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许知远 | 其实,我比他们镇定得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小众的偶像许知远这一次成为大众的话题,是因为《十三邀》—— 一档视频网站的访谈节目。“带着偏见出发”的许知远必然不会将它做成另一款心灵鸡汤,十三个人切片社会,多元化的对撞试图捕捉社会变化的临界点。一个反娱乐、反电视的访谈节目,就这样,单集点击率突破了2000万。

许知远有多重身份: 作家, 出版人, 老派的青年知识分子, “ 勉强的商人” …… 如果硬把他做一个归类,也许可以归于理想主义者。许知远进入文艺青年视野,是因为24岁那年的作品《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自此,悲情、焦虑的人文形象将他定格。他自认只是小众的偶像。他进入大众视野,很大程度是缘于一篇讨伐大众偶像韩寒的檄文。

他将韩寒掀起的狂热,定义为庸众的胜利、民族的失败,“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说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而韩寒的文章在许知远看来,是如此浅显直白;嘲讽式的挑衅之下,绝不真正越雷池一步——“高逼格”的精英姿态必然遭遇“庸众”的围剿,阵仗如同农村包围城市。

而在“高逼格”的名利场上,许知远也不吝砸场子。一个青年领袖颁奖活动,一切在宾主祥和的氛围中进行着,直到许知远上台领奖:“活动太冗长了,我好几次都想走。看到大家对娱乐、对明星那种发自内心的追求,对世界完全没有个体精神和审美,沉迷在肤浅的大众狂欢里……我觉得很可悲。”——在这个重实利而轻理想的时代,理想主义者多少会显得不合时宜。

但若把许知远界定为纯粹不染俗世的理想主义者,也不确切。文人的身份之外, 他也创业。单向空间就是他的商业涉猎之一。他已经成为了其标志性的灵魂人物。当然,他不算是一个优秀的商人。前身“单向街书店”在许知远等文人的经营下,曾举步维艰。

据说因房租问题,几番辗转。其中一间分店搬迁至彼时人气还未大涨的朝阳大悦城后,最初落户于一个边缘位置,书香浓郁曲高和寡;之后单向街书店由更谙商业的合作伙伴运营,改头换面,更名单向空间,依托文化发展商业,人气大涨,并衍生出“微在”、“单读”等一系列子品牌。但是,一系列商业实验也让许知远遭受非议。

而一直在文字背后发声的小众偶像许知远,竟也走进大众视频平台,入主访谈类节目《十三邀》,与一众具有大众知名度的大V对话。有人讽刺他这一“入世”举动:不是看不起庸众吗?干吗做这种大众的节目?但许知远说,不在乎谁在收看,如何评说,他只是单纯对于交流感兴趣。

若干期节目下来,你会发现,愤怒和焦虑的许知远,缓和了不少。他仍在发出与这个“反智”时代抗争的声音;同时,他也平静地接受其他的表达,不急于反驳,不强求被接受。

许知远说,不在乎谁在收看,如何评说,他只是单纯对于交流感兴趣

  这种与人与事的抗争与融合,小到与他的几番交道中也感受深刻。第一次交道,为采访。分明在见面之前就告知了他采访的主题,他却在见面时,孩子气地嘟囔:我对这个话题其实不感兴趣。第二次交道,为拍摄。电话中他表达着对于拍摄的不情愿,又纠结地答应了拍摄。应约到达拍摄现场,对于造型和风格表达着不适应,对于拍摄换景表现出不耐烦。

  终于在他又一句“我真是不想拍”的抱怨后,编辑愠怒着回应:我还不想拍你呢。众人担心着现场火药一触即发,许知远却笑了:这编辑还挺逗,直接说不想拍我。哈哈……此后,他一直乖乖地配合直到结束,不时地瞅瞅刚才怼他的编辑,露出促狭的笑容。当晚收到许知远一个道歉短信。

  于是回复他:对于你这个有大情怀的文人,我们就原谅你的小瑕疵吧。两年后,有了这第三次交道。他的拧巴好像少了,拍摄时少了抱怨,大多数时候一言不发地配合,只是仍能捕捉到他不易察觉的苦涩微笑,以及努力抑制的不胜其烦。

|当小众偶像碰上大众媒介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看待世界的,如果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的方式。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作家,试图捕捉时代的精神,却又常常厌恶时代的流行情绪;我是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努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又不完全相信商业的逻辑。我对这个过分娱乐化、浅薄的时代心怀不满,希望打破大家思维中的惯性。我也想了解这个迅速变迁的世界新的动力、新的情绪与人们的内心世界。我会带着我的偏见出发,等着我的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

——许知远

  

mu:之前您主要在大众的视线背后表达自己,现在主持大众类的网络访谈节目《十三邀》,是您主动的选择吗?

| 许知远:我比较信任这个视频的搭档;我也没做过这个事情,好奇,就试一试。肯定是跟我个人喜好有直接关系我才做这个事情。我喜欢采访,我对别人的故事感兴趣。

mu:您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说,自己做节目是带着偏见出发的。别的访谈节目大都是打温情牌,无关痛痒,您还带着矫正一些东西的愿望吗?

| 许知远:我没想这些。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在看待这个世界,需要修正我们的成见。说自己客观那都是假的吧。我没见过。我们不是上帝,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来看世界。

mu:您从对话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开始,到微博女王姚晨,再到几乎被封神的李安……您感受最深的是哪一期?

| 许知远:二次元吧。还有叶准(咏春拳宗师叶问之子)。都是非常陌生的世界。

mu:您一直被视为一个传统文人,与二次元新人类,感觉完全是南辕北辙的思路。采访之后,什么感受?

| 许知远:做完后也只是懂了一点儿皮毛。我其实没有那么多质疑。态度是混合的,你理解了他们一些行为,同时有的地方觉得有一些问题。重要的是,我需要感知这个时代。

mu:您采访李安的时候,他反复地说:我好像见过你,你是一个评论家吗?可是您为何都避而不答?

| 许知远:我是一个采访者,干吗要别人注意我呢,没有这个欲望。

mu:在您和李安的对话中,能看出你们个性差异蛮大的。他总是表现出非常平和,您时常会表现出个性的焦虑和纠结。他一直在说,他在家就是做伙夫和被太太数落;而您一直在追问,他一定有冲突、激烈的一面,才会有那样的创作灵感……

| 许知远:不同的人碰撞才有意思。他肯定有激烈和紧张的一面吧,只是不知道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来。他是一个平衡感很强的人,知道怎么维持这种平衡。而且,他凭什么告诉我呢?那么一个陌生人。

mu:所以交流不够尽兴就戛然而止了?

| 许知远:当然了,怎么能要求一个跟你不熟悉的人对你敞开心扉呢?必然会这样。我也是一个害羞的人,受不了不熟悉的状态。采访的时间不长,害羞过程就会去掉,会有很多尴尬的时候。喝酒可能就好了。

mu:您采访了娱乐明星姚晨。您曾说过对这个过分浅薄的娱乐化时代心怀不满。当您对话姚晨所代表的大众娱乐生态,观众其实是期待您的解剖的。但是感觉好像你们彼此不适应对方的逻辑,后来您似乎被拉入了她的话语体系,越来越少凌厉的追问,更多是去配合她叙述一些琐细的情节?

|许知远:那让我怎么办呢?去批评她吗?采访可以有很多方式,针对她反驳她不是我的方式啊。为什么不对别人的生活感兴趣呢?不是所有东西都要拿手术刀解剖的。感受就好了。

mu:那么做了这么多期《十三邀》,您感受到了些什么?

|许知远:我对通过视觉来表达一个事物的叙事更感兴趣了。以前都是语言叙事;我的耐心也增加了一些。但对我的价值观不会有太大影响,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几期节目就把我价值观改变了?不可能。

mu:节目的反馈如何?

|许知远:结果不坏吧。应该算是去年网络视频节目很好的一个。一集点击率2000万,腾讯之前的期待是三集5000万。节目的副产品我不是很感兴趣。我的乐趣是对话本身。

mu:《十三邀》和《奇葩说》都被视为观点输出的节目。您怎么看?

|许知远:我对思想本身感兴趣;他们是娱乐节目,是对信息和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感兴趣。

mu:以前大家觉得您是小众的偶像,现在走向大众了吗?

|许知远:还是小众。我24岁出第一本书,一直如此。

  与姚晨对话的那一期,许知远与姚晨走过街头引来一路关注,他表现出不舒服与不适应。其后化妆师对许知远化妆说:你的这个定位开始改变,形象走向了偶像型。现在是文化的偶像,未来是全方位的偶像。许知远回应:别吓我,那就是这个人堕落的开始,就完蛋了——这多少可见许知远对于普遍意义上大众明星的态度。

|当理想主义者许知远过招实用主义者罗振宇

  

  许知远对话罗振宇曾引起很大的关注和讨论。精英知识分子和售卖快餐文化的大众文化“教父”,二人的交流被视为一场立场对立且高智慧的对决,其间暗流涌动。

  许知远:你有没有担心对知识的很多再次表述和传达,把知识变得过分实用化?人生从来不会如此嘛!

  罗振宇:人生从来如此。

  罗振宇: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在追逐效率。

  许知远:效率很多时候会妨碍认知。

  罗振宇:那是他们认知不够。

  罗振宇:我是挺可怜那些唱挽歌的人。就是你怎么还能那么浪费生命呢?

  许知远:好吧,我就是那个唱挽歌的人。

mu:《十三邀》里第一期,您对话罗振宇,这似乎是一场理想主义者与实用主义者的交锋。你们价值观相异,但有人感慨,许知远没有实现对罗振宇的碾压。

| 许知远:可是,我为什么要碾压呢?我们哪个人都没有占到上风啊。作为访问者,这不是一场辩论赛。我只是让别人说话,我只是一个采访者的身份,为什么要和别人争辩呢?

mu:罗振宇的知识胶囊和您的深度阅读,二者价值观是冲突的。

| 许知远:这是一个采访的关系,你要让对方说出更多的东西。我表达的话,脱口秀就好了。我不是想输出给大众什么,我只是对此有好奇心。当然我的态度会在过程中表现出来。但大众从中理解到什么,是自己的选择,我没有那么强烈的表达诉求。

mu:一直以来,您对于这个时代的种种有着强烈的表达诉求和使命感,当您有了更大众的表达平台,只是做一个宽容的倾听者吗?

| 许知远:使命感是好奇心的延续,不能压迫好奇心。每个人首先是自我发现,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那是潜移默化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你带着强烈的意愿要说教。当然,我做这个事情本身也给观众带来看待事物的一个角度,这不是知识分子的职责吗?如果我做的是一档娱乐节目,那可能就真的

可以批评我了。

mu:您理解的知识胶囊是什么?

| 许知远:把知识变得似乎有逻辑性,有明确的实用性,有抵达的某种方式,非常清晰化。但我觉得知识一定是充满内在冲突的,充满未知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很难变成一个胶囊。麦当劳也好吃,但那不是高级的东西。你会知道有更好吃的东西。知识胶囊也给人带来启发性,但是那不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

mu:访谈之前,罗振宇曾说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他完整地表达他的商业逻辑了。他说了那么多,说服您了吗?

| 许知远:让我更理解他的一些选择,但是说服不了我。

访谈之后,许知远这样评价罗振宇:“他从他的声音中表现出,他是那么一个精确的、确定的、无所不知的人,但他的内心深处真的那么确定吗?”而罗振宇说:我知道你为什么会成为那个唱挽歌的人,因为我们在彼此不同的价值观世界中尝到了甜头。

实用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都看重价值,但前者看重的是实用价值,后者看重的是精神价值。前者只问对生存有没有用,后者却要追问生存的意义。“许知远是矛盾的,有对老罗商业上成功的佩服,也有知识精英对商业化的厌弃。但是他还在坚持对这个不那么好的时代的退后审视。”也许如老罗所说,他还在他的世界尝到甜头。

| 当悲悯主义者许知远遇上享乐主义者蔡澜

许知远以一种悲情的姿态审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而“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却是以看破红尘的姿态笑对生活,他被称为当代的李渔。到底应该以哪一种态度面对这个时代?终究没有定论。许知远反复追问: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蔡澜总是哈哈一笑,避而不答,或者只说:你不要想太多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人文情怀,与享乐主义之间怎么完成平衡呢?

蔡澜:吃吃喝喝就能完成平衡。

蔡澜:一个人如果可以改变的话,我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但我认为我改变不了,所以我就逃避了,吃吃喝喝也是一种逃避。

许知远:在这个时代可能无法解决,但可以解决一部分。

蔡澜:解决不了。再过一阵子你会同意我的看法。

  

mu:您和您采访过的人身上都有强烈的焦虑感,所以您想要在标榜活得开心的蔡澜身上寻找答案?但好像拳头打进了棉花里……

| 许知远: 他说过他把悲伤都锁进保险箱里,也许同样沉重。每个人对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吧。

mu:您就像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野蛮人”,他来到那个高科技统治一切,催眠教育、唆麻解忧的高度稳定、“和谐”的社会,痛苦不堪。对有的人而言,没有痛苦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 许知远:当然了,人性是丰富而压抑的。

mu:为什么要追求所谓人生的意义呢?有的人说:如果不追求这些,“美丽新世界”也挺好的啊,稳定、满足……

| 许知远:我当然不接受了,这是对人性的侮辱啊,对人的高贵性的侮辱!人不能够像动物一样生活啊, 你所有的需求被满足,被量化地满足——这是机械化、动物性的生活。人的生活必然充满了冲突。

mu:很多文艺青年人到中年都走上了灵修之路,追求内心的平和。可是您一直不放弃愤怒?

| 许知远:平和与冲突是共存的。没有冲突怎么理解平和呢?你看现在这个雾霾天,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人本来就是矛盾的。

mu:您哪种状态更多?

| 许知远:都多。所谓的正面的人,想过平静生活的人,其实他们在这个时代是特别慌乱的,内心被各种焦虑充斥。我在强调我的冲突,但其实我比他们都镇定得多。

mu:世俗会困扰到您吗?

| 许知远:很少吧。一点点儿。

mu:文字和语言是您的避难所?

| 许知远:大学学的是理科,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写东西。但在这之前我一直热爱阅读,没有多少朋友,书是我的朋友。我也对各种知识感兴趣,好奇心强。写作始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煎熬的过程。但如果不写的话,我可能更难受。那是一个排出痛苦的过程,不是一个多么欢愉的过程。

mu:马东在一次演讲中预言未来是影像的世界,而不是文字文本的世界。

| 许知远:一定如此。电视出现之后,文本就发射过了巨大变化,一直在进行。互联网让一切变得更方便。

mu:您这样一个热爱文字文本,并且享受着文字文本话语权的人,接受这样的改变吗?不担心深度阅读会遭受摧毁吗?

| 许知远:影像文本的深度会比文字文本浅吗?文字发展了几千年,不可能要求一个100多年的影像文本达到那样的高度。需要时间来演变。书写文本之前也是口头文本嘛,之前有《荷马史诗》。而且,文字文本也不会消亡。

从24岁出第一本书,直到今天,在外界的眼中,许知远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他面对自己也是说:15年主线没什么变化。清晰,不复杂。但40岁了,改变也不是没有,“宽 度越来越宽,更深入,更成熟。耐心也多了点儿,愤怒没那么多了。”

  

杂问随答

  相较于写作,主持、经商都是副业。任何年龄、任何时候,他为了写作而做的储备,都是全方位且全情投入的。

写作、访谈、商业……什么是您最想投入精力做的?

写作啊。节目占用我的精力很少。创业会耗费精力,但我对公司经营不擅长,所以就保持距离。

最珍爱自己哪一部作品?

《抗争者》吧。还有《极权的诱惑》。

近期写书的方向?

  未来五年是近代史吧。

阅读历史书籍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惊喜?

  经常都有。19世纪知识分子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他们的反应,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和政治的关系,都非常有趣。我会带着非常强烈的当下意识去看待历史,有非常强烈的参照性。

  您交友是往来无白丁吗?

没这个毛病。有喝酒的朋友,各种朋友都有。每个人都有不同特质,只要是陌生的,我都会很感兴趣。

之前去英国、美国游学,以后还继续吗?

  英语可以对付了。今年会去日本学日语,现在研究历史,需要阅读大量日本文献。

  怎么看待知名度大小?

  我一个朋友说得特别好,够用就好了。小众知名度,让我有更多自由能理解这个世界。

编辑、撰文/颜语

摄影/李明 造型/童欣

  微信号:mensuno-life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同步转发媒体平台 -

fashion.sohu.com true 风度men's uno https://fashion.sohu.com/20170308/n482713007.shtml report 19446 小众的偶像许知远这一次成为大众的话题,是因为《十三邀》——一档视频网站的访谈节目。“带着偏见出发”的许知远必然不会将它做成另一款心灵鸡汤,十三个人切片社会,多元
阅读(0) 举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牛尔

牛尔

台湾知名美容专家,美容教父,“牛尔娜露可NARUKO”品牌创始人。

kevin凯文老师

kevin凯文老师

台湾著名造型师,《美丽俏佳人》主讲老师,被业界称为亚洲美容天王!

Patrick李云涛

Patrick李云涛

国际著名造型专家,殿堂级整体形象顾问,意大利KOEFIA国际学院教授。

秦彬MUKO

秦彬MUKO

美肤疗养专家/芳疗专家-秦彬老师,《我最想要的美丽书》作者。

反派学院

反派学院

中央圣马丁学院独家视频栏目,和鬼才设计师学作魅力大反派。

时装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时装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时装传媒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综合出版传媒集团,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