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平而宽的嘴、大大的鹰勾鼻、黑卷发似乎永远梳不开,长相完全不符合传统审美观,甚至被自己的母亲嫌弃地叫作「丑陋小怪兽」的黛安娜佛里兰(Diana Vreeland),曾担任美国版《Vogue》总编辑。被时尚评论家点评为“她的时尚超越时尚,还涵盖音乐、艺术、文化”的她,是“颜值不够,品味来凑”的绝佳励志例子。
出生在巴黎的黛安娜佛里兰,家境优渥,受过良好的教育。虽然外表并不完美,黛安娜佛里兰自16岁时,就善于运用夸张妆容和独特穿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她的好友透露,她会在脸上涂上厚重白色粉底,而后问身边的好友,「这样够不够『歌舞伎』?」。
儿时的戴安娜(右)
1936年,由于丈夫汤玛斯佛里兰职务调动,黛安娜佛里兰和丈夫一家搬到纽约。当时担任美国版《Harper’s Bazaar》杂志总编辑的卡梅尔斯诺(Carmel Snow)有一天在瑞吉酒店(St. Regis)顶楼看见黛安娜佛里兰跳舞的聘婷身影,随手就向她要了电话,并于隔天早上打电话约她见面。
当天,黛安娜佛里兰穿了一件香奈儿白色蕾丝洋装,搭配无扣短上衣,头上放了玫瑰花点缀,让当时急着找人的卡梅尔斯诺,对她的穿衣风格相当惊艳,于是就直接询问她是否想要一份工作,急需收入的黛安娜佛里兰马上答应,自此开启了她在《Harper’s Bazaar》26年的职业生涯。
黛安娜佛里兰在《Harper’s Bazaar》期间,最广为人所知的就是开创「Why Don’t You…」专栏,在经济低迷时期提供一些奢侈的逃避偏方,并鼓励读者摆脱传统观念,例如:「你为什么不把小孩装扮成王子、公主,并举办华服派对?」这个专栏虽然遭到不少人嘲弄与抨击,却大受欢迎。
逐渐崭露头角的黛安娜佛里兰,除了负责「Why Don’t You…」专栏,后来也被卡梅尔斯诺选拔为时尚编辑,和不少电影导演、道具设计师、裁缝师、美容专家都曾合作过。曾为黛安娜佛里兰拍照的名模Lilian Groueff表示,她会把垫肩从套装里取出、改变裙子长度,比设计师更早发现哪些地方要微调,有些设计师甚至从她身上汲取灵感。也难怪她老说,「我不是个时尚编辑,我是独一无二的时尚编辑!」
1957年,当卡梅尔斯诺自《Harper’s Bazaar》退休时,公司却选择升任她的侄女南西怀特(Nancy White)来接棒,而不是黛安娜佛里兰。一位《Harper’s Bazaar》资深员工爆料指出,卡梅尔斯诺打算退休时,就向赫斯特(Hearst)高层要求,「千万别让黛安娜当总编辑。」种种传闻让原本就觉得自己薪资被低估的黛安娜佛里兰更不满,伺机跳槽《Vogue》。
为了能进《Vogue》,黛安娜佛里兰努力和当时康泰纳仕(Condé Nast)集团老板塞缪尔欧文纽豪斯(Samuel Irving Newhouse)太太米特兹纽豪斯(Mitzi Newhouse)打好关系。在一场Ben Zuckerman的服装发表会上,《Harper’s Bazaar》和《Vogue》编辑分坐会场两边,但一看到米特兹纽豪斯现身,黛安娜佛里兰马上飞奔到她前面,不但向她自我介绍,还夸赞她的一切。
1962年,康泰纳仕正式聘用黛安娜佛里兰成为《Vogue》副总编辑,并于一年后总编辑洁西卡黛芙斯(Jessica Daves)退休时扶正。时任《Vogue》编辑总监的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透露,洁西卡黛芙斯是一名管理者,创意时尚并不是她的强项,但当时的《Vogue》又很需要时尚元素,这让她和黛安娜佛里兰常意见不合,最后洁西卡黛芙斯只好拂袖而去。
担任《Vogue》总编辑期间,黛安娜佛里兰除了颠覆「时尚=实穿」的概念,也不再邀请那些充满中西部健康风格(Corn-fed)、蓝眼睛的名模,转而让崔姬(Twiggy)等具有异国风情的女性登上《Vogue》,她总说:「我爱死崔姬了,她真是太有个性了!」而滚石(The Rolling Stones)合唱团首次登上《Vogue》的照片也由她一手主导,她每提到这件事,总忍不住大忽「你看主唱米克杰格(Mick Jagger)那双丰唇,真是太到位了!」
然而,60年代中期开始,无情的打击却接踵而来。先是1966年,黛安娜佛里兰的丈夫过世。而后70年代来临,年轻世代、女性主义的抬头,都与60年代经济飞速成长下较浮夸的时代氛围不同,使凡事要求完美又较无成本概念的她,最终只能和《Vogue》分道扬镳,黯然宣布退休。
时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总策展人的西奥多卢梭(Theodore Rousseau),知道黛安娜佛里兰与《Vogue》不欢而散后,建议馆长汤玛斯霍文(Thomas Hoving)指派她出任馆内服饰典藏馆(Costume Institute)的特别顾问。
出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饰典藏馆顾问后的黛安娜佛里兰,为原本死气沉沉的组织注入生命。汤玛斯霍文回忆,1973年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展览是黛安娜佛里兰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策划的首个展览,她不只严格控管时间和预算,和以往作风不同,而且还吸引很多年轻世代看展,带动更多捐款进来。
直到1989年过世之前,黛安娜佛里兰一直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饰典藏馆特别顾问的岗位上贡献所长,不少受她影响的人甚至将她视为女预言家,或称她是一位以时尚为思想中心的哲学家。
总结黛安娜佛里兰的一生,她最大的贡献或许是在人类先天有形的美丽之外,又懂得用不设限的方式开拓眼界,创造个人后天无形魅力,这应该就是她为什么说,「想过得好只有一种方法,就是拿定主意,亲手创造出来!」
图片来源:Vanity Fair、Harper’s Bazaar、CNN、Hollywood Reporter、New York Times
部分内容引用自beauty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