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是一种欧洲艺术风格,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它是16世纪的古典主义者建立的16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在意大利的,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极为动荡,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激烈斗争,使欧洲各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荷兰、英国先后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然而,欧洲的王公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追求豪华,讲究排场成了表现权势的社会性、政治性的需求。在这样一个男性大显身手的时代,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这一个世纪间服装文化的奇异变迁称作“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风格的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
自十八世纪以来,艺术史家和考古学家们特别重视风格的研究。所谓“风格” 意味一件作品是依照某种特定的组合方式而构成的,它本身有着的内在谐和一致,但又明显地区别于其它的风格,故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风格的形成,当然是某一个时代和作者艺术发展成熟的表现。
不过,巴洛克作为一种风格,却一直是美术史家们有争论的问题。“巴洛克”一词的原义,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大约是十八世纪古典主义者奉赠给自己不太赞同的前辈艺术的一个称号。从时间上说,“巴洛克”流行于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所以有人把整个十七世纪各国的艺术--意大利、西班牙、弗兰德尔、荷兰、法……都列在“巴洛克”范围之内。
“巴洛克”成为独特的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巴洛克”可以归为“浪漫主义”。它是在封建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巴洛克”艺术和它的代表们,称谓“反”的,“倒退”的艺术。个人固然受制于历史,但在反映传统的同时,又能给当代历史带来一些新的东西,这才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多端、丰富绚丽的形象。
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一: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三: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六:浓重的宗教色彩;
七: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
八:优雅与浪漫。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的传播
与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是主要艺术中心不同,巴洛克的发源地是罗马。这种新兴风格迅速传遍欧洲其他天主教国家。卡拉瓦乔的作品,虽然被一些人批评为太过现实,但是其强烈的戏剧性表达方式还是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伟大的巴洛克雕塑大师杰安·劳伦佐·贝尼尼(1598-1680年)对《圣经》的神话故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解读,深深地影响了一代艺术家。在弗兰德斯,鲁本斯以一种更为松散的方式描绘宗教和世俗题材的作品。在法国,普桑清新、简明的风格以及克劳德经典的风景,与鲁本斯的激情绘画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委拉斯凯兹光彩夺目的作品把西班牙艺术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在比利时和英国,梵·迪克以其生动、优雅的人物画像和奢华的场景而著称,并将巴洛克风格在北方发扬光大。然而,受到宗教改革抵制运动的影响,巴洛克风格在荷兰和英国的传播花费了更长的时间。最终,巴洛克艺术还是在欧洲北部得到发展,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而并非像天主教国家那样把重点放在感情的表达上。
这种风格在天主教国家中的影响最为深远,持续时间最长。到了18世纪,巴洛克风格变得更加华丽,最后演变成更加柔和、更富有装饰性的洛可可风格。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
古典主义韵味大行其道,使得充满复古情怀的浪漫婚纱也呈现出一派奢华风格。仿巴洛克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将繁复且精细的做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融合流行剪裁与时尚元素,像蝴蝶结、褶皱等,创造出亦古亦今的别样风格。大朵的花形头饰是婚纱中最显眼的配件,它可以遮盖整个头顶,也可以绽放于任一侧,令人叹为观止。
以裹胸收腰作为开场白,以巴洛克时代如贵族般缀满蕾丝花边的夸张袖子作为情节发展的高潮,这部有关古典主义戏剧的“脚本”充满着华贵的气氛。短俏的波浪状衣摆使得上衣在硬朗性感中透出高雅,歌特式袖型在复古细节中渗出摩登,色彩上也采用了鲜艳明快的颜色,让人犹如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中。
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时装最看重下半身的剪裁,力求多变。略微蓬松的及膝窄裙结合精致的褶皱,加上漫不经心的花边,一齐散发着温柔甜蜜的浪漫气息。面料虽然不是典型的浮花锦缎,却采用光滑轻盈的纱绸,彰显别具一格的奢侈感。色彩上,香槟色、米白色都不再独领风骚,取而代之的是艳丽的桃红色,配以荷叶边领口的奶白色针织外套,优雅矜持又不失俏丽可爱。
束腰是巴洛克风格时装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将成为新一季时尚舞台上的最佳主角。绸缎衬衫充满怀旧气息,纷繁多样的花纹表达出新古典主义时代的艺术风格,鲜红明亮的宽版束腰成为点睛之笔,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而且别致的缎带蝴蝶结更是突出了在那段逝去的岁月中曾一度疯狂流行的大红大紫的时髦风尚。黑、白、橙、红四种颜色形成视觉上强烈反差,打造高雅矜贵的淑女形象。
巴洛克前期的男子服装(1620-1650)
这一时期又称为荷兰风格时代。那时荷兰盛行将拉巴领(rabat)披在肩上,这是一种带花边的方形领子.外套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同时裤子到膝盖那么长,裤腿包裹着大腿,下面是长袜。女性从这时不用裙撑,但为了支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着穿,显得臃肿。上衣分齐脖花边大领和坦露至胸口两大类。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起来,就像香肠一样。
到了1650年以后,法国风格便成了主宰。在路易十四倡导下,法国树立了全欧洲文化、经济和政治的风气。许多关于文明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传媒此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时期主要是使用大量的缎带、复杂的花边。这是一个花边、缎带、长发和皮革的时代。 这一时期也就是现在最常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
法国的时尚业在17世纪达到繁盛,时装出口到其他国家,穿戴整齐的时装模特们被送到外国宫廷,以便于最新的风格被迅速传播。从此,法国巴黎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时装不可取代的时尚中心,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巴洛克时期男装
男子服装在这一时期变化最为突出,上衣达布里特在变长之后,到法国风格时代急剧缩短,但还保留了达布里特原有的基本特征,如前襟排扣、小立领、腰饰,袖子变为中长袖,有切口装饰,袖口饰有折返袖口布或翻边。另有无袖的达布里特,并佩有绶带以表示身份。后来达布里特越变越短,最后从服装史的舞台上消失。
继之出现的是三件套组合服装,上衣称为鸠斯特科尔,意为紧身合体的衣服。这是一种衣长及膝的长外衣,收腰,下摆向外扩开,口袋位置很低,在视觉上感到造型重心下移。无领,前门襟缀有密密的一排纽扣,袖子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至袖口加有可翻折的袖边,用纽扣固定。
与长外衣配套的是称作维斯特(vest)的背心。也是收腰,后背开衩,前门襟与外衣相同,密缀纽扣。起初有长袖,后采演变成无袖的背心,衣身也变短。维斯特作为室内服使用,外出或出席正式晚会时,一定要在外面穿上鸠斯特科尔。由于鸠斯特科尔用料过于奢华,遭到政府禁止,人们就把华美的面料用在维斯特上.
第三件是裤子,分为两种:一种称作莱因伯爵裤,又译为朗葛拉布。裤长及膝,外形像裙子,基本形制是宽松的半截裤,有的也做成裙子,腰部有碎褶。另一种叫克尤罗特,长度与鸠斯特科尔的下摆平齐,或略长于下摆,在膝下用缎带扎住,衣料与上衣相同,不饰刺绣。
这一时期的男装极重视细部的装饰,如在上衣门襟和扣眼处用金绠子装饰,天鹅绒或织锦面料上衣中的金银丝刺绣,都十分华贵炫目。扣子用料有金、银、珠宝,成为纯粹的饰品。当金银丝织物被禁之后,缎带装饰盛行开来,成为服装的重要装饰之一。此外,在膝盖、鞋面处也常缀有缎制蝴蝶结,使男装在追求豪艳时有女性化倾向。
巴洛克时期女装
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无数的花饰。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衬衫肥大,袖子有长有短,都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其中最突出的是改变了以前过度夸张的形式,摒弃了裙撑,腰线上移,有明显的收腰,把女性身材勾勒得平缓、柔和而自然。
裙子仍然时兴蓬松的,不过不是用支架撑起来而是用多穿裙子的方法。因为在腰间打摺所以显得膨大起来。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和里面的衬裙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照,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系起来,好像窗帘那样的。外裙一般颜色比衬裙深,衬裙有大量刺绣图案。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
巴洛克时期的服饰图案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图案受到当时美术风格的影响,前期以变形的花朵,花环、果物、贝壳为题材,后期则采用莲、棕榈树叶、良苕叶形为题材。贝壳曲线与海豚尾巴行曲线的采用,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是过度时期,图案较小。而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洛克克时期,时兴的花纹都是小碎花。
巴洛克时期的饰物与妆饰
荷兰风格时期,男子盛行披肩长发,到法国风格时期,则盛行假发。假发有长有短,烫成卷形披在头的两侧。与男子假发相呼应的女子发型是高发髻,称作芳坦鸠,形式多样,有的为了强调高度·,也使用了假发,还用亚麻布做成波浪状的扇形扎在头上,或者用白色丽丝与缎带衬以金属丝高耸头顶。
豪华的芳坦鸠头顶上还装有宝石、珍珠等饰物。女子在面部贴黑痣以增加容貌的魅力成为时尚,她们用薄绢或皮革剪成不同形状,染成红色或黑色,进行香化处理后贴在脸上的不同部位,以引起男子对自己容貌的注意。此风后来扩大到男子身上,有的在面部贴有各种形状的面痣,如星形、月牙形、心形等。轮状皱领取消后,人们可以留长发或戴假发了,但领的前面却暴露在外,因此领部的装饰尤为重要,于是领巾开始流行。
领巾有两种式样,一种叫克拉瓦特,用细亚麻布、细棉布或丝绸做成,后来出现了刺绣花纹,从原来1米长增加到2米,以显示戴领巾者的地位、财富及品位。另一种叫斯坦科克,其区别在系法,克拉瓦特系法是将领巾折成一定宽度绕在颈上,在前面打一小结后两端自然下垂于胸前,斯坦科克则不打结,两端要么下垂,要么塞入上衣扣眼里固定。
巴洛克时期服装的主要特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简约主义已经成为历史,时下古典主义风潮渗透到时尚舞台的每个角落,饰品设计更是着重于极富装饰性的巴洛克风格。不规则缠绕的华丽钻石项链,极具浪漫情怀的心型,闪耀着晶莹透亮的光芒,独特之处在于每一颗心型都呈现出完美的切割形状,处处流露奢华与迷人的气质。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崇尚高度华丽的年代,那时的鞋子大多采用优质的材料,像皮革、锦缎,配以奢侈豪华的装饰,如丝绸带、大扣子、刺绣、珠宝等。如今仿照巴洛克风格的靴子着重在细节上体现复古,像鞋帮上的十字抽绳,以及不和谐花纹和混搭风尚,虽然低调,却极其简洁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