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看古装剧,怎能不识头上的发冠?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所谓:顶天立地,从头开始。中国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首服也称“头衣”,泛指一切裹首之物。主要包括冠、冕、巾、帽。

  历代冠帽按职业和阶级分,种类繁多,秦汉多戴冠,唐宋流行巾。

  

  

  

  

  

  

  

  冠冕

  

  

  冠最流行的时期在先秦两汉,相对巾的普及早一些。冠历来是士人之上的特权,是身份和职别的标识,也象征着士人的尊严。当冠而不冠即是“非礼”。

  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服。冠起着官阶职别的区分作用,名称常来源于其寓意。

  

  

  小冠

  

  

  

  

  束在头顶的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正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系在项上。武官壮士则多饰缨于顶上,称为垂冠,初为燕居时戴,后通用于朝礼宾客,文官,学士常戴用。

  頍冠

  

  頍即额带。首服的最简单形式,就是以布或革条箍于发际。商代“頍”往往制成扁平冠饰,有的在结处缀以玉石。

  缁布冠

  

  以黑色布为之。是很早的一种冠,相传太古时代以白布为冠,若逢祭祀,就把它染成黑色,所以称为缁布冠。

  委貌冠

  

  

  亦称玄冠。玄冠,以玄色帛为冠衣,委貌冠后发展为诸侯朝服之冠,委,即安定,貌,即正容,委貌即礼仪之道。

  皮弁冠

  

  以皮革为冠衣,冠上当有饰物,文献说的皮弁冠,前高后卑,与用皂绢所制的委貌冠形制接近。

  獬豸冠

  

  可能即以其形类似獬角而得名。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秦汉前执法官常用。

  爵弁

  

  郑注《士冠礼》云:“爵弁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

  长冠

  

  

  汉高祖刘邦先前戴之,用竹皮编制,故称刘氏冠,后定为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又称斋冠。

  进贤冠

  

  

  进贤冠是重要的冠式,多为在朝文吏所戴,冠上有梁为记,以梁的多少来分等级爵位。古礼制的进贤冠,前高7寸,后高3寸,长8寸。

  梁冠

  

  在朝文官所戴,来源于进贤冠。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梁冠为历代在朝文官所好戴。

  通天冠

  

  通天冠是唐以后级位最高的冠帽,其形状与汉画中的进贤冠结构相同,通天冠的前壁比帽梁顶端更高出一截,显得巍峨突出。

  帝冕

  

  帝冕是古代最常用的帝冠,秦汉两代与秦以前各代的帝王多戴用。据隋、唐、五代、宋、元、明历代礼典所载,多在祭典大礼时戴用。皇帝的旒最多,定为十二旒。东周列国的诸侯王公也有戴用,但其旒不能超过十二,有九条、七条、五条之分。

  巾帻

  

  古代庶民或“卑贱执事者”不能戴冠而只可束巾;巾最早不过是随便裹发的一块布,不能出现在正式场合,最初,上层士大夫不过燕居时偶尔戴巾,后逐渐通用。

  到汉末为文人武士所好,以戴巾为雅尚。因为巾与平民关系密切,故天生带着一丝闲适,始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唐代由幅巾衍生出了幞头后,巾帽文化愈加兴旺,到宋明则达到顶峰。

  

  

  缁撮

  (也称束髻小巾)

  

  

  缁撮(即黑色小巾)束结在头顶的发髻上,两脚自然地后垂。在商、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两代多为文人辩士所好戴,至唐代以后各代多为官吏在家“宴居”时所用,历代皆沿用,武将壮士也好戴用。

  幅巾

  

  用整幅的巾,从额往后包发,并将巾系紧,余幅使其自然垂后,垂长一般至肩,也有垂长至背,用葛布制成,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细绢制成,则称 “缣巾”,为王公雅士戴用。软裹巾。

  结巾

  

  用巾裹头,将其两脚系结在头顶之前,呈同心结状,将余下的两脚覆在髻上,并翻卷于脑后,使其自然垂下,常为武士衙卫常戴用。

  纶巾

  

  硬裹巾。中部有卷褶,多为文官、谋士、雅士所好,孔明“羽扇纶巾”的形象实在深入人心,故纶巾亦名诸葛巾。

  东坡巾

  

  硬裹巾。以藤为里,以锦为表,用漆漆之。或以较硬的薄纱制作。两侧为巾檐,前开后合,后垂有布帛,为雅士逸隐所好,宋代词人苏轼常戴此巾,亦名为东坡巾。

  儒巾

  

  

  四方平直,巾式较高,并有两带垂于脑后,飘垂为饰,一般为儒生所好戴,明代更为盛行。

  逍遥巾

  

  也称荷叶巾,宋代庶人的一种巾子,类似于小包巾,只是有两脚垂于后背,取飘然之意,称为逍遥巾。

  纯阳巾

  (乐天巾)

  

  硬裹巾。上高下低,顶部用帛叠成一寸宽的硬褶,叠好后斜覆于前,像一排竹简垂之于后,并有二脚系结于脑后,使其自然垂下,传为吕洞宾所创。也可按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的名,称之为乐天巾。

  网巾

  

  

  网巾编结如渔网,是一种系束发、髻的网罩,多以黑色细绳、马尾、棕丝编织而成。戴网巾,除约发外,又是男子成年的一个标志,一般衬在冠帽内,也可以单独使用,露在外面。

  折上巾

  

  又名翼善冠。乌纱帽折角向上加“善”字,后名“翼善冠”。与唐代相较,明代“翼善冠”要简化得多,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唯一实物,是万历帝朱翊钧的金制翼善冠。

  帽与幞头

  

  

  幞头是由头巾与包首兑变而成,始创于后周武帝,以三尺皂绢(向头后幞发,故称为幞头。幞头有软裹,硬裹之别。至宋代,幞头已成为主要的头饰,自天子至王公、列臣及庶民皆可同戴,以后的官帽亦由此逐渐兑变而成。

  帽,秦汉时代就有帽,是由冠兑变而成。依记载;将冠的骊裁掉成为帽,为官吏在宴居(闲居)时戴用,庶人与无爵位者也常戴用。“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可用服之。”自此帽才被采用,特别是明代,乌纱帽成为官吏的主要冠式。

  

  平式幞头

  

  是一种软裹巾式,顶上的巾子较低而平,亦称‘平头小样”,为一般士庶与官吏宴居(闲居)时戴用。

  结式幞头

  

  结式幞头也是一种软裹巾式,在幞头之上加一巾子,将其两脚系结在头前,呈同心结状,将另两脚反结在脑后,为将尉、壮士所好戴用。

  

  软脚幞头

  

  软脚幞头是在幞头之下衬以“巾子”(即假发),或“木围头”使幞巾的外型乎整固定,幞巾的两脚加厚并涂漆,成为软脚,使其乎展下垂,行动时则飘动尔雅,为文官与学士所爱戴用。

  

  圆顶直脚幞头

  

  这是一种硬裹幞头,用“木围头”衬在额前,再用幞巾裹之,也可用藤草作成内型,外糊皂纱,涂漆而成,其两直脚用铁丝织成,外罩漆纱,使其向左右平伸,为朝臣与地方官吏所用,唐,宋,明历代皆有采用。

  

  方顶硬壳幞头

  

  这是一种硬裹的巾帽,用铁丝或藤草编成内型的硬壳,再糊绢或罗,并涂于黑漆,外型方而隆起,左右两脚用铁丝制成,并糊漆纱,向两侧乎伸或上翘,为宋代官员所好戴。

  

  乌纱帽

  

  这是一种硬壳帽,其内型用铁丝编织而成,成为硬壳,后部高而隆起,内衬黑纱,外涂缯纱,涂黑漆,外型多为圆头,前有一折,并饰以玉胜(以示明洁)。其左右两角形如纺锤,向两侧平展,为百官士绅所爱戴。

  大檐帽

  

  大檐帽其帽延伸长如笠,顶上饰有红缨,初为轻藤所制,后改为厚毡,能御兵刃。为武将、勇士所好戴用。

  

  帷帽

  

  帷帽原属胡装,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

  

fashion.sohu.com true 文化前沿 https://fashion.sohu.com/20151025/n424096688.shtml report 12192 所谓:顶天立地,从头开始。中国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首服也称“头衣”,泛指一切裹首之物。主要包括冠、冕、巾、帽。历代冠帽按职业和阶级分,种类繁多,秦
阅读(0) 举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牛尔

牛尔

台湾知名美容专家,美容教父,“牛尔娜露可NARUKO”品牌创始人。

kevin凯文老师

kevin凯文老师

台湾著名造型师,《美丽俏佳人》主讲老师,被业界称为亚洲美容天王!

Patrick李云涛

Patrick李云涛

国际著名造型专家,殿堂级整体形象顾问,意大利KOEFIA国际学院教授。

秦彬MUKO

秦彬MUKO

美肤疗养专家/芳疗专家-秦彬老师,《我最想要的美丽书》作者。

反派学院

反派学院

中央圣马丁学院独家视频栏目,和鬼才设计师学作魅力大反派。

时装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时装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时装传媒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综合出版传媒集团,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