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技术]宝玑(Breguet)从诞生之初就是钟表最核心部件擒纵机构的领导者,而且这个优势从1795年宝玑大师设计出Breguet overcoil(宝玑式上绕游丝)开始到今天似乎从未改变,随着硅擒纵和磁力擒纵开始逐渐流行,我们目前暂且将钟表的擒纵分成两个阶段,传统擒纵和创新擒纵,在传统擒纵领域,宝玑不愧为王者中王者,1801年发明的陀飞轮直到现在依然是众多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而在创新擒纵领域,宝玑也绝对称得上行业的先行者,而这一切还需要从2006年讲起。
稍微熟悉擒纵的朋友都应该了解,摆轮游丝是腕表机芯中的最重要部件,其振荡的频率是否稳定决定着腕表的走时精准度,同时也是改善计时装置精准度的决定性因素。游丝的形状为超精细螺旋弹簧,材质通常为金属,宝玑目前的金属游丝由Swatch集团的Nivarox -FAR公司负责生产和销售,全部为合金材质,这样可以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提高游丝的硬度,并以这种方式抵消由热膨胀之后引起的游丝惯性增量。虽然是合金,但其毕竟是金属,所以也就不可避免的非常容易受到震动、磁场甚至重力吸引的影响,从而产生扭曲变形。
这时硅材质的游丝和擒纵部件就显现出了诸多优势,首先硅不是金属所以完全不受磁场影响,经实践测试证明,当硅材料暴露在两倍于NIHS标准的磁场影响下,其表现要比标准材质高出15倍。其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硅制游丝的生产是直接通过蚀刻硅片完成,而不是像金属游丝一样进行螺旋缠绕,所以硅质游丝不仅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其游丝之间的缝隙还可根据游丝的特定功能来设计,从而能够精确匹配各种精密设计的表款;第三硅材质游丝比金属游丝重量轻,所以更不易因重力吸引产生扭曲变形(类似于陀飞轮的功效),另外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和耐摩擦性;最后所有硅质部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还可明显增强其抗扭性和抗震性。
2006年,宝玑推出了首款配备硅材质摆轮游丝和擒纵装置的腕表,这款腕表就是Classique(经典系列)的5197。5197搭载了拥有双发条盒的591A机芯,该机芯在位于Vallée de Joux(汝拉山谷)的宝玑表厂自行设计和制造,这款宝玑第一次使用全套硅质擒纵部件的机芯,运用了包括硅擒纵轮、擒纵叉和硅游丝在内最新部件,其中全新的硅游丝设有中央曲线、可变齿节与段节,另在集成游丝内桩。由于制表师在设计硅游丝时克服了规定温度系数的挑战,从而腕表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保持稳定速率,达到了以往只有宝玑双层游丝才能达到的计时效果。
此表在使用了最新的硅擒纵技术之外,其余部分全部保留了宝玑经典系列简朴无华的传统特色,表壳采用18K黄金或白金材质,镀银的K金表盘以为人手刻花机雕刻的圆形大麦粒图案,交错的半月形表露了此表的特殊身份,经典的蓝钢宝玑指针轻轻溜过罗马数字刻度和位于6点位置日历窗。其机芯装饰为传统的日内瓦条纹,刻有独立编号和宝玑Logo,K金自动陀为手工雕刻,动力储备38小时,摆轮设有4枚K金螺丝,可在5个位置进行调校。其硅擒纵叉、擒纵轮、游丝可通过透明表背一览无遗。
2007年,宝玑继续在硅擒纵领域不断探索,推出在当时震惊表坛的Tradition (传世)系7047腕表,7047不仅是传世系列的第一款超复杂功能腕表,更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硅擒纵超复杂腕表,其独特的设计完全符合系列一贯的丰富想象特性。此表不仅使用了硅材质宝玑上绕游丝,更搭载了陀飞轮和极其复杂的芝麻链传动系统。
在硅擒纵方面,7047 拥有新型的硅材质宝玑上绕游丝,配合早在2004年就取得专利的钛合金材质摆轮以及宽大的陀飞轮框架,使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硅游丝的陀飞轮腕表。与陀飞轮相对应的就是其超过600个零件的芝麻链塔形齿轮传动系统,位于10点位置的塔形齿轮传动系统增强了传递速率的稳定性,保证了无论主发条的上链程度如何,机芯总能保持稳定的连接速率(通常机械腕表主发条的力度偶会因上链程度不一而有所不同)。圆锥形的塔形齿轮包含了差动齿轮,可不断为机芯传送动力,当主发条完全上链时,其牵引力达到最高,连接发条盒与塔形齿轮的芝麻链缠绕着塔形齿轮最狭窄部分。相反,当主发条部分松弛,而其力度变弱时,芝麻链缠绕塔形齿轮最宽阔的部分。由于采用了带有前缘齿接的表冠齿轮,上链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将敏感度显著提高。其搭载的双发条盒拥有50个小时的动力储存。
外观方面41毫米直径的18K黄金表壳侧面为钱币纹饰,保留了宝玑的传统特色,7点半位置的不对称设计的表盘为腕表加入了全面的原创性。传统的罗马数字和经典的寳玑指针,令人想起了品牌创始人。表盘中心饰有复杂精细的“Clou-de-Paris”钉状饰纹图案,展现了宝玑超乎寻常的微细工艺与技巧。
2010年,宝玑又为7047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推出了7047的铂金款,通过四年在各式钟表机芯上的成功运用,在宝玑生产的扁平硅制摆轮游丝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之后,宝玑又推出了带有著名宝玑末端曲线的硅制游丝。实际上,为硅片添加曲线是制表领域的重大突破。通常情况下,游丝都会从扁平薄片上切下,呈现出均匀的薄带形状。由于硅材质本身不具备金属的延展性,故无法使线圈变弯,所以要在硅材料塑造出在螺旋缠绕中突起的弯曲尾端,就必须对生产工艺进行完全的重新调整。最终,宝玑的技术人员征服了所有的技术挑战将其研制成功,并将其装配在了7047的铂金款上面。
与黄金款不同,铂金版机芯为特别的烟煤色,为了能够实现这种颜色,宝玑使用了铂族元素中色调比钌还要深的贵金属合金,采用全新的改良电镀工艺完成。另外最为特别的是此表的陀飞轮框架的上层夹板桥板由钛合金制成,而陀飞轮框架由非磁性的不锈钢制成,钛质摆轮带有四个金质微调螺丝。
2010年,宝玑除了推出搭载新型硅游丝的7047铂金版腕表以外,另一个创举就是将最新推出的Type XXII 3880 计时码表的摆频,提升到了钟表界前所未有10赫兹。此表依靠其超高的摆频,使该机芯具有了无与伦比的调节能力,计时秒针可以30秒完成一周旋转,启动功能和读数精度提高了一倍。当然这还要得益于此项技术运用了硅材质,使活动部件更加轻巧,从而避免了高频产生的润滑问题。
我们看到这款表除了时针和分针外,有两根大的表针,但不要以为这是双追,位于中心最下面的那根指针其实是用来记录分钟的,每30秒移动一格。刻度圈上的红色和白色短线用于记录分钟刻度,再加上红白色计数秒针刻度,用来明确计时计数器是处于首圈(红区)还是第二圈(白区)30秒旋转。
另外此款码表还拥有飞返功能,仅一次操作就可使累加器归零并迅速重新启动,这一点从标红的归零按键就可以看出。另外,表盘带有一个第二时区显示窗,并伴随一个日历视窗。通过具备两档功能的表冠,可以调整中央时针,重新设置第二时区指示,同时不对分针产生影响。当表冠处在那个位置时,日历跟随中央主时区的时间而变化。此表的3点钟位置的24小时日夜指示器,有助于佩戴者了解第二时区覆盖的区域正处于白天还是黑夜。9点钟位置的子表盘显示转动的秒针,同样也是30秒一圈,外观方面,这款腕表为不锈钢材质,直径 44 毫米,而且在摆频如此高的情况下动力储备依然达到了45小时。至于这款腕表到底是怎么达到10赫兹的,答案会在后面的文字中揭晓。
2011年,宝玑继续加大了其硅领域的步伐,开始逐渐让这项最新的技术普及化,如果说5197的推出还有些投石问路,并想表明这是一款与众不同腕表的意思,那么5177的推出则表明硅擒纵开始常态化,因为你真的无法从正面分辨出这款腕表和宝玑其它经典系列的腕表有什么区别。5177搭载了全新的777Q自动基础机芯,既然宝玑将其视为基础机芯,那么也就意味这款机芯的各项性能已经非常稳定,之后就将会陆续装配在宝玑的其它表款中。
另外宝玑也表示该机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今后还会增加各种功能模块演变成为复杂程度不一的机芯。该机芯可谓糅合了宝玑的多项尖端技术,不仅包括硅质擒纵轮、擒纵叉、硅游丝和陶瓷摆陀轴承,更有专为硅游丝全新设计的Nivachoc避震器以在内部镀有及DLC涂层的发条盒,大大增强了其动力传输的舒畅性,虽然只有一个发条盒,动力储存就达到了55小时,要知道5197搭载591A机芯拥有2个发条盒,动力也才38小时。
5177拥有18K红、黄、白金三种材质,尺寸为经典的38毫米,极其修长的蓝钢宝玑指针沁人心脾,3点位置的不规则梯形日历窗也装点的恰到好处。另外此表的金镀银表盘有Guilloché手工镌刻饰纹和大明火烧制珐琅可供选择,特别是大明火珐琅看上去就像是一块丰腴的奶油饼干,让人不禁想去咬上一口。
2012年,正当硅擒纵刚刚开始普及,所有人都以为硅擒纵已经是擒纵技术发展的终点的时候,宝玑又一次挑战了我们大脑的极限,竟然运用了堪称钟表界天敌的磁力,来驱动腕表擒纵系统的运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其逆天的想法,其实磁力的首次亮相是在Type XXII 3800计时码表中,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款表的摆频可以达到惊人的10赫兹,因为提高摆频最有效的的办法就是让摆轮转的更快,而让其更快也就只有磁力可以实现,当然如果宝玑要是不说,我们抓破头皮也不会想到。(图/文 腕表之家 毛壮)