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敦刻尔克》:不开脑洞,没有惊天反转,这样的诺兰还值得看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继2014年的《星际穿越》落幕两年多之后,克里斯托弗·诺兰再一次将其心血之作搬上全球银幕。与其众多大银幕作品不同的是,《敦刻尔克》是其众多作品中唯一一部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的

早在成为享誉国际的大导演之前,诺兰就对敦刻尔克大撤退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这一事件使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他从小熟知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他就曾与妻子艾玛以及另一位友人一起,亲自乘船沿着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平民救援者所用的航线,跨越了英吉利海峡。那一次的经历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那是一段无比危险的旅程,海域的状况瞬息万变,他们用了足足十九个小时。

“我非常敬佩这些人,在当时我就决定要拍这样一部电影。”

这不是一堂历史课

诺兰很有行动力,他立马找来许多一手资料,并查看了很多真人传记书籍,但当他们讨论怎么把它变成电影时,却发现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对英国人来说,大家都觉得这个故事拍成电影当然是可行的,但当你面对全球的观众,如何才能用一种独特、能填补空白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详尽生动地讲出来呢?

所以诺兰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去呈现它:拍这么大规模的一部影片,这样一个宏大的故事,涉及到几十万人,数百艘舰船和几百部战斗机,对导演来说,需要足够的经验和信心才能把这样宏大的故事呈现出来。

“十年前我还没有这样的自信,现在我有了,对当代观众来说,这个电影只能拍一次,而对我个人来说,如果我的职业生涯当中只有这一次机会,就一定要拍到最好。”

为了让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同样能有感同身受的临境感,诺兰以一种非常切身的方式来展现这个故事,他用三条交错的时间线,一个个取材于真实但并非具有原型的人物,来呈现一个早已尘埃落定的宏大历史事件。

他不想借这部电影给观众们上一堂历史课或者政治课,而是希望观众能够代入到被困在沙滩上、飞机上和舰船上的角色,让观众沉浸在这个故事当中,让那些即使是已经知道历史事件结局的人,依然在看的时候有一种悬疑紧张的感觉,想要知道这一个个人物的结局。

也是基于这样的希望,诺兰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掩去了敌人的面孔,将敌人通过子弹、炸弹和轰炸机来展现。主人公们并非如战争片里那样,与敌军面对面去进行交战,他们所要面对的不是德国士兵,而是飞机和潜艇发射的炮弹,还有从身后飞来的子弹。看不见敌人的面孔能够扩大恐惧感和紧张感,让观众能够更加感同身受。

这不是“另一部战争片”

敦刻尔克大撤退和二战并不是故事的核心,而只是给这个故事提供一个背景和舞台,这是一部关于幸存者的电影。正如诺兰在答记者问时所说的:“我不希望把《敦刻尔克》拍成另外一部战争片,这是一个关于撤离的故事,所以我把它当作是一部关于逃生和幸存的悬疑惊悚电影来创作,而非战争片。”

最开始的架构是简单的,诺兰甚至曾大胆提出不写剧本直接进行即兴拍摄的想法,结果被作为制片人的妻子艾玛晓之以理,说服他这是异想天开,最终他只得老实去写剧本。

他最初设想了两条并行的故事线:一个在一小时中执行掩护任务的空军飞行员,一个在敦刻尔克海滩上受困一周试图逃亡的士兵。而在实际写作时第三条故事线自然而然加入进来:三个平民驾驶游艇在一天内奔赴敦刻尔克施行救援。

剧情本身并不复杂,一小时、一天和一周,三条故事线相互交叉,环环相扣,在高潮处汇合,讲述了在平民船只的帮助和空军掩护下,士兵如何历经艰险逃离敦刻尔克海滩的故事。剧本很快就完成了,只有76页。这也是继《追随》和《盗梦空间》之后,第三个完全由诺兰独力完成的剧本。

仿佛为了从开头就宣告这并非一部老套战争片而是悬疑惊悚片,也为了将观众迅速代入其中,影片在开场用全景展示了六个士兵由近至远走入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荒废街道,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全身形貌,看到他们两侧那些低矮的房屋,那种如今看来似乎会出现在怡人的旅游照片中的建筑。

许多传单如同秋天落叶一般在他们四周盘旋,有人试图抓住它们,也有人试图从附近的花园灌溉水管中啜饮几口水,还有人朝一处敞开的窗户里伸手,试图找根烟抽。抓住传单的那一个看了眼内容,展示出了上面印有的带标识的该区域地图,以及用英文打印的警告,他随后将传单揉成了一团,解开他的腰带作势蹲下……

这是一个令人困窘又好笑的时刻,在这样一个显然非常严肃的氛围下,你将看到一个人上大号。还没等你决定这到底该不该笑,刺耳的枪声陡然响起,士兵们开始逃亡,镜头紧紧跟随着他们。前一刻还像要闹鬼的寂静突然被夺命狂奔和呼啸的子弹湮灭。

镜头跟随的人们开始倒下,一,二,三……最终只剩下那个腰带扣还没来得及扣上的,慌不择路地一路奔逃,翻过警戒线,来到海滩上,看到成千上万的士兵们聚集等待。他静静地适应了一下眼前壮观的场景,然后匆匆忙忙赶去一旁的沙丘,再一次解开他的腰带。

在这场几乎没有什么言语的戏中,却展示了贯彻全片的要素:孤独,危险,绝望,恐惧,安慰,还有纯粹的肉体需求和挣扎。

当这名幸存的士兵抵达海滩时,你也已经熟悉了他年轻的脸庞,满溢着恐慌和无措的眼睛,粗重的呼吸,他过于瘦长而显得有些笨拙的肢体,还有他杂乱的奔跑姿势。

  

你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已经从一名士兵成为了“我们的男孩”,你还不知道他有过什么样的故事,但你已经开始关心他接下来将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这里没有运筹帷幄

诺兰提到他曾经采访过一个亲历过战争又参与了战争片拍摄的老兵,当他询问老兵战争片与他亲历的战争有何不同时,老兵想了想告诉他:电影中的所有人,从指挥官到士兵,好像都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都事先知道战争的结果和自己所处的位置,但实际上在真正的战争中充满了混乱和未知,作为士兵的你并不知道那么多,你只是尽全力杀敌求存,到最后,经常是输是赢都不知道,还得靠指挥官或广播来告知战斗的结果。

这段话令诺兰深受启发,他非常希望能在影片中的士兵角色身上还原这种真是的混乱与未知。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不到运筹帷幄的蒋军和统帅,看不到敌军指挥官发号施令,甚至德军从头到尾没有正面出现过(即使结尾露了面还被刻意模糊掉)。

诺兰在电影中刻意隐藏敌人的模样,造成一种无处不在的危机感,也可刻意淡化了传统二战题材影片中的正邪对立关系,仅仅将视角保持在努力求存的士兵身上:他们不知道几十年后历史会将敦刻尔克大撤退视作二战中重要转折点,他们只是不择手段、竭尽全力想要逃离这片海滩,想要回到英国,想要活下去,最终逃出生天的他们一个个精疲力竭,垂头丧气,他们以为自己会因为失败和逃亡而被民众唾弃。

但是在影片结尾,当我们的男孩读完报纸上丘吉尔的演说,抬起头愣愣地看着火车窗外民众的欢呼,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现实,影片就结束在这个瞬间。

这次没有惊天反转

不同于《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等诺兰其他的非线性叙事作品,《敦刻尔克》并没有一个惊天反转式的结尾,它情节简单,但却很经得起推敲,许多情节都隐藏着前后对应的线索和伏笔。

比如你可以在士兵线看到基利安·墨菲饰演的军官在救生艇被潜艇攻击前是如何的镇定负责,随后却在平民线看到同一个人获救后整个处于惊惶崩溃的状态,展示出战争对人巨大的心理创伤。

  

  

你先看到空军线汤姆·哈迪饰演的飞行员见到在海面上迫降的战友挥手,以为他是在示意自己安全,却在后来通过平民线发现战友不是在示意自己安全,而是在敲打被卡住的机舱罩试图逃生,这边展示了战争中的混乱与个人视角的局限性。

  

这些聪明的情节设置一直在挑战观众对剧情的既定理解,又做得自然而巧妙。

看完影片后最难忘而且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汤姆?哈迪饰演的飞行员在燃油耗空的情况下,降落到德军占领区,他在德军赶来前,点燃了战机避免它与自己一起被德军俘获。那架燃烧的英国战机是影片中那场战争的一个经典的复杂而精炼的意象化身。它既标志着那显著的失败,也象征着不休的抗争,同时还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加惨烈的战斗。

总是有人诟病诺兰电影中对情节的解释多于展示,显然诺兰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毛病的存在。他在访谈中笑称自己已经在这种通过大量对话来解释情节的叙事风格上登峰造极了,偶尔也想试试别的,因此他这次想要回归老派的无声电影的风格,尝试用镜头、场景、演员的动作和眼神,来讲述这个故事。

所以在《敦刻尔克》中,我们看到了少到吝啬的台词,精炼到位的演技,常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将人物的心理状态交代清楚。从头到尾紧绷的节奏,没有一个废镜头,没有一秒喘息的空隙。这样的叙事手法在诺兰之前的作品中是前所未见的。他还打趣说很高兴自己是世界少数几个有能力让电影公司投资上亿,去拍一部反潮流、实验性电影的导演。

这回还是得膜拜汉斯·季默

在今天使用这样的叙事手法,影片的配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一次,操刀配乐的当然还是汉斯·季默。

诺兰在采访中着重强调了这部电影配乐一个重要概念:Shepard Tone,永无止境延伸的音阶。这是音乐上一个常见的小技巧,简单解释来说,是有三个对应的不同上升声部通过恰当的处理,产生一种音调不断攀升的错觉,而实际上声部只是在自己不断循环往复。

诺兰正是希望通过这样与影片架构的不谋而合,创作出真正契合电影的配乐,通过这种伪造的不断上升的音乐氛围来保持观众的紧张感,造成一种“马上就要发生什么”的错觉。

汉斯·季默果然不负诺兰的期望,他这次的配乐更加实验性更加极端。几乎摈除了旋律和分曲,音乐从头到是一个近乎连续的整体,完全成为营造气氛烘托剧情的角色,时而突出,时而与背景的枪炮噪声浑然一体。遗憾的是,这种纯粹氛围式的配乐,离开了电影外基本无法被单独欣赏。

除了配乐,《敦刻尔克》中音效的处理也是近乎完美。对战争的各种声音的还原也非常真实,从枪声,几乎吓傻整个电影院的鱼雷爆炸声,到轰炸机俯冲时近乎令人魂飞魄散的尖啸,到战机座位舱内金属板摩擦颤抖的声音,都完全到位,观影的IMAX影院视听体验无以伦比,诺兰再次以自己的作品证明了去影院观赏电影的重要性。同时《敦刻尔克》也无疑是诺兰至今为止在摄影和运镜上最为出色考究的一部电影,每一个镜头都近乎完美。

在拍摄历史事件的时候,镜头语言的基调必须强调真实,让人身临其境。所以这类影片非常依赖特效的处理,是非常人工化的,但在《敦刻尔克》中,诺兰采用的是一种非常朴实的方式,他用的是真正的战机,真正的船只,花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只在少数场景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视觉效果。

比如有一些舰船无法找到同当时一模一样的船型,便找来了相似的船只,通过改造和装饰,让其看上去同真的一模一样。他和拍摄团队克服了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比如设法把大型的IMAX摄影机搬上战斗机狭小的机舱里,或者是放到水中进行拍摄,有时水要没到摄影师的胸部这么深,还要带上摄影机的包,然后把它扔到水中,摄影机在水中漂移,旁边还有辅助船只,协助进行拍摄。

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感,诺兰没有重复好莱坞大片的错误,找一个40岁的演员去演一个18岁的年轻角色。甚至在最后的高潮场面里,他们还说服了很多当年真正参与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民船主人,让他们亲自驾船来现场参与拍摄。

对此诺兰解释道:“因为我觉得在战争中这样的残酷是非常真实的,很多18岁左右的孩子上战场去打仗,所以我需要找一些年轻的演员,一些新鲜的面孔来呈现这些角色。

比如说汤米的扮演者菲恩·怀特·海德,据我希望在大家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就看到这个演员,马上从人性的角度上感受到他想生存下去,并不见得他作为一个英雄,仅仅是想活下来而已,我想让观众和他一起体验这个历程。”

确实,在几位主要角色中,除了鲜少在好莱坞露脸的老戏骨马克·瑞兰斯和一共就露了三秒脸的汤姆·哈迪之外,都不是大牌演员,可以说整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就是诺兰本人。

  

《敦刻尔克》是诺兰一部非常私人化的实验性电影,他希望对自己的叙事技巧有所突破,他希望表达自己对历史和战争的看法,至于这些叙事技巧是否为喜爱他过去作品的观众所接纳,他看待历史战争的角度是否为习惯了人文关怀角度的学院评委们所喜闻乐见,他恐怕在影片完成之前都没有关心过……再次觉得兼任妻子和制片人的艾玛真不容易。

作为诺兰的死忠粉,至少从个人角度来说,在《敦刻尔克》这部影片中能够看到诺兰施展他的强项,看到他对自己的突破,尽管依然存在局限,依然不够完美,但这是他近年来难得的返璞归真的真诚之作。这样的作品,自然要跑进影院贡献票房了。

撰文:纳西里安

fashion.sohu.com true ELLEMEN睿士 https://fashion.sohu.com/20170903/n509454886.shtml report 11584 继2014年的《星际穿越》落幕两年多之后,克里斯托弗·诺兰再一次将其心血之作搬上全球银幕。与其众多大银幕作品不同的是,《敦刻尔克》是其众多作品中唯
阅读(0) 举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牛尔

牛尔

台湾知名美容专家,美容教父,“牛尔娜露可NARUKO”品牌创始人。

kevin凯文老师

kevin凯文老师

台湾著名造型师,《美丽俏佳人》主讲老师,被业界称为亚洲美容天王!

Patrick李云涛

Patrick李云涛

国际著名造型专家,殿堂级整体形象顾问,意大利KOEFIA国际学院教授。

秦彬MUKO

秦彬MUKO

美肤疗养专家/芳疗专家-秦彬老师,《我最想要的美丽书》作者。

反派学院

反派学院

中央圣马丁学院独家视频栏目,和鬼才设计师学作魅力大反派。

时装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时装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时装传媒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综合出版传媒集团,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