地长大,接受着现代教育和自己民族文化的双重熏陶。

※民居状况

  板万村的民居主要包括穿斗式木结构的传统建筑、新建的砖房民居、个性的醒目新建筑为主。

01传统建筑

  

  

  

  板万村的布依族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普遍依山就势,分为三层:底层为借山势而形成的架空空间,多用于养殖家畜;中间层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分为堂屋、火塘兼厨房,以及卧室。第三层结构则普遍是半开放空间,用于风干和储存粮食。

  

  

  

  这种建筑形式与自然相结合,在以前还是属于相对比较合理的方式,但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房屋采光较差,漏风也比较严重。楼下的地方养牲畜,然后楼上住人,是很不卫生的。没有基础卫生设施,做饭取暖,都依靠传统的火塘,烟熏日久,整个建筑内部都熏得黑黑的,对人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02新建砖房

  

  无论生活质量如何,村民们似乎都非常热衷于废弃传统的吊脚楼,而改砌起新的砖房。

  

  房子很大,但是空间堆满了各种杂物,缺少良好的空间的整理。对于乡村的建房,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可能是出去打工一段时间挣一点钱,就盖一点,所以他们缺乏对于整个居住空间的系统性规划。

  

  

  他们的房子一般都建得蛮大的,但是空间里却缺少家具,收纳空间主要靠地面。我们会发现地面上堆满了各种物件,缺乏好的收纳的方式。 我们也是在想怎么能够把家庭的生活能够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作整理。

03醒目的新建筑

  

  一些建筑和村子的地域性特点完全不相干的风格。主人很自豪,认为自己是村子里第一个建起洋房的家庭,把从江苏太仓打工时看到的建筑形式照搬过来。村民也许觉得自己建一个现代的、不同的建筑,但是从村子整个风貌来看,是非常不协调的一个形式。

04污水问题

  

  原来基本上没有污水处理的设施,即使是原来做过一些化粪池、沼气池,但是由于使用习惯的问题,包括认识的能力,都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

Part2:苏醒的村庄(改造后)

  设计师吕品晶希望通过对村庄的整体改造,去激活那些濒临消失的、他们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扶正、修葺,既修旧如旧,保留传统风貌,又通路挖渠,提升生活品质。经过艰难施工,克服重重波折之后,板万这座曾经走向凋敝荒芜的村寨,逐渐苏醒过来,绽放出朴素而迷人的魅力。

※板万梦想家小学

  

  

  板万村中心小学是乡村重点改造之一,传统习俗和文化的传承要从小做起的,要让孩子们从小对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对他的民族性有一种认同。

  

  

  

  11月15日是板万梦想家小学落成典礼,村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穿起了布依族的传统盛装,演奏着独特的民族乐器,欢迎着为这次村落与学校改造做出贡献的人们。

  

  

  随着最后一根主梁的落定完成,板万梦想家小学的整体改造基本竣工。

  

  宽敞、明亮的新教室,自动化的投影设施与崭新的课座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更为现代化的学习场所。

  

  在学校的二楼新增加出来的图书馆,有着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以及通透的环境,用彩色积木造型拼成的书架,放置了各种儿童读物,这里以后将成为孩子们学习、娱乐、玩耍的最佳场所。

  

  

  在新落成的学校图书馆里,建筑师吕品晶与孩子们一起把手掌印印在了希望之树上,代表着大家对这片山村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这个明亮、宽敞的图书室,也让孩子们多了更多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十六年前李荣献回到山村小学的时候,给孩子们更优良的环境,就成为了他的一个梦想。如今,看着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梦想终于实现了。留守儿童之家为孩子与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一楼新增出来的学生餐厅,干净、整洁。孩子们以后再也不用在校园露天吃饭了。

※民族文化博物馆

  

  布依戏、八音坐唱等等布依族的这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场所,通过这样一些公共性的空间,去为他们文化的传承提供场所。

  

  

  板万村中心小学除了是学校之外,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建筑师吕品晶为板万村打造了一个布依民族文化博物馆。

  

  

  

  在一楼的这个博物馆中陈列了布依民族几百年传承下来独特的生活器皿。此外,还展示了布依族人日常使用的农耕用具,以及传统织布机等,让孩子们学习、继承布依族的传统文化。

※织布房

  

  设计师希望改造能够激活他们传统文化的物质性空间,比如说锦绣坊,就是他们织布、刺绣、染织的空间。

  

  

  为了保留布依族的传统的织布工艺,建筑师吕品晶利用一座原本废弃的吊脚楼,重新打造出了村中的锦绣坊。锦绣坊一楼被设计成了织布的染房。二楼的空间成了布依族展示传统织布和刺绣工艺的场所,也是村民们交流织布技艺的地点。传统的布依族织布技术也将在这个锦绣房中继续传承下去。

※家庭改造案例

  设计师选择传统民居之吊脚楼(酿酒人家)、新建砖房(留守儿童的家)作为改造示范案例,也是希望给整村居民提供一些示范,怎样把空间整理得更有秩序,更加适应像对高品质的生活。

01酿酒人家

  

改造前平面图

  

改造前平面图

  

改造前平面图

  

改造后平面图

  

改造后平面图

  

改造后平面图

  

改造后平面图

  对于善于酿酒的李金行一家,除了对木结构进行基础修复外,建筑师吕品晶还兼顾生产和生活,对室内重新进行了布局。

  

  

  

  

  

  

  

  夫妻俩与孩子们的房间现在变得宽敞、明亮、整齐。

  

  

  

  建筑师吕品晶在酿酒人家既保留了布依族传统的火塘,还增设了现代化的厨房与卫生间,提高了全家人的生活品质。

  

  

  

  

  吊脚楼原本用来养猪的底楼空间被打造成为酒窖和储藏室,解决了一家人之前没有足够储藏空间的烦恼。

  

  酿酒坊的户外,还特别增加了木制的观景平台,让一家人有了休憩、放松的场所。

02新建砖房

  

  新式砖房的改造也已完成,建筑师吕品晶把原有的砖墙重新修葺成了传统夯土墙。

  

  

  

  

  

  建筑师房间一侧的墙面挂满了何舒婷的各类奖状以及她和家人的合影,增加了温馨的气氛。

  

  

  一楼的书桌紧靠着窗户拥有最好的采光,小阁楼则是何舒婷单独的空间,精巧别致。

  

  对于何舒婷与奶奶房间的改造,建筑师吕品晶特别利用层高优势,请木工师傅用传统手法,打造了一间复合式的温馨房间。

  

  

  而对于最重要的厨卫问题,在这次的改造中,吕品晶特别为这个家增建了厨房和卫生间,安装上了现代化的蹲厕与淋浴设备。

※土陶窑

  

  

  何彪,是近年来村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他两年前从景德镇陶瓷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想要做些什么,却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吕品晶希望利用何彪的陶瓷技艺和网络知识,开发土陶产品,帮助这位回乡大学生走出一条创业之路。为此,他特地邀请老师傅,利用何标家早已废弃的沼气池,修建起了一座土陶窑。

※污水处理

  

  用分户处理的方式,用生物、生化的方式来处理污水,排放到自然水体,或者回用到灌溉中去。是一种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式。

※整体

  设计师觉得传统村落需要一种整体、统一、协调的村庄整体形象,对于村子风貌的一种整治,不仅仅是满足外来人观光的需要,也是提升村民的居住生活品质,让他们对于自己村庄的建筑形态、风貌所蕴含的那种民族的特点、特色,有一种更好的认同。

Part3:与设计师对话

  

  设计师吕品晶

  【设计师简介】

  吕品晶,1966年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硕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丹麦奥胡斯建筑学院荣誉教授。

  Q:这里这么偏僻,改造和开发有现实意义吗?

  A:其实这个问题,当时县里领导也这么问过。正是因为它比较偏远,它保持了比较淳朴、原始的布依族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这些我觉得都是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也是特别值得保护和传承的地方。

  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么偏僻的地方,而且有很多青壮年已经外出打工了,这样一个逐渐在衰退的村庄,值不值得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我想虽然它是偏僻的地方,但是从近期的角度考虑,可能对于整个区域的带动范围会越大,政府所做的事情,可能惠及的百姓会更多,面会更大。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这个村庄是一个布依民族风情保存得比较好的地方,正是因为它偏僻,所以它保存得比较完好。无论是村庄的结构,还是建筑的形态,还是生活的习俗,还是它蕴含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手工技艺,等等,都是非常原汁原味地保存在这里。如果我们任由它衰退下去,很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就失去了一个载体,我觉得现在来做这一个事情还是非常及时的,如果做好了,可以把布依文化,能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乡村,得到继续的延续。同时我觉得旅游,也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Q:吕老师之前在万峰林等地也都做过一些乡村改造,听说吕老师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自己不是特别满意,为什么?

  A: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是有相应的尺度的,有比例的,它也相应的有空间的容量,就是在这样的空间里面适合多少建筑的存在,这个建筑是什么样的尺度关系。我觉得原来的传统村落是在和自然的非常融合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所有的尺度都是根据自然的、生态的这样一种关系来确定他的人工造物的尺度。现在由于人的建造技术也高了,可以盖更高、更大的房子,其实是在打破原来人和自然这样一种非常融洽、非常有机的平衡。这个可能就会带来对自然景观的、生态上的一种破坏。

  Q:您恢复了锦绣坊、酿酒坊、还有烧土陶窑的地方,我知道吕老师的想法是能够让年轻人重新回到家乡,进行家乡的改造,但是您觉得未来城市化的发展,难道不就是不断地吸引青壮年去城市,他逐渐会离开的。你这些设计只是一个艺术家的爱好,是你对于这些古物的欣赏,但是很多人就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A:村民喜欢不喜欢,决定于这些能不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利益。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的话,当他们从织布、酿酒、制陶,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手工技艺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去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现在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去引导他们做这样的事情。

  Q:很多人觉得村庄的衰败是一种必然,衰败就让它衰败,再怎么改造也改变不了。

  A:城市化是一个必然的进程,但是乡村也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有人去关注,去保护。目前可能从城市化的角度,从农民进城的角度,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个我觉得也正常,但是这种变化不是一种自然的、有机的变化,它是一种机械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乡村的危害特别大,我觉得快速城市化造成了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但是一旦我们经过了这个过程,完成了快速城市化以后,我们再反思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后悔,我们当时为什么不去做一些保护的工作。我希望就是能够在这个阶段能够去做这样一些事情,而不是为以后留下遗憾。

  Q:相信村庄改造后效果一定很好,但是现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把村民迁出,把乡村留给旅游者,有很多民宿屋主是不在里面住的,很多地方民宿是把整个镇都空出来,这是一个方向。还有我听吕老师你的意思,是希望村民还继续在这里居住。哪种方式会更好?

  A:我希望原住民能够留下来。我不希望以后住在这个村子里的人都是演员,都是在这儿做表演。他是真正把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留存下来的文化真实地展现出来,而不是一些工作人员在这儿做一些民族文化的表演。我觉得这个村子有这样的条件,要帮助他们既改善他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还能把他们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Q:有人怀疑这里毕竟地处偏远,人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您做的改造也许在您来看是件艺术作品,但是从村民的生活习惯来说,也许过一年两年再回来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您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A:当然有。我觉得这种担心就是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帮助他们找到了增加收入的办法,或者说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一些生活品质的提升。这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我们做的工作是一个引子,一个开始,通过我们做的工作,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个地方,关注了以后,可能更多资源、相应的各个部门,能对这个地方进行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发展更多的他们能够做的东西,比如传统技艺产品的开发。

  Q:改造不容易,村民是不是不都愿意改造?比如有瓷砖的新房子。

  A:是有这样的情况,户数不多。村子100多户,大概三分之一是用外面打工挣的一点钱,把外面的一些建筑风格带进来了,我是希望村庄的建筑风貌更加协调,但是这也是村民自愿的行为。我们也通过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我们的设计人员和他们进行沟通,征得他们的同意才进行改造,不同意我们肯定是不能动的。我们是要充分尊重居住者的意愿的,我们也希望通过改造,实际上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呈现出他们家庭的一种面貌,应该是他们引以自豪的民族特色的东西。另外我们的改建不仅仅是外形上的改变,我们的改变对于他们的建筑舒适性的提升和建筑空间的增加,都有好处。比如内部空间的改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示范性的改造,从更好的利用家里空间等角度,来帮助他们提升生活品质和生活空间。村民现在总是盖大房子,但是对建筑空间的利用、家具、材料的选择,舒适性的追求,我觉得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这里随便找一个大房子去看,基本没有家具,所有的储存空间都是地面。那再多的房间,都不够你这样放东西。所以这样一个生活方式,一个更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为重要,我们做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够做一点示范,村子里很多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挣了钱回来盖自己的房子,他们只关注房子的大小,高度,一个建得比一个高。比如说在江苏太仓打工,他就觉得太仓的房子比较好,就搬过来在山上建了这个房子,我觉得这个对于这样的村落来说是比较糟糕的,它破坏了整个村子的环境。我希望他们能够了解的就是,他们传统的布依族建筑风格,同样也是非常优秀的建筑风格。他们应该是从自己传统的优秀建筑品格里面,去吸收营养,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建筑风格,他们应该要有自信。所以这里是要强调地域性,强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的这样一个建造环境,强调他们千百年来这种布依族的民族文化传承的这样一些建筑风貌,建筑元素,只有把这些东西强化出来,那么这些地方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就会得到加强,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我觉得这样的传统村落,我们要把它的历史沧桑感充分地展示出来,我们在修缮、加固过程中,都是要充分尊重原来的形制、材料、做法和工艺。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在内部空间还会做相应的改善。生活方式无所谓优劣,我觉得这个地方有它的值得外人尊重的地方, 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去尊重他们,也希望他们有更加自信、自强的态度。

  Q:您做改造的时候,有很多材料是就地取材的。

  A:我告诉施工队,能用当地的材料就尽量用当地的材料。我觉得不光是经济上的考虑,它同样也是一种生态理念上的考虑。

  Q:重点改造学校,不缺地方,为什么要加一个建筑体?

  A:学校缺地方。它原本只有六个教室,还缺两个教室,没有图书室、没有实验室,没有食堂,没有餐厅和厕所。所以小孩在上学的时候就特别不方便,比如说要风吹日晒地到厨房去打饭,上个厕所要走得很远。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在小学改造的时候增加的功能。其实功能缺得很多。

  Q:一个好的设计师,让你看到的不仅是艺术风格的展示,其实你更多改善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A:我觉得在这个村庄的改造中,可能这个技巧的东西不重要,设计的技巧、建造的技巧可能都不是很重要。如何把一个村庄作为生命体,如何让它重新恢复活力,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Q:所以您强调叫乡村复兴,而不叫乡村改造。

  A:是这样。乡村复兴是在一个濒临消逝的状况下,如何让它重新焕发活力。

fashion.sohu.com true 太平洋家居网mp https://fashion.sohu.com/20161123/n473976169.shtml report 20696 《梦改》第三季第十三期迎来了收官之作。这一次,节目组携手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教授,来到村寨风貌和民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贵州板万村,聚焦乡村命运、关注留守儿童
阅读(0) 举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牛尔

牛尔

台湾知名美容专家,美容教父,“牛尔娜露可NARUKO”品牌创始人。

kevin凯文老师

kevin凯文老师

台湾著名造型师,《美丽俏佳人》主讲老师,被业界称为亚洲美容天王!

Patrick李云涛

Patrick李云涛

国际著名造型专家,殿堂级整体形象顾问,意大利KOEFIA国际学院教授。

秦彬MUKO

秦彬MUKO

美肤疗养专家/芳疗专家-秦彬老师,《我最想要的美丽书》作者。

反派学院

反派学院

中央圣马丁学院独家视频栏目,和鬼才设计师学作魅力大反派。

时装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时装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时装传媒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综合出版传媒集团,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