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的《如懿传》定妆照放出的时候,很多人兴奋了好一阵子。
这些日子觉得她很是低调,《红高粱》后连公开露面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想来《如懿传》也确实值得期待,毕竟《甄嬛传》珠玉在前,而且这次男女主角的人选又是大热门,网上已经多的是人在表态期待值爆棚。
在《如懿传》到来之前,很多人想问她做演员这些年,都在等些什么,又在沉淀什么,其实有个影片倒是说出了一切:
视频一开场的画面,其实还挺让人意外。
周迅换作了飞行员的打扮,那股神色里的专注与干练,其实与刚出道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周迅不大一样。
我印象里比较深刻的几个周迅的眼神,在每个阶段都有着变化的。
初亮相是在《古墓荒斋》,眼神就已经会说故事了:
《苏州河》里的眼神,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她生气活泼的样子:
《橘子红了》里她的眼神是娇俏的,是满满的心事却不欲与人说的模样:
我大约是最喜欢《李米的猜想》里她的眼神,明明是躁动的,却仍然含着希望:
周迅当然是个好演员。
她懂得将岁月留给她的一切琐碎,沉淀下来,然后收放自如地在镜头面前一点一点地释放出来。
这其实很难,因为有些演员要么不懂得怎么展示人生的馈赠,要么就流露得太多。
很多人觉得周迅之所以在表演上的才气是惊艳的,大约是因为她懂得坚守初心。
有人说忘掉自己,才能演好别人。
但周迅不同意啊。
每一分每一秒的自己都是不同的。
可是,坚守初心,才保证每一个全新的自己,都仍然是“自己”。
所以,我在《我们诞生在中国》里,听到了周迅那磁性的声线,是适合说故事的,那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才能有的语气与声色。
可是那又是很坚定的声音。
周迅的解说里,有爱,有牵挂,有温度。
那是一种很纯粹的,能够打动人的力量。
导演陆川很懂这种坚守初心的精神有多珍贵。
所以这部纪录片,大约也是他坚守初心的作品。
在经历了一系列商业片的轰炸之后,他想要走回自己坚持的那条路。
所以即便这部纪录片拍得很艰难,但他义无反顾。
“这部纪实探索电影拍了18个月,拍的全是动物。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为什么想要尝试这样的题材?”
面对这样的问题,陆川的回答其实很坦然。
“我对野生动物非常喜欢,但这种纪录片一般来说不太会找我们这样的故事片导演。
我想能不能通过几种动物传递一个主题,像故事片一样去做这么个事,但当时我对这个项目的困难度是没有估计到的,有很多次我们都会觉得这个项目能不能做完,因为我们带着一个传递特定身份主题的方式,然而在拍摄过程中想要的素材可能是一个月两个月拍不到的素材,而且野生动物完全不受控制,像我们拍雪豹的时候是极度难拍的。”
所有的困难其实可想而知,野兽动物不是会配合导演的专业演员,能拍到什么程度完全凭运气,很多时候光是能拍到身影已经不容易,更遑论要记录它们的生活作息。
“在中国,雪豹如果能拍到照片,都是能上社会类新闻头条的。但是我们要拍雪豹的故事,摄影师常常在那儿待几个礼拜都拍不到好的素材。
最后在看到电影的时候,把最初的想法做出来原原本本地完成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挺激动的,因为这是一个挺难的事,但居然做完了。”
陆川说他很希望他的电影每次都能有一个很大的跨度,因为他觉得呆在舒适的地带去创作很高辨识度的作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那是为别人做电影,而不是在给自己做电影。
他希望自己能坚守初心,那就是要拍他陆川真正想拍的电影。
上一次能感受到他对于初心的坚持,还是在《可可西里》。
那是一种近乎执拗的拍摄。
草尖上露水的光,都被摄影师的镜头捕捉到了。在这片理论上有神性残留的土地上,却丝毫看不到悲天悯人的慈爱,而是天地万物自有规律的神秘与浩瀚。
人性因此才在这里,能够非常纯粹地显出善与恶,连过渡的边界都没有。
陆川拍得简单、直接,却又有着能让人心动摇的力量。
很多人觉得他了不起。
这种竖大拇指的赞赏,是针对结果而言。
但事实上整个过程有多心酸多辛苦,却很少有人知道。
陆川自己当然有感悟,在《我们诞生于中国》上映的时候,他还写了短文来发表感慨:
全国一天120场……
这是怎样一个少到可怜的数字?
以陆川另一部商业片《九层妖塔》为例,单是首映日网票可统计场次就有70368场。
是《可可西里》的586倍。
很显然,《九层妖塔》就是陆川所说的”为别人拍的影片“,回归到《可可西里》或者《我们诞生于中国》上来,才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个导演。
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知道这其中的心酸。
而许许多多曾经有过梦想的年轻电影人,正是败在了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放弃了初心,去拍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东西,甚至远远地离开了电影这一行。
有人说,中国电影这几年正在崛起。
那是针对于大众所喜爱的或者能够接受的题材而言。
如果严肃点去看待中国电影行业,真正的好片依然不多,并且电影的类别非常单一。
中国电影行业离“成熟”,还远得很。
然而陆川仍希望去拍他觉得再艰难都值得的电影。
我很高兴,能看到他这样的导演,重新又回到了对电影的个人探索道路之上。
因为他在采访中,从未丝毫掩藏过对电影的爱。
“如果说为什么做电影,没有别的,就是喜欢,第二电影是我觉得最能表达我自己,如果没有电影,生活对我来说会非常枯燥。但是有电影去做,就会非常不一样。”
他边说边微笑。
眼神里有一种近乎单纯的光芒。
就像为IWC万国表那支飞行员视频里的周迅一样。
这种态度,李荣浩也说过。
问过他,在做音乐的时候,一直坚持没有变的东西是什么。
他习惯性地会眯起眼睛,然后诚恳地回答:
“就是初心。我现在做的事情还是我最一开始想做的事情,最开心的还是在录音室或者在舞台上,我很享受这些东西,包括就像我说的某天早上醒来很晕的写了首歌,结果一开演唱会大家全部都会唱,这是我很享受的一种感觉。自己很小的想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我觉得这个对我很重要。”
这几年李荣浩很红。
哪里都听得到他的歌,开车的时候随便换一个广播电台,都听得到《李白》和《模特》,即便在家看电视,时不时薛之谦跳出来哼几段熟悉的旋律,也都是李荣浩的手笔。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生来就具备偶像气质的歌手。
他是喜欢音乐没错,可是天下喜爱音乐的人何止千万,他在音乐这条路上走过多少艰难,其实完全不必拿出来说,你我心里略略都懂。
他说他第一次想要去学音乐是在九岁十岁左右,那时家人送了他一把吉他,当时他就想要去学这个东西。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很高兴自己仍然在这一行呆着没有离开。
我们花了好几年的功夫,去理解现在电视上各种音乐真人秀所惯用的套路。
每个人都会在导师转身或者冲下来之后,热泪盈眶地说,我的梦想就是继续唱歌。
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已经不太能被这种套路所打动了——可是仔细想一想,除去节目组安排的桥段之外,这不是在清晰地说明一件事吗:
这世上有太多人喜欢音乐,然而他们始终未能坚持下来。其中一部分,靠真人秀再度启航,但能走多久,依然未知。
李荣浩不太爱跟外界说自己的心事。
是开心了,是受累了,他都放在心里。
可是这不代表他走的路顺,事实上他经历过太多怀才不遇的片段,记在心里了,渐渐就当成是督促自己上进的动力。
《作曲家》的歌词写的委婉,细细读来却又辛酸:
“音符不会写 写歌是感觉
看几眼世界 多几个头衔
理论书上的观点 有缺陷
颁一个奖牌 说一段对白
不谈情说爱 也尽量精彩
没几个人生下来 不是天才”
很多人觉得这是种影射,像是在告诉世人,流行音乐这碗饭也很难吃得踏实又香甜。
有才华跟没才华这两者之间,缺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认可。
而这个认可,却是千万人机缘巧合才会给到你,甚至于他们愿意给你的先决条件是:你够不够帅,或者,算不算美。
李荣浩受到的质疑,这一路走来实在太多。
成名后被抱怨说音色与陈奕迅太像,可他也不去争辩,淡然地继续给自己和别人写歌。
直到陈奕迅自己也跳出来表示欣赏李荣浩的才华,外界的声音才稍微安静了一些。
他俩同台演出,互相唱对方的歌,那场面让人眼眶湿润。
但李荣浩自己却并不觉得委屈。
湖南台的双11晚会,两人一起登台唱了。
那感觉很美好,把自己代入进去,有一种终于跟偶像同台的感动。
李荣浩一直很谦逊的样子,后来有媒体问他感受如何,他也只是淡淡一笑:
“能跟Eason一起唱歌,那是很棒的事情。”
还有人说他编曲总是模仿方大同那一套。
但李荣浩自己的专辑出了一张又一张,给别人写的歌也是一首接着一首。
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人的曲风完全不像,而且出租车里多的是司机在听李荣浩——但对他们来说,他们未必知道谁是方大同。
甚至有人指着他的小眼睛,说他像周杰伦。连媒体在报道他时,标题也要下“不做翻版”这种替他抢先发声的狠话。
我特别纳闷:
这有什么好拿出来质疑的?
不一样的两个人,没必要强行做对比。
可音乐界,有时就是这么不给人情面。
所有跟他合作过的人,都说他有才华。
总有人觉得有才华的人是可以恃才傲物的——这道理很显然不适用于李荣浩。
他当年参加《中国好歌曲》第一季,盲选时唱了一首《满座》,四位导师没有一位为他推杆,他只能悻悻地离场。
四位导师没有想到,也就是短短的两年时间,这个无人欣赏的年轻人,竟会成长到跟导师去争金曲奖。
而这首《满座》也被他重新收录在专辑里——他不抱怨,就是想安静地唱歌,好不好听,别人说了算。但写不写歌,他自己说了算。
换成是别人,大约早就被打击得心灰意冷放弃了。
这歌是他出车祸后卧床养伤时写的,“人生各种蹉跎,未必会满座,寻找自我谁都不为过”,字里行间都有些经历了风浪的意思。
他特别擅长把大事轻描淡写地说出来。
不论怎样都不能让他放弃音乐,他内敛的神色里却倔强得很。
相比之下,第一眼看过去绝对不是偶像外表的李荣浩,坚持走到今天仍未放弃,他嘴上不说,但实际的努力却让人敬畏。
如今的他,即便演唱会上全场粉丝陪着他一起大合唱,也不会觉得一定得痛哭流涕,他说他是很感动,但不需要哭,而是那种心里觉得暖的感动。
“痛哭”这件事,适合在梦想实现的一刹那去做。
李荣浩只是坚守初心,二十几年来一直理所当然地爱着音乐而已,他觉得暖是因为有那么多人理解了他的音乐,那就应该是欣慰的心情。
毕竟,他没有离开音乐这条路半步。
可是,如果用理性的方式去解释“初心”,那会有怎样的结果?
姬十三还真的就这么分析和诠释过。
“初心就是最早出发时候的状态。就好像我原来是海岛上的居民,初心就好像是你最早出发远洋时候登上甲板的一个状态,你当然会想最后我要到那里,但是你最后一定到不了那里,大多数时候到不了那个地方,你的路线也会变很多次。
但是若干年以后,本来你要到A这个点,结果到了B这个点,关键是你到B这个点以后,你想起当年你出发的状态,是否是统一的。
结果未必是统一的,但是中间会有统一的东西在里面,我觉得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认知协调性,你做的事情说的话是否和你对自己的认识是一致的。
一句话就是,你最早出发时候的状态你能不能记得。”
姬十三笑嘻嘻地说着。
我其实挺佩服能够用理性思维去解释感性动机的人。
姬十三把“初心”这个连写出来都觉得文艺的词,描述得活泼却又学术,就像是把一篇语文课上的散文,用数学课上的方程式来表达。
是有趣的逻辑,亦是了不起的本事。
在姬十三这里,“初心”应该是一种心境,一种理念,而不一定是一种最初制定的目标。
他说:“年轻时候的期望其实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反而是不重要的,因为每一年都会在这个领域有新的深入,当你新的深入以后推翻自己过去的想象和计划,所以我不觉得实现过去的期望多么重要。”
这个时代的他,当然会觉得童年时口口声声说过的理想是幼稚的,但那并不妨碍他坚持初心——
他觉得科学很有意思,然后他想让别人也觉得科学有意思。
这个念头,他几十年来都不曾动摇过。
就像问到他,从科学学术到科技传播,从科学松鼠会到果壳网,这个探索和开拓过程是怎样的?
他就会很有条理地慢慢回答:
“我就从自己对科学感兴趣但是做不了科研的时候开始想自己可以做点别的什么事情,是在科学界重要但是又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东西。
所以我后来开始科学写作,然后又觉得自己写可能还不太有力量,我就想争取更多人一起写,再后来我就发现应该以互联网的方式让大家一起写,所以就变成一个创业者,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这话没错啊,“初心”是一种坚持的态度,而未必一定要跟具体的目标有关。
就像是我们儿时的梦想,未必一定是我们现在的梦想一样,可是我们即便更改了梦想,但那过程中的态度未曾变,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事。
举个例子,你一定知道七龙珠的故事。
收集齐七颗龙珠,然后默默念动咒语,“轰”地一声,天昏地暗。
然后你只要对着被召唤来的神龙,许下你的愿望,
再怎么不可能的梦想,就会轻而易举地被实现了!
做世界首富也好,让死人复活也好,成为联合国王也好,被所有人爱慕也好,
都可以实现!
我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套漫画,然后在十一岁的时候开始决定寻找龙珠。
我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时候,都不忘要去找找看,有没有真的龙珠存在着。
很多当时的同龄人,也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懂得用权力去实现愿望。
还有一些人,知道依赖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再有一些人,不惜一切代价地企图去接近愿望。
最后一些人,似乎已经完全放弃了要追求愿望。
他们对待愿望的方式都不同,
唯一相同的一点便是,他们都不再相信七龙珠的故事了。
我至今仍然不放弃在寻找七龙珠,
如果真的被我收集到,如今的我大约会改了十一岁时的梦想。
因为,如今的我,愿望其实很简单:
“嗨!神龙先生,请你自由。”
我不再想要靠神龙去统治世界。
因为现在的我,终于懂了被约束着却无人可以分担寂寥,是多么痛苦的事。
这样看来,我大约也算是个会坚守初心的人。
十年前进入时装行业以来,从电台DJ,到杂志编辑,到媒体策划,到时装博主,再到小说作家,兜了一个圈我现在又开始做电台DJ了——我觉得我对初心的坚持,倒不在于职业的抉择,而在于我始终在做一件事:
想要让更多人去理解并且喜爱时尚。
因为我真的不觉得时尚是一件高冷的事情啊。
它是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更高质量的,名正言顺的理由和借口。
我喜欢不浪费却也不小气地,有价值地去挥霍人生。
那就如我所愿那般,时髦地活着。
我很喜欢IWC万国表这次对于“初心”的探讨。
周迅在坚守初心的过程中,总能在不同的时候创造出全新的自己:
陆川则是希望坚守初心去拍各种他喜爱的电影风格,因为对他来说,电影是不能缺少的东西:
李荣浩将初心视为了人生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每天都习以为常地坚持着:
姬十三想要让世界变得既科学又有趣,对他来说初心也应当要坚守得有意思:
中国人的造字很有意思,心里想着“得”,后面便跟着“失”——得失;心里想着“舍”,而后有“得” ——舍得。
坚持初心的过程,便是这么一个反复在经历得失,最终明白如何舍得的成长历练。
IWC万国表的飞行员腕表便是如此啊,诞生至今已80周年,却始终品质一如既往地精益求精,在设计上更是历经去芜存菁的过程,将工匠极致的技艺以无数精细的部件予以传承,是腕表中最能体现初心缔造非凡的代表。
陆川觉得IWC万国表飞行员腕表像怎样的电影?
“我很喜欢这款表的工业感,我是理工男,我很喜欢机械的东西,我很喜欢精密的仪器,我觉得万国表有一个东西它非常精密、精准,飞行员的东西都很酷。我觉得它可能挺像那种很优雅地讲一些宫廷秘事的电影,比如说《理智与情感》啊,我觉得可能是这一类的,带一些奢华和贵族气息的那种生活的电影。”
李荣浩怎么形容IWC万国表飞行员腕表?
“首先肯定是一种很酷的音乐。摇滚乐。再硬一点,比摇滚乐再硬一点。我刚看到这款表就觉得基本上是男生都会喜欢的。因为我觉得很多男生都有这种,首先我是一个器材控的人,我是一个硬件控的人,我看到这种表盘上面有很多设计的我就会很喜欢,第一印象好。”
姬十三喜欢IWC万国表飞行员腕表什么?
“男生都会对机械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这块表的飞行舱的仪表设计,还挺有意思的,不是那么复杂。简单,互联网产品也是如此。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室在产品下面是看不到的,呈现的结果是很简单的。就跟大家打车,uber、滴滴,表面的东西很简单,但它背后的调配、信息的流动都是非常复杂的。我觉得,仪器本身都是如此,或者说表的设计也是如此。”
周迅曾经有句话说到我心里了:
“我要的是纯粹的爱情,我对一句话特别不认同,就是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谁心里不在乎天长地久?就因为他害怕不能天长地久,他才说只在乎曾经拥有。”
对于至今仍在坚守初心的人来说,无论是理想,还是爱情,抑或是工作、亲情,没有人只想要曾经拥有。
于导演陆川而言,初心是“原始的、质朴的追求和理念”;
于歌手李荣浩而言,初心是“我这一生的核心”;
于创业家姬十三而言,初心是“最早出发时候的状态”。
对我来说,
初心是我想一直写东西给你们看,然后你们无论是喜欢还是厌倦,我都会在想象着你们的表情,然后自己一个人偷偷笑。
因为,你们还是愿意看啊!
想知道周迅、陆川、李荣浩与姬十三还聊了哪些“初心”的故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或者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去亲自体会喔。
IWC万国表这次真的让很多人,随着秒针滴答的声音而在潜心思考呢。
跟我聊聊你的初心呗,说的有趣的,我会送你来自IWC万国表的神秘礼物喔。
相信我,你会很喜欢这份神秘的惊喜!
点击下面的文章标题,即可快速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
Louis Vuitton有个时代叫做Marc Jacobs。
他用四十年,写了本名叫《Giorgio Armani》的人生书。
【时评】
Gucci 2017 Cruise | 新出炉的Fashion Icon,竟然是英国女王。
【事件】
云集了安娜温图尔、小马哥等时尚圈半壁江山客串,但真的是部大烂片…
【旅行】
【随笔】
哆啦A梦不能走,大雄不能长大。那是童年过后,我们听过最残酷的话。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往期与明星们的贴身热聊:
【吉星高照】“靖王”王凯——历史上没有萧景琰,但我们心头有他。
向来不毒舌,内心充满爱的吉良先生微信公众账号,会精选过去未来从前以后的所有时尚界、美容圈、科技业,以及旅行、美食等相关生活领域里的有趣内容,以不负责任的弹幕式吐槽来添加个人观点。
基本是一个无节操也不靠谱的资讯平台,甚至偶尔偷懒时会以(自认为)迷人的嗓音来跟大家插科打诨。如果这样的人你都感兴趣,那么请记得关注本平台。
三种关注方式请任选:
1.直接点击文章最上方作者名,即可一键关注(强烈推荐)
2.请搜索账号:mr_kira_xoxo
3.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